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52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899篇
林业   720篇
农学   1099篇
基础科学   190篇
  710篇
综合类   7953篇
农作物   735篇
水产渔业   669篇
畜牧兽医   3651篇
园艺   839篇
植物保护   1222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489篇
  2019年   619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606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785篇
  2013年   767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198篇
  2010年   1069篇
  2009年   1144篇
  2008年   1287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513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对白绒红蛋鸟巢菌[Nidula niveotomentosa(P.Henn)Lloyd]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宛氏拟青霉和青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时,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差异。且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果还显示:提取物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且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的MIC为6.25 mg/mL,对宛氏青霉和青霉的MIC为12.5 mg/mL。  相似文献   
992.
在杀虫活性追踪指导下,运用萃取、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制备等方法,从杠柳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化合物LY01,经1H NMR1、3C NMR等波谱方法鉴定,LY01为杠柳新甙A(periplocosides A)。生物测定结果表明,LY01为杠柳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试虫对样品表现出特殊症状,试虫的中肠及脂肪体被破坏,初步认为LY01是一种消化毒剂。  相似文献   
993.
西洋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首次对西洋参部皂苷及各单体皂进行了降脂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总皂苷较人参总皂苷对体外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在0.5mg/mL浓度时抑率分别为90%和35.2%;人参皂苷Rc,Rb1,Rb2对胰脂肪酶少性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0.5mg/mL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6%、97%、初步揭示出它们具有被开发为降血脂新药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94.
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鳃肝脏ATPase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急性毒性及湘云鲫鳃、肝脏中Na -K -ATPase和Mg2 -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23℃±1℃条件下,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151.64,150.92,149.60,149.14mg·L-1,是一种低毒性农药;②鱼鳃和肝脏中Na -K -ATPase、Mg2 -ATPase活性的抑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强,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是一种较好的生物指示剂。此外,还讨论了二氯喹啉酸抑制ATPase活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5.
二苯基噻吩活性氧量子产率、杀虫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法】以α-三联噻吩(α-T)为对照,首次研究了二苯基噻吩活性氧量子产率、杀虫活性及稳定性。【结果】二苯基噻吩紫外光照射280 min后吸光度变化最大值为 A=0.438,α-T在200 min后吸光度变化值最大 A=0.480;二苯基噻吩和α-T对白纹伊蚊3龄幼虫24h的LC50值分别为9.18×10-3 ?g·ml-1和9.69×10-4 ?g·ml-1,对小菜蛾3龄幼虫LC50值分别为267.87 ?g·ml-1和 222.22 ?g·ml-1;二苯基噻吩和α-T在甲醇中半衰期为113.62 h和10.65 h。二苯基噻吩量子产率与α-T相当,对白纹伊蚊和小菜蛾具有较好的光活化毒杀作用,但稳定性好。【结论】二苯基噻吩克服了光活化杀虫剂稳定性差而难以在田间推广使用等不足,在杀虫的同时又能催化降解残留农药三唑磷,二苯基噻吩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以日本纳豆、重庆江津豆豉、忠县豆腐乳为原料,采用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得到18株产溶栓酶的菌株.通过纤维蛋白平板实验,从忠县豆腐乳中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溶栓活性的菌株FR-033(登录号:HQ009804),菌株经液体发酵后获得含酶发酵液,采用硫酸铵分段盐析及sephadexG-50凝胶层析进行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溶栓酶,酶活力为2 163 IU/mL.进一步对FR-033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对16S rRNA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得到1444 bp长度的DNA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收索其同源性性序列,利用PAUP4.0和MAGE4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FR-033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RNA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FR-033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同一支上,且遗传距离最短;FR-033的形态及大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极为相似,表明该菌株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一个高效的产溶栓酶菌株.  相似文献   
997.
环境胁迫对河蚬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温度、溶氧、放养密度胁迫对河蚬溶菌酶(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36℃组的河蚬成活率明显低于其他4个温度组(13、20、25、30℃)(P<0.01);溶氧和拥挤胁迫组的河蚬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而成活率不断降低,以低氧组和高密度组的降幅最大(P<0.01).河蚬LSZ和SOD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溶氧对LSZ和SOD活性的影响都是先升后降,在第7 d时,富氧组的LSZ活性最高,此时,对照组的LSZ活性最低而低氧组的SOD活性最高,之后,低氧组的SOD活性大幅度下降(P<0.01),到第21 d时达到最低,对照组的LSZ和SOD活性均变幅不大;受密度胁迫的河蚬,LSZ和SOD活性在试验7 d内均有上升现象,高密度组自第7 d达到峰值后即大幅下降,到第21 d已显著低于同期另外两组(P<0.01),中、低密度组也有降低,但降幅较小.结果表明,经过环境胁迫后,河蚬LSZ和SOD水平均发生了变化,短期内,两者成正相关,而长期胁迫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的DNA-蛋白质结构,对染色体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主要是以TRAP为基础的改良法.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数肿瘤、细胞癌变和衰老过程中都可检测到很高的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长度缩短.但同时也有许多不依赖端粒酶的端粒维持和细胞永生.目前,有关以端粒酶为靶位点的药物设计的研究已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99.
“风行”光合细菌叶面肥在茶叶上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行”光合细菌叶面肥是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刘勇博士后带领项目组经过8年的努力研制出来的新型叶面肥。该叶面肥不仅具有化学肥料的速效性,而且具有微生物肥料的持久性,富含多种作物生长必需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微量元素,是一种优良的新型活体微生物菌肥。光合细菌(国际上简称PS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某些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参照LfcinB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化学合成法合成LfcinB基因并克隆到pPIC9K载体中,转化到酵母菌GS115感受态细胞中,用抗性选择标记G418筛选出高拷贝酵母菌转化子。利用甲醇诱导表达重组LfcinB,经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目的蛋白牛乳铁蛋白素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检测表达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提取的酵母菌DNA扩增出1条预期的560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克隆到pPIC9K载体中,并转到酵母菌GS115中而且获得了表达。重组酵母表达上清中牛乳铁蛋白素抗菌肽对沙门氏肠炎杆菌的抗菌活性为42.857IU/ml,表明LfcinB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该研究证明利用化学合成法直接合成编码LfcinB的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生物发酵工程来制备LfcinB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