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茯苓多糖和三萜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茯苓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茯苓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并以此作为其品质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传统发汗切制和趁鲜切制2种初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多糖在10~10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87.77%和91.44%,方差分析显示F=15.30F0.01;三萜类成分在10~7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趁鲜切制与发汗切制的茯苓饮片三萜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2.318‰和2.334‰,方差分析显示F=0.1880F0.05。表明茯苓采用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发汗切制法高于趁鲜切制法,对三萜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2.
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1巧用 杏仁配茯苓。杏仁温苦、宣肺降气,能使肺之上源得清,水道通调而水液下输膀胱。茯苓健脾味甘,可使水之枢纽畅利,水液转输下行。杏仁宣上、茯苓泄下,共获宣肺利水之效,对治饮停胸间之水肿用之效好。  相似文献   
33.
国人对茯苓的认识和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试验,但一直采用“肉引根种法”,即使用新鲜的茯苓菌核作种进行栽培,因种苓用量大,成活率不高,产量不稳定,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34.
张江丽  明月梅  白静  张海涛  和聪聪  刘靖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02-11503,11505
[目的]优选提取可溶性茯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可溶性茯苓多糖,考察料液比、p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条件对茯苓多糖得率的影响。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影响茯苓多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DCAB,即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提取可溶性茯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A3B2C2D2,最佳提取工艺为加35倍水,在80℃、pH 9.0条件下提取2.0 h。[结论]该研究工艺所需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5.
<正>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组成。笔者在临床运用中加减化裁组成多种散剂,治疗疑难杂症,疗效颇佳,整理报告如下。1消食止痢散由保和丸加黄连、黄芩、地榆、槐花组成,主治痢疾,幼畜腹泻。症状见腹胀腹痛,下痢赤白,  相似文献   
36.
陈春霞 《食用菌》1999,(4):40-42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活,在寻找和尝试野生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食物、药物,“药、食本同源”.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其避就.《内经》记述了上古之人专以汤液醪醴之类的药膳治病,《神农本草经》收集了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许多品种,其中不乏有灵芝、茯苓、雷丸之类的菌物.本文介绍菌物药膳18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7.
38.
南方地区去冬今春遭遇罕见雪灾冻灾,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山区山林随处可见大量冰雪压断的松树干、枝丫、树尾巴、弯曲头、松树蔸等废材,每万千克如当干柴薪卖不值2000元,若用来种植茯苓效益更可观,可种1000窖(667平方米地),产鲜茯苓3000千克以上,市场价每千克4元计算,可收入12000元,加工成商品茯苓后可增值1倍,达24000元。  相似文献   
39.
40.
周玲 《食用菌》2002,24(1):41-41
茯苓 ,又称川苓、安苓、闽苓、松薯、松苓、玉苓、白苓、更盆、玉灵、松茯苓、松柏芋、不死曲、松木薯、万灵精等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的干燥菌核。主产于吉林、辽宁、云南、贵州、安徽、福建等省市。现已可人工栽培。鲜品、干品均可入肴入药食用。1 茯苓的营养药用价值茯苓在中国自古作为食品当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收载 ,列为“上品”。茯苓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 1.2 g,脂肪 0 .5 g、碳水化合物 80 .9g、纤维素 1.7g、VE4.2 7m g、锌 1.0 1m g、硒 12 .6μg。并含 β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腺嘌呤、卵磷脂、蛋白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