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34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42篇
  65篇
综合类   1600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468篇
园艺   1005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酯酶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种类对平菇、杏鲍菇、白灵菇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基条件下 ,酯酶同工酶酶谱的酶带呈现不同的多态性 ,由此提示同工酶在食用菌菌种选育的应用上应固定最佳培养时间及最适培养基种类 ,并在所有操作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才能得到稳定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52.
真姬菇又名玉蕈(Hgpsiygus marmoreus),属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伞族玉蕈属。人工栽培上世纪70年代始于日本,近年来我国山西、福建、河南等省开始引进种植。真姬菇质地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方法简单,栽培原料广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珍稀食用菌。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53.
白灵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威 《食用菌》2004,26(3):35-36
近几年白灵菇生产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喜忧参半。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白灵菇自身特点没有充分了解清楚所致。笔者根据有关资料经多批次小型试种获得成功情况下,于2002年秋季在河北省滦县笔者生产基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种植,获得污染率控制在3%~4%,菌丝长满袋天数平均25天。接种95天开始采菇上市,其产品受到客商好评。现就我们的生产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4.
陈天泰  马福义 《食用菌》2004,26(5):44-45
长期以来,由木霉所引起的绿霉病在国内外食用菌菌种生产及栽培中普遍发生,不同程度影响菇体质量和产量,甚至绝收。由于此菌大量形成分生孢子后,菌落颜色呈绿色,栽培者叫它绿霉病。实际上,它确切名称应叫木霉病,这样便于和另一种污染杂菌,青霉属中的青霉菌和绿霉菌加以区别。笔者在制种和栽培实践试验过程中经过五年观察,对其发病原  相似文献   
55.
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农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选用酵母菌(Saccharomyces)、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chroococcum)、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4株菌复配菌剂,接种于湿热灭菌(121℃,20min)的醋渣中,发酵培养,制备得到生物肥料,分别以质量比5%、10%、20%、30%与盐碱土混合,进行盆栽试验,探究其对于盐碱化土壤和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5%、10%、20%、30%醋渣微生物菌肥均降低了盐碱土壤pH值,分别降低了0.12、0.62、0.44、0.52个单位;均提高小麦幼苗的出苗率和株高;但土壤的电导率提高了15.65%~73.76%,与添加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56.
王俊岭  张爱增 《湖南饲料》2011,(4):30-32,29
综述了影响微生态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微生态制剂的科学使用。  相似文献   
57.
为了改善纳豆的风味和口感,提高其可食用性,通过优化纳豆芽孢杆菌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工艺,降低纳豆的氨腥味;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纳豆固态发酵的最优条件为:混合菌种比例为3∶1,大豆含水量为60%,大豆的铺层厚度为3 cm,高温蒸煮30 min,接种量6%,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8 h,后熟1 d,此条件下,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降低了40.1%,纳豆激酶活力提高了39.1%,纳豆的风味和口感均得到提升,更适合我国居民食用。  相似文献   
58.
李金华  王庆伟 《山东饲料》2014,(24):139+257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生物发酵产品更多的走进人们生活中。在发酵糖醇产品中,赤藓糖醇的热量值是最低、分子量也最小,这种功能性多元醇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并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目前赤藓糖醇的工业生产方式为微生物发酵法,为了提高这种功能性多元醇的产量,需要对菌种进行选育优化。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赤藓糖醇的特性,详细论述赤藓糖醇菌种的选育工艺和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适宜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添加蛋白胨或麸皮的PDA加富培养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6~7;最适宜栽培料以木屑、棉子壳和麸皮为主料,出耳最适温度为25℃±3℃,栽培方式适合袋栽。  相似文献   
60.
冬季平菇品质好、价格高、栽培量大,但在平菇生产过程中,因种种原因菌袋表面生长的菇蕾、幼菇常发生水肿、萎缩、变黄、死亡等现象,给菇农造成严重损失。死菇后菇农一般采取喷药防治黄菇病、细菌性软腐病等病害的方式预防死菇,由于病药不对路,死菇反而更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