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93篇
畜牧兽医   138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利用菌丝染色和胼胝质特异性染色技术,研究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与非寄主植物大豆互作时,能否诱导大豆产生胼胝质沉积相关的防御反应。将玉米小斑病菌接种到大豆叶片3h后即可观察到孢子能在大豆叶片上萌发,12h后能诱导大豆叶片细胞中胼胝质沉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录水平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表达有变化。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作为玉米小斑病菌的非寄主植物,可受玉米小斑病菌诱导而产生胼胝质沉积的防御反应,为进一步探明作物多样性种植降低病害发生的非寄主抗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2.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在乳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水牛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性还不清楚。本文采用PCR-SSCP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8头德宏水牛和93头产奶杂交水牛(F1: 摩拉水牛×德宏水牛)的第17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结合乳成分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在水牛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发现1个SNP位点,即c.1350C>G,其为同义替换。该SNP位点在德宏乳用和非乳用水牛中群体遗传组成相近,且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乳糖率、乳脂率及乳蛋白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SNP对水牛乳糖率、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等无显著影响。序列比对显示,水牛、普通牛、瘤牛、山羊和绵羊DGAT1基因第17外显子间仅存在1个编码氨基酸差异,揭示其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3.
 石榴枯萎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生物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可持续措施。本文在室内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YZS B15和HB及荧光假单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菌株YZS Ph02对石榴枯萎病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YZS B15,HB和YZS Ph02对石榴枯萎病菌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 Halsted)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它们的CFU为1×103时对甘薯长喙壳抑制效果就可达96%以上。盆栽试验的结果,YZS B15,HB及YZS B15与YZS Ph02的组合对石榴枯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单用YZS Ph02的防治效果较差。随着接种后施用生物菌时间间隔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滇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SPSS 170软件对19批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并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了相似度评价验证。结果表明,19批滇重楼根茎样品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被分为3大类;与共有峰直接聚类相比,主成分—聚类分析更符合相似度评价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操作简便,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可对滇重楼化学计量分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吡虫啉对豌豆蚜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测定了吡虫啉的亚致死剂量(LC20、LC30、LC40)对豌豆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吡虫啉亚致死剂量的增加,豌豆蚜F0代成蚜的寿命显著缩短,产蚜量显著降低。亚致死剂量也使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降低,而发育历期、平均世代周期和种群加倍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6.
从重庆黔江烟草田间分离获得一株烟草青枯菌拮抗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swu31 2(简称swu31 2)。采用逐步提高药物浓度的方法,筛选获得了抗链霉素300 μg/mL对烟草青枯病菌拮抗活性稳定的swu31 2突变菌株。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其在烟草根、茎和叶表面及内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swu31 2能在烟草各组织的表面及内部定殖。该菌株在烟草各组织内部的数量均表现为“由增到减”的趋势。在接种后第8天定殖数量达到最高峰,随后有所下降;到第20天各组织内的数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105 cfu/g 以上)。同时,在接种20 d后,烟草的根、茎和叶的表面仍然可以检测到swu31 2的存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wu31 2的菌液和活性物质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先施swu31 2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好于农用链霉素(51.25%),分别为60.87%和 60.32%,而后施菌液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防效也分别达39.50%和20.90%。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利用蝗虫嗉囊成分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浙江杭州地区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l)]成虫的取食特性。结果表明,杭州地区的红褐斑腿蝗成虫可取食21种植物,但取食相对集中在三裂叶野葛等少数几种植物,故其取食生态位宽度并不宽(5.41),其中雌体4.33,雄体6.38。两性间可取食植物种类大致相似,取食生态位重叠度高达0.965,而且食性在不同月份变化也不大。这说明由于蝗虫所处环境食物资源丰富,它们具有根据自身发育状况进行自主选择的能力,以达到最优食谱,从而导致食物生态位变窄,但仍保持着利用更广泛食物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98.
甘薯长喙壳菌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倩  邓吉  李健强 《植物保护》2009,35(4):8-14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的研究实践,评述了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 et Halst.)及其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的组成、影响因素、收集检测方法和应用价值;比较了芳香性气体物质几种收集方法的优劣和技术难点;分析了甘薯长喙壳菌产生芳香性气体物质特征在天然香味物质获取新途径、农作物废料再利用和作物病害防治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提出了围绕甘薯长喙壳菌的生物学特性开展系统研究,加速开展芳香性气体物质收集方法的筛选、组分分析及其生物学效应为主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
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红火蚁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发现红火蚁已有4年,但防治技术、产品依然匮乏。为了改善、提高我国红火蚁的防治技术水平,本文就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对红火蚁的作用表现和防治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JHA可以造成蚁后卵巢萎缩、产卵量减少,导致发育畸形和蚁群等级比例失调,如工蚁数量减少、生殖型幼虫比例以及处女蚁后数量增加等,并最终导致整个蚁群死亡。JHA杀虫剂活性高、低残毒、对环境污染小,在田间防治红火蚁效果彻底,并可有效地防止防治区红火蚁种群的再入侵(re invasion),但JHA毒饵也存在着防治效果缓慢等问题。本文就克服此类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0.
防治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敏  徐中青  高智谋 《植物保护》2009,35(5):135-13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咪鲜胺、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大小顺序为:咪鲜胺<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醚菌酯,其中以咪鲜胺对牡丹根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EC50为0.200 mg/L;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依次减弱,醚菌酯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最小,EC50为33.98 mg/L。6种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大小顺序为:百菌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醚菌酯;其中以百菌清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343 mg/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依次减弱,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最小,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