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16篇
综合类   15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六方水钠锰矿是土壤中普遍存在、活性最强的氧化锰矿物。它常常富集各种过渡金属如Ni等,对其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六方水钠锰矿形成过程中加入Ni2+,Ni以+2价存在于矿物中。进入水钠锰矿结构中的Ni大部分以[NiO6]八面体形式存在于层内;部分Ni存在于八面体空位上下方。含Ni水钠锰矿沿c轴方向堆叠锰氧八面体层数逐渐减小,而a-b板面晶体大小没有明显变化,即层片状晶体逐渐变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随着Ni含量的增加,水钠锰矿结构中锰氧八面体空位数减少,而层边面吸附位点数基本保持不变,其对重金属离子(Pb2+/Zn2+)吸附去除能力逐渐降低。本文为明确过渡金属离子(Ni)对土壤中氧化锰矿物的形貌、结构及其性质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2.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发育而成的土壤粘土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发育的成土年代系列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中高岭石含量随风化成土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增高,至富铁土时含量已达最高,之后含量下降。三水铝石含量逐渐增加。赤铁矿含量和结晶程度也随风化成土年代增加而增高。磁赤铁矿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铁氧化物是土壤团聚体重要的胶结物质,其主要存在于土壤黏粒中。为探索紫云英还田并配施化肥下土壤团聚体中铁氧化物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粒级黏粒组分中的富集特点,以湖南省南县长期紫云英还田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选择单施紫云英(MV)、单施化肥(F100)、紫云英配施全量化肥(MV+F100)和紫云英配施80%化肥(MV+F80)4个处理,通过湿筛和离心分离土壤团聚体(>250、53~250 和2~53 μm)和黏粒(<2 μm),测定不同处理土壤团聚体及其黏粒中铁氧化物的含量,并分析它们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MV和F100相比,紫云英与全量化肥配施增加了>250 μ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53~250 μm粒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了8.2%~20.5%和4.1%~8.5%。(2)与MV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2~53 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12.7%~55.6%,52.4%~54.9%和45.9%~48.6%),降低了>250和53~250 μm团聚体非晶质铁的富集率(32.8%~36.8%和17.2%~28.4%)。而与F100相比,2~53 μm团聚体和团聚体黏粒非晶质铁的含量以及富集率均显著降低(3.5%~21.3%、29.2%~30.4%和10.9%~26.9%)。(3)>250 μm团聚体含量与团聚体黏粒的非晶质铁含量、铁的活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团聚体黏粒的游离铁含量、非晶质铁的富集率呈显著正相关。团聚体的MWD和GMD与>250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2 μm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50、2~53 μm团聚体黏粒和自由态黏粒的游离铁是团聚体MWD和GMD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紫云英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团聚体黏粒铁氧化物的含量,促进>250 μm团聚体的形成,从而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4.
纳米铁氧化物催化类Fenton反应降解抗生素磺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纳米铁矿物(赤铁矿α-Fe2O3、磁赤铁矿γ-Fe2O3、磁铁矿Fe3O4、水铁矿Fe5HO8·4H2O)为催化剂与H2O2构成类Fenton反应,进行抗生素磺胺的氧化降解研究,并考察磺胺初始浓度、铁氧化物投加量、H2O2浓度、溶液pH等对磺胺氧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初始浓度2 mg·L-1、赤铁矿投加量1 g·L-1、H2O2浓度30 mL·L-1、溶液pH 3.6和温度25 ℃条件下,反应72 h后磺胺的降解率为99.27%。利用LC-MS进行产物分析,表明铁氧化物催化类Fenton反应降解磺胺主要是催化氧化反应,磺胺分子结构中的对位氨基被氧化成硝基。  相似文献   
75.
淹水还原条件下红壤中葡萄糖及腐殖酸对铁锰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不同的葡萄糖/腐殖酸配比模拟还原性土壤体系,考察长期(约74 d)淹水培养过程中铁锰元素在土壤溶液/矿物相中的分布形态演变。结果表明:在淹水培养初期,葡萄糖的添加可以促进铁锰离子的还原溶出,同时土壤中可交换态和酸可提取态铁、以及可交换态锰的含量也会随之增加;而腐殖酸的添加则会促进土壤中可氧化态铁/锰含量的升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铁锰离子浓度及各个土壤提取形态的铁锰含量大多呈现降低趋势,铁锰元素逐渐转化成提取性更低的矿物形态。因此,淹水环境中铁锰还原溶出-分布形态演变受到土壤中有机物质种类和含量的显著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金属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以广东省赤红壤区花岗岩(G)、第四纪红土(Q)和砂页岩(S)母质发育的林地(FL)、水田(PF)和旱地(UL)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和不同形态铁氧化物含量,探究了其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及贡献。结果显示:(1)3种母质发育的3种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均以>0.25 mm为主,2~5 mm团聚体以花岗岩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最高(58.51%),0.25~2 mm团聚体以花岗岩(62.93%)和第四纪红土(59.21%)母质发育水田和旱地土壤最高;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以砂页岩母质发育林地土壤最高;(2)3种母质发育林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主要分布在2~5 mm粒径中,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主要分布在<0.053 mm粒径中;3种母质发育林地土壤团聚体铁氧化物含量主要分布在<0.053,0.25~2 mm粒径中,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铁氧化物含量主要分布在<0.053 mm粒径中。(3)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MWD、GMD与团聚体HAC、HAC/FAC、Fe fr和Fe co呈显著相关(P<0.05);不同母质和利用方式以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团聚体胶结能力最好。研究表明,不同母质和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HAC、HAC/FAC、Fe fr和Fe co含量分布差异显著,进而影响了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同时砂页岩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团聚体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77.
久树(Schleichera trijuage Willd)为紫胶虫的优良寄主,但繁殖困难,对其进行组培研究发现:带绿色叶片的材料不易褐变而紫红色叶片的材料容易褐变;随着绿色叶齿的增加,其材料的污染率也增加,在接种时采400μg/g苄氨青液浸泡可使污染率降低;元江实生苗对昆明培养时间越长,污染率越低。  相似文献   
78.
纳米纤维素是一种高透明度、高机械强度的材料,使用不同的方法如真空过滤法、溶液浇铸法等可将其制备成膜材料。通过对纳米纤维素进行改性或添加紫外屏蔽剂可以提高膜材料的紫外屏蔽性能,实现其在光敏材料覆膜、食品包装、紫外防护等领域的应用价值。首先介绍了紫外屏蔽剂作用机制,重点综述了改性纳米纤维素、纳米纤维素/无机氧化物、纳米纤维素/木质素及其他复合紫外屏蔽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并展望了纳米纤维素基紫外屏蔽膜材料制备及应用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79.
<正>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一切实验都是靠基本操作完成的。只有熟练把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才能按照预设的方案顺利开展实验,也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实验结果。相反,如果仅仅凭着"好奇心"去一味追求实验现象而不重视每一步基本操作,那就很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实验现象,完不成实验探究任务,甚至会出现仪器损坏、药品污染、人员受伤等事故。就化学  相似文献   
80.
红壤丘陵区茶园高标准建设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西红壤丘陵区面积为931万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8%。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pH值为4.0~5.5,土壤黏性强,透气性差,有效土层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含量在1%左右,氮、磷、钾的供应不足,有效态钙、镁的含量少,硼、钼贫乏,具有典型的"下雨一包脓,天晴一块铜"特征。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为了调整园区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精品农业休闲观光产业,2013年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