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2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957篇
林业   383篇
农学   692篇
基础科学   824篇
  1740篇
综合类   3661篇
农作物   414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569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828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1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王亚东  焦健  苏德荣 《草地学报》2017,(6):1287-129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紫花苜蓿营养生长期调亏滴灌对其节水效果的影响,增加其产量的作用。在北京对分枝期苜蓿品种"皇冠"进行调亏程度和调亏历时对其生长的研究。结果发现,秋播苜蓿进行调亏灌溉应把握适当的调亏度,在调亏度达60%FC、调亏历时为14d时,土壤水分对苜蓿形成干旱胁迫;在调亏度达80%FC时,光合同化物更多向苜蓿地上部分配,同时适当增加调亏历时改变苜蓿根系形态可塑性,有利于其根系伸长生长,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适当的将调亏度与调亏持续时间分别维持在80%FC左右和14~21d,更能实现北京地区苜蓿节水促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开封市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1—2016年开封市气象局降水量观测资料,使用线性趋势法对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影响。结果表明,开封市降水量为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732 mm/10年。年内降水量为中间高、两端低;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260、-9.607、-1.210、-1.654 mm/10年。降水量不断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大田试验,同一钾肥水平下,研究了15个花生品种(系)植株钾素吸收与利用相关指标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花生品种(系)营养体(根、茎和叶)、生殖体(果针和荚果)和整株钾浓度分别为12.42~20.01、7.32~10.17和9.24~13.89 g/kg,钾积累量分别为26.75~72.14、26.49~61.16和62.15~133.31kg/hm2,营养体钾浓度和积累量的变异幅度高于生殖体和整株。不同花生品种(系)钾分配系数、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生产效率分别为40.32%~63.62%、36.28~76.47和72.60~108.97kg/kg。②花生荚果产量与生殖体钾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钾利用效率与钾分配系数、钾干物质生产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殖体钾浓度、整株钾浓度、营养体钾积累量和整株钾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③根据产量和钾利用效率平均值将供试品种(系)分为高产钾高效、高产钾低效、低产钾高效和低产钾低效四大类型,其中609、冀花5号、冀花6号和鲁花11四个品种(系)为高产钾高效型。试验结果可为花生钾高效品种选育及高产节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奈曼旗南部丘陵地区与中北部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差异,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奈曼旗南部山区1989~2018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蒸发、气象灾害等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奈曼南部山区的局地气候具有其特殊性,近30年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反,呈变冷趋势。平均气温年际间变率加大;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际间变率加大,日照时数略呈下降趋势,年际间变率不大;气象灾害更加多样和多发。  相似文献   
106.
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生土熟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干旱和土壤贫瘠。为探索施肥和降水配合对生土地玉米冠-根-土的相互影响机制,确定不同降水模拟下施何种肥料能有效促进生土地作物冠-根-土系统建成,达到生土地熟化的目的,在前期研究(生土地玉米最佳施肥深度60~80 cm)的基础上,连续2 a将黄土作为试验土壤,采用根管法,研究肥料种类(NPK+有机肥(ORG))和降水模拟(欠水年275.9 mm、平水年482.8 mm、丰水年763.9 mm)对玉米地上部生产力(秆质量、总粒质量)、地下部根质量、根系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根际土壤营养含量(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充盈的条件下,有机肥的施用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可以达到根干质量增加的目的,但对应的水分需求不大;水分需求达不到满足时,通过NPK+ORG处理可以实现玉米根系N、P、K养分积累量的提高;水分充盈的条件下,ORG处理的玉米根系NPK养分积累量远远高于NPK+ORG处理;水分充盈的条件下,ORG处理可以提高玉米根际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改良生土的最佳水肥方式为丰水年模拟下施用有机肥,欠水年模拟下以施用NPK肥+有机肥更好。  相似文献   
107.
