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44.
黑色素分析指标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体组织中的黑色素主要分为真黑素和脱黑素,应用红外光谱(IR)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以对黑色素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应用广泛。作者总结黑色素的分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对HPLC的应用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5.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00、1 000 mg/kg的组胺,制成4种等氮饲料(分别记为C、H10、H100和H1000),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102.13±0.52)g为试验对象,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生长、皮肤显微结构、皮肤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力和脑中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微流水室内养殖系统,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组胺对黄颡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高组胺添加量组(H1000组,组胺含量1 390 mg/kg)黄颡鱼皮肤中黑色素含量及脑组织中MC1R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添加量组(H10和H100)黄颡鱼皮肤黑色素含量和脑中MC1R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组胺添加量的增加,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组胺对黄颡鱼生长表现无影响,但会引起黄颡鱼体色白化,且白化程度与饲料中组胺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大丽轮枝菌VdLac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漆酶基因VdLac在大丽轮枝菌中的功能,克隆该基因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对VdLac进行敲除和功能回复,获得敲除和互补突变体。以野生型JY为对照,对敲除突变体和互补突变体进行生物学功能测定。结果显示,VdLac基因全长1 978bp,cDNA序列全长1 713bp,编码57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VdLac基因缺失突变体(△VdLac)对硝化压力更敏感,其在CM培养基上仍可产生漆酶,但产生漆酶的能力降低;表明大丽轮枝菌漆酶基因VdLac不影响菌株的营养生长、产孢、致病力以及黑色素合成。  相似文献   
47.
为明确根皮苷降解酶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从苹果树腐烂病菌基因组序列中鉴定出候选根皮苷降解酶基因Vmlph1,利用Double-joint PCR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构建Vmlph1敲除突变体,观察突变体营养生长状况、产孢情况以及致病力的变化;利用HPLC方法检测基因敲除对根皮苷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经PCR及Southern blot验证后获得Vmlph1基因的敲除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体菌落颜色变白,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显著降低;接种到叶片和枝条上,突变体致病力显著降低;突变体根皮苷降解能力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在根皮苷诱导下,野生型菌株黑色素合成调控转录因子Cmr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但突变体Cmr1基因的上调倍数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表明,根皮苷降解酶基因Vmlph1与苹果树腐烂病菌营养生长、致病力、分生孢子的产生及黑色素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8.
茶叶是一种可以保健和预防人体疾病的健康食品,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成分。整理归纳了近几年国内外茶叶美白功效的文献,从黑色素的合成过程、美白作用调节机理和茶叶提取物的美白作用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动物实验、病理学及毒理学等方面研究是未来开发茶叶提取物美白产品的研究方向,展望了茶叶美白产品的前景。  相似文献   
49.
对白头翁叶斑病菌胞壁结合黑色素和胞外黑色素进行了理化性质和红外光谱扫描测定, 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 均易溶于KOH、H2O2和NaClO, 不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白头翁叶斑病菌YS-24菌株的胞壁结合黑色素与胞外黑色素为同一种类型的黑色素。DHN黑色素的特异性抑制剂—三环唑, 对白头翁叶斑病菌黑色素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白头翁叶斑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 得到了聚酮体合成酶基因的同源片段 AaPKS , 初步推断白头翁叶斑病菌黑色素合成属于DHN途径。  相似文献   
50.
毛囊黑色素沉着包括黑素细胞能持续产生黑色素的活性,黑色素颗粒往皮质和髓质角质细胞的运输以及有色毛干的形成.毛囊黑色素沉着与毛发生长周期相关联,即在毛发生长初期.毛囊产生黑色素,而在毛发生长的中期,不产生黑色素,在毛发生长末期,黑色素产生仍不足.在毛囊黑色素沉着过程中,许多的调节因子发挥作用.了解毛囊黑色素沉着的相关内容对治疗人的头发变灰、变白,研究哺乳动物毛色形成机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