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93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27篇
  66篇
综合类   926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617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高压脉冲电场(PEF)电学参数致耐辐射奇球菌破壁提取类胡萝卜素的影响及最佳工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电场强度、处理时间、频率和脉宽4种电场参数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EF技术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提取水平组合为:电场强度30 kV·cm-1,处理时间30 s,频率30 Hz,脉宽10 μs。该条件下,提取量为75.06 μg·g-1,与未进行电场处理的样品提取量48.27 μg·g-1相比,增加了55.5%。本研究结果为PEF技术的工业化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杂交高粱泸糯8号、常规高粱青壳洋品种具有农艺性状好,出酒率高,酒质好的特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2010~2014年的栽培示范,探索总结出中山区适期早播、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及时收割的酒用高粱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酒用泸糯8号和青壳洋230hm2,总产量122.55万kg,总产值504.86万元,表现出了较好增产优势和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3.
<正>1发病经过某奶牛场饲养的1头黑白花母牛产仔1个月,突然不吃,反刍减少,鼻镜干燥,迅速消瘦,体温41℃,可视黏膜苍白,经用青霉素5%糖盐水治疗不见好转,于第四天死亡,死亡牛只黏膜苍白、黄染、尿色血样。在该奶牛病重期间,又先后有多头奶牛发病,其中青年母牛2头,1岁公牛1头。2临床检查病牛精神沉郁、气喘、鼻镜干燥、可视黏膜黄染间白色,病重牛倒地不起,呼吸急促,反刍停止,尿为红色血样和葡萄酒样尿,后期卧地不起,经3~  相似文献   
44.
探讨葎草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小鼠腹泻的治疗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灌胃法制作小鼠腹泻模型,通过观察小鼠精神变化、体质量变化、DAI评分以及小肠病理切片变化的情况,评价葎草醇提物对小鼠的抗腹泻作用。高剂量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对小鼠精神恢复、体质量变化以及小肠绒毛恢复等均有明显的作用,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接近阳性对照组;高剂量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相对模型组体质量下降趋势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DAI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模型组,高剂量组DAI、阳性治疗组DAI的评分明显降低,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效果显著,而中、低剂组DAI评分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效果不明显。病理组织学观察,空白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整齐,各层次结构清晰,绒毛间质无水肿、无小血管扩张充血,而模型组小鼠小肠绒毛排列紊乱,大部分绒毛脱落,绒毛表面有炎性渗出,绒毛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充盈。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症状明显改变,小肠绒毛排列整齐,绒毛表面炎性渗出大部分消失,绒毛间质无明显水肿、无小血管扩张、充血,小肠结构与正常组织大致相同,治疗效果明显。葎草醇提物对小鼠腹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为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中医认为,樱桃味甘,性温,可“调中益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性”。据临床观察,樱桃是治疗痛风、风湿病的良药,在食用樱桃几天内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浸酒饮服,能祛风除湿,治疗四肢麻木和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46.
探讨2种乳酸菌制剂(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9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0.3%植物乳杆菌为试验Ⅰ组和基础日粮+0.3%粪肠球菌为试验Ⅱ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了7.46%和8.79%,料重比分别降低了7.28%和8.43%,腹泻率分别降低了1.12%和1.23%;试验Ⅰ组和Ⅱ组粪便中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了9.31%和10.08%,乳酸菌数分别增加了4.18%和3.96%;试验Ⅰ组和Ⅱ组的白蛋白分别提高了21.3%和19.28%,尿素氮分别降低了19.15%和22.77%,试验Ⅰ组总蛋白提高了18.48%。  相似文献   
47.
旨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养禽场肠球菌的亚型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性及其毒力因子流行分布特征,为控制禽源肠球菌耐药性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作者于2018年从广东省4个养禽场采集肠道样品493份,进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PCR方法检测肠球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1)共分离到125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84株(鸡源66株,鸭源18株);屎肠球菌41株,均来自鸡肠道样本。2)菌株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9.60%和74.40%。屎肠球菌耐药率普遍高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鸭源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94%)显著高于鸡源粪肠球菌(39.4%),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均敏感。从鸡分离的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3)耐药基因在屎肠球菌中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鸭源分离株检出率高于鸡源。耐药基因tetL、fexA、ermB最为流行,检出率均高于90%。其次是optrA基因,检出率为73.60%,poxtAfexB的检出率均低于20%。在3株鸭源粪肠球菌中检测出cfr基因。4)已检测的毒力基因中efaA的携带率最高,为63.04%(58/92),其他依次为gelE(54.35%,50/92)、ace(47.83%,44/92)、asa1(44.57%,41/92)。对环丙沙星及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菌株及携带cfr基因的菌株,大多携带agg、asal、gelEace。本研究显示养殖场禽源肠球菌耐药严重,鸭源肠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高,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流行且多样,且检测出人医临床重要抗生素耐药基因,应加强对养禽场肠球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蜂房球菌病在江西省赣北中蜂养殖区的流行现状和特点,从赣北地区4个县60家蜂场采集了幼虫、巢脾和花粉等360个样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360个样品中检出带菌样品194个,总体检出率为53.9%,其中幼虫样品的细菌检出率最高,达50.6%;60家蜂场中有34家蜂场检出带菌样品,蜂场检出率56.7%,其中武宁县达61.1%,都昌县达50%.4个县蜂场蜂房球菌检出率均≥50%,表明蜂房球菌在赣北地区蜂场中已存在传播流行,尤其是武宁县较为严重,广大蜂农应高度重视,在日常管理中采取科学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9.
对仔猪直肠内容物分离的粪肠球菌进行体外耐受性研究。以粪肠球菌体外存活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耐酸性、耐胆盐、耐高温试验来研究菌株的体外培养特性。耐酸性试验采用pH为2.0、3.0和7.0培养基培养菌株3h,其存活率分别为2.18%、121.01%和134.02%;胆盐浓度在0.1%~0.3%培养菌株,生长良好且存活率均在70%以上;耐高温实验是在50℃和60℃处理30min后存活率菌小于50%,菌株对高温敏感。结果表明,仔猪肠源粪肠球菌有较好的耐酸性及耐胆盐能力,但对高温敏感。  相似文献   
5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回肠黏膜免疫指标和盲肠发酵指标的影响,为益生菌在肉兔生产中应用提供理论参考。选用28日龄断奶、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8CFU/kg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预试期7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有降低肉兔腹泻率的趋势(P=0.0595),有提高肉兔成活率的趋势(P=0.0603)。2)各试验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试验组的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回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盲肠内容物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组的盲肠内容物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均能够改善肠道形态结构,改变盲肠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提高机体肠道黏膜免疫性能,对维持肉兔肠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本试验结果,丁酸梭菌对维持肉兔肠道形态结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