探究是否可以将行距比例和种植密度集成于同一作物生产系统中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以玉米"五谷568"为研究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设7∶3(L_1,宽行56 cm∶窄行24 cm),6∶4 (L_2,宽行48 cm∶窄行32 cm),5∶5(L_3,等行距40 cm) 3个行距比例水平,82 500株/hm~2(D_1)、90 000株/hm~2(D_2)、97 500株/hm~2(D_3)、105 000株/hm~2(D_4)、112 500株/hm~2(D_5) 5个种植密度,探讨不同行距比例及密度处理对玉米的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1行距比例可有效降低玉米耗水量,但会增加棵间蒸发,对E/ET影响不显著,其中2017年L_1较L_3能有效降低耗水量11.9%,2018年无显著差异;此外与传统行距比例相比,L_1行距比例具有增产优势,玉米增产5.2%~10.5%,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5%~8.7%。密度间比较,D_3密度较传统密度D_1能有效降低耗水量、棵间蒸发量以及E/ET,对玉米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其中D_3密度较传统密度D_1耗水量降低13.3%,2018年差异不显著;棵间蒸发量减小7.1%~7.2%;E/ET减小6.8%~19.2%;玉米增产7.5%~1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9%~46.2%。2年L_1D_3较传统处理L_3D_1耗水量降低12.8%~30.6%;棵间蒸发量降低8.5%~10.4%;E/ET降低7.3%~7.5%;玉米产量增加7.7%~2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0%~41.2%。因此,在河西绿洲灌区,7∶3(L_1,宽行56 cm∶窄行24 cm)行距比例结合97 500株/hm~2(D_3)种植密度可有效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草)地土壤质量差异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该文沿370~470 mm的降水梯度,选取了陕西省吴起县境内的王洼子(370~395 mm)、大吉沟(440~445 mm)和白豹(460~470 mm)3个降水梯度区作为研究区,并结合土壤质量指数法,定量评价降水梯度区广泛栽植的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和草地的土壤物理结构、持水性、盐碱度、碳汇指标以及速效养分指标方面的综合得分,明确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随降水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植被类型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指标影响显著(P<0.05)。2)在460~470 mm降水量区,刺槐林(0.829)对土壤质量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沙棘林(0.808),二者土壤质量均达到肥沃水平,且差异不显著,草地(0.679)土壤质量指数最低,土壤为较肥沃水平;在440~445 mm降水量区,沙棘林(0.74)对土壤改良效果最好,其次为刺槐林(0.601),二者均达到较肥沃水平,草地(0.479)土壤质量指数最低为中等水平;在370~395 mm降水量区,3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指数由大到小表现为沙棘林(0.744)>刺槐林(0.387)>草地(0.251),沙棘林土壤质量等级为较肥沃、刺槐林和草地为贫瘠水平。3)在370~470 mm降水梯度内,3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均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其中沙棘林土壤质量指数变异性较低(4.1%),刺槐林(30.1%)和草地(37.2%)土壤质量变异性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陕北黄土区370~470 mm降水梯度下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9.
草本层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沙漠稳定、养分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分通常以积雪和降雨形式输入到土壤,输入方式及数量变化对荒漠植物的存活和生长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草本层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增减积雪的方法,共设置4个积雪处理(0,50%,100%,200%积雪,其中100%积雪为对照),于2009—2016年春季调查草本植物的数量特征和物种丰富度,分析草本植物数量特征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不同年份一年生荒漠草本植物数量特征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含水量与积雪厚度成正比,相应的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与积雪水当量、表层土壤含水量成正比关系;2009—2016年,年内积雪量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没有显著影响,各积雪处理间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2009—2016年自然处理下年际间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2015年物种丰富度显著小于其余年份。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发现,物种丰富度年际变化主要受幼苗建成期的降雨调控,并且干旱年份过后的湿润年份物种丰富度不受前一年降水的影响,说明荒漠草本植物层片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自然处理下,不同年份草本植物旺盛期的存活数量与大气干旱程度(空气饱和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2值为0.611,P<0.05),与生长季的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R2值为0.162, P>0.05),说明大气干旱程度更能表征荒漠草本植物生长峰值期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110.
为充分了解湖南省的耕地利用情况,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构建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评价体系,测算2001—2017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运用Tobit模型分析耕地利用效率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7年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位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值为0.972;从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来看,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灌溉率劳均耕地面积城镇化率耕地复种指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GDP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最后,针对耕地利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