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9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32篇
水产渔业   734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加州鲈鱼胚胎及幼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州鲈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橙黄色,具粘性,在水温17.4℃~20.4℃时,胚胎发育历时68h5min,孵化总时数与水温成反比,孵化有效积温与平均水温成反比,而与孵化总时数成正比。孵正的仔鱼体全长为3.8~4.2mm,半透明,32对体节,孵出后6d开始觅食,11d卵黄囊和油球消失,25d稚鱼体全长达16~18mm.  相似文献   
192.
漠斑牙鲆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漠斑牙鲆又称南方鲆、美国漠斑牙鲆、大西洋漠斑牙鲆等,隶属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沿海,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养殖品种,自然分布于美国佛罗里达洲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具有生长快、品质优、抗病力强、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3.
长江上游白鲟幼鱼形态发育和产卵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3月至1991年6月对长江重庆江段19尾白鲟(体长480~1148mm)的形态、生长和食性进行了分析及年龄鉴定。结果表明,幼鲟生长较快,身体各部分增长不一致,眼径、吻须增长较慢。其体长(BL)、体重(W)的关系式为:W=5.2119×10-6BL2.9271。白鲟为肉食性鱼类,体长约647mm的幼鲟主要摄食小型鲤科鱼类。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上游白鲟产卵场未变,种群数量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94.
根据渔获物评价鲢、鳙放养比例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商品渔获物规格差异,直观地调整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湖泊水库中的放养比例,容易忽视鲢、鳙本身生长速度的差异以及捕捞方式和强度对鱼类正常生长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给出了根据商品渔获行组成判断鲢、鳙放养比例合理与否的方法。并在大伙房水库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大焦房水库目前鲢放养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捕捞方式不合理造成的,同时应该增加鳙的放养比例。  相似文献   
195.
本文测定了鳙,团头鲂和乌鳢三种养殖淡水鱼即杀死后在5℃贮藏过程中糖元,乳酸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鳙,团头鲂和乌鳢的糖元含量比海水鱼的低,并在24h内全部分解完毕。乳酸含量在死后24-60h达到且维持在高位。三种淡水鱼即杀的pH值与海水鱼的接近,但死后量低的pH值比海水鱼的高,pH值的低值阶段出现在死后36-60h间。  相似文献   
196.
碧流河水库鲢、鳙的年龄、生长和资源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89~1991年间对碧流河水库鲢、鳙的取样调查分析,对该水库渔获物中鲢、鳙的年龄、生长和可捕群体的资源量进行了初步研究。渔获物中鲢、鳙均以Ⅳ、Ⅴ、Ⅵ龄为主,VonBertallanffy生长方程适合描述其生长过程。鲢的可捕群体资源量为2.99×10 ̄5kg,鳙为3.75×10 ̄5kg。  相似文献   
197.
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饥饿致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98.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壳率(ESR)、肝胰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高脂组相比,添加700m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P0.05);添加1 700mg/kg牛磺酸显著降低了VSI(P0.05);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ESR,降低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P0.05);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200~1 200和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肝胰脏SOD和CAT活性,1 200和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和CAT活性(P0.05);当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700~1 200,200~1 700mg/kg时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血清中MDA含量(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高脂饲料显著降低了草鱼幼鱼的肌肉品质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投喂添加适宜剂量(700~1 2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促进了草鱼幼鱼的生长,改善了肌肉品质,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9.
在水槽内观测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对两种不同结构PVC材料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模型礁的集鱼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槽内无论有礁还是无礁,两种鱼均喜欢栖息在水槽两端的角落或侧壁,在水槽的Ⅰ区和Ⅱ区的平均出现率为20%左右;大泷六线鱼与许氏平鲉的对礁接近行动指数,在方形礁角形格底板试验B1组中分别为1.12和1.03,在十字礁角形格底板试验B2组中分别为1.16和1.05,大泷六线鱼高于许氏平鲉,两种鱼对十字礁的接近行动指数和平均出现率要略高于方形礁.  相似文献   
200.
中草药添加剂对真鲷幼鱼生长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体重为(22.18±1.44)g的真鲷Pagrosomus major幼鱼饲养于80 cm×40 cm×50 cm的水槽内(水温22±0.5 ℃),连续投喂含山楂、麦芽、当归等中草药的饲料2个月.试验中,中草药(粉剂和水煎剂)分别以1%、2%、3%(质量分数)的剂量添加到基础饲料中,试验结束时测定鱼体的增重并计算饵料系数,分3个阶段(每20 d为1个阶段)测定饲料总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幼鱼胃、肠道及肝脏中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摄食添加中草药饲料的6组鱼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且粉剂和水煎剂中均以2%剂量组幼鱼的生长最佳,相对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9.43%和47.16%,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饵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种剂型的2%剂量组均比对照组低0.10,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中草药添加剂对鱼胃、肠道及肝脏中的蛋白酶活性及消化吸收的影响与对生长的影响相似,两种剂型的中草药处理组均在第2、3阶段与对照组之间出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且均以2%剂量组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