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452篇
基础科学   17篇
  37篇
综合类   1306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594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1.
百合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球根观赏花卉,是世界上重要的切花种类之一,因其花期长、花大艳丽、姿态优美和色香各异等优点而备受欢迎。目前,危害百合的主要害虫种类较多。例如,危害  相似文献   
42.
为了研究欧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与休眠的关系,选用了欧李的两个品种20-03和中实-3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和枝条进行了碳水化合物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3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在休眠前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实-3的可溶性糖在休眠前大幅度地下降,两个品种在快进入休眠到整个休眠期可溶性糖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休眠解除后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而淀粉含量在休眠前都呈现上升趋势,休眠期呈现下降趋势,休眠解除后又开始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43.
种子处理是良种壮苗的基础,在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促使幼苗健壮生长。本文总结了宁国市常见林木种子精选、安全储藏、种子消毒、催芽和包衣等处理技术,以期为种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米勒魔芋是一种特殊价值较高的园艺作物,采收后的球茎具有较长休眠期。为探究米勒魔芋球茎休眠过程中主要内源激素及糖类物质变化情况,以米勒魔芋为材料,观察其芽点形态变化,并分析魔芋球茎从深度休眠期到萌芽期脱落酸(ABA)、生长素(IAA)以及糖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BA在球茎深度休眠期含量较低,在萌动期前开始上升至最高值213 ng/g,长芽后开始逐步下降;IAA在开始长芽后,有比较大的增长,达到最大值33.8 ng/g,进入萌芽期后球茎IAA含量回落至28 ng/g;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升高趋势,而球茎内淀粉逐渐转化,含量持续下降。ABA对球茎休眠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IAA能促进球茎生根,淀粉可为魔芋球茎发芽提供营养物质及能量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了全面评价田间杀虫剂对害虫的非致死作用,[方法]我们选择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种群拥挤作为处理因子,测度了大豆蚜的产蚜量、成蚜寿命、若蚜历期及有翅蚜数量等指标,评价两个因子对蚜虫的寄主植株上种群的增殖力和转移扩散风险的影响性质及大小。[结果]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大豆蚜植株上种群有明显降低繁殖率的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本地危害;另外,用药导致有翅蚜的数量显著降低,能降低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拥挤降低了第一代蚜虫种群的繁殖力,对第二代种群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拥挤造成有翅蚜数量增加,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药剂和拥挤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会降低大豆蚜后代的在原植株上的为害和转移为害,拥挤会消减药剂在植株上的控害作用,也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求红蓝石蒜最适宜的补水频率。[方法]以温室栽培的红蓝石蒜(Lycoris haywardii)为试验材料,采用主观判断补水(A0)、每周补水1次(A1)、每月补水2次(A2)、每月补水1次(A3)4种补水方式,研究水分对红蓝石蒜生长和鳞茎生物量的影响。[结果]A1处理叶数和鳞茎鲜重分别增加了111%、496%,其中鳞茎鲜重显著大于A3和A0,但与A2无显著性差异,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补水间隔越短,叶数、鳞茎生物量增加越大。鳞茎数量在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鳞茎生物量的差异可以在叶数或叶长方面表现出来。[结论]水分管理极其重要。每周浇水1次为最佳补水频率,并可根据天气条件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川贝母组培快繁实用技术,包括外植体的选择、无菌体系的建立、培养基和激素的选择、培养条件等内容,以期为川贝母的组培快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8.
从形态学、组织细胞学、生理生化水平、分子水平等多层面探究外源蔗糖浓度对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离体小鳞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外源蔗糖缺失时,离体换锦花鳞茎无法产生小鳞茎,蔗糖浓度为30 或60 g ? L-1时小鳞茎正常发生,但对小鳞茎发生数量影响不大。鳞片内的蔗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在腋芽形成前不断积累,且鳞片基部淀粉粒的积累为此处小鳞茎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蔗糖促进了茉莉酸甲酯(MeJA)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抑制了LsWIP1、LsERS2和LsEIN2基因表达量的异常上升,表明蔗糖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启动了相关损伤保护机制,并促进了小鳞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为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的休眠机制,以特早生茶树品种龙井43和中生茶树品种碧云为材料,利用钙黄素处理茶树茎段,检测越冬芽在休眠与萌发时期与其他器官的物质交流情况。利用同源比对鉴定胼胝质水解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在冬季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越冬芽在茶树生长阶段和休眠阶段都存在着与着生茎段和母叶间的物质交流;从茶树越冬芽休眠形成到解除的不同时期,其物质交流存在"强-弱-强"的变化规律,但龙井43的与碧云相比存在较短的物质交流减弱时期;两种茶树的物质交流变化模式与鉴定到的茶树胼胝质水解正向调控相关基因CsGLU1的表达模式密切相关;启动子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CsGLU1启动子区有多个与激素信号以及低温和休眠响应相关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茶树越冬芽在休眠和非休眠状态下都存在与茎和母叶之间的物质交流,且物质交流强弱与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改变密切相关。CsGLU1可能是参与胼胝质水解调控,改变茶树越冬芽物质交流水平,进而影响茶树休眠状态的关键基因。这对明确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变化和深入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休眠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郁金香属于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鳞茎扁圆锥形,是秋天种植、春天开花的球根花卉。在自然条件下,秋季地下15厘米处大约10℃种植最为适宜,因为这一温度适宜根系的生长。寒冬到来前,良好的根系发育对第二年春天的良好生长极为重要。冬天,种植的种球在低温下进一步发育,通过漫长的冬季低温,打破休眠,于早春发芽,随着气温的回升而展叶开花。郁金香的种球和盆花在全围很多花市都能购买到,很受消费者的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