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144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5735篇
林业   14212篇
农学   22599篇
基础科学   3653篇
  3874篇
综合类   134465篇
农作物   17006篇
水产渔业   6064篇
畜牧兽医   34309篇
园艺   59653篇
植物保护   2175篇
  2024年   730篇
  2023年   2665篇
  2022年   3207篇
  2021年   3259篇
  2020年   3170篇
  2019年   4245篇
  2018年   1724篇
  2017年   3336篇
  2016年   4194篇
  2015年   5712篇
  2014年   12468篇
  2013年   11367篇
  2012年   15774篇
  2011年   16424篇
  2010年   15671篇
  2009年   16898篇
  2008年   19712篇
  2007年   16822篇
  2006年   15570篇
  2005年   15649篇
  2004年   14772篇
  2003年   13936篇
  2002年   10563篇
  2001年   10454篇
  2000年   6235篇
  1999年   5471篇
  1998年   5649篇
  1997年   6719篇
  1996年   5457篇
  1995年   4882篇
  1994年   4965篇
  1993年   4742篇
  1992年   4077篇
  1991年   3789篇
  1990年   2518篇
  1989年   2995篇
  1988年   356篇
  1987年   312篇
  1986年   301篇
  1985年   224篇
  1984年   104篇
  1983年   110篇
  1982年   75篇
  1981年   78篇
  1980年   76篇
  1979年   46篇
  1965年   58篇
  1957年   204篇
  1956年   27篇
  1953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使稻田半旱式进行连续免耕,解决半旱式杂草争肥与习惯番耕作埂,对半旱式复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推广,用一定数量的鲜玉米秆、鲜稻草秆复盖垄埂与冬种半旱式葫豆青三种形式,分别在我县沙溪庙组、自流井组、遂宁组等紫色稻田进行试验与示范,三至五年沟埂互换一次,经五年来的探索,对抑制半旱式杂草滋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水稻产量等均取了明显的效果。把稿秆还田、半旱式与复盖等技术结合一起,简便易行,真正作  相似文献   
942.
目前生产中应用的苹果矮化砧基本上是M_(26)和MM_(106)。M_(26)作中间砧的苹果树,中央领导干弱;MM_(106)作中间砧的苹果树,早果性及早期丰产性差。为了寻找新的矮化砧取代它们,1988年我所从荷兰引进了一种新的矮化砧——Mark,并利用它和上述2种矮化砧嫁接乔纳金树,进行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43.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我国苹果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主产国的首位。烟台自然条件优越,栽培西洋苹果有120多年的历史,1995年苹果园的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6%和13.6%。烟台苹果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名气,也是我国出口苹果最多的地方。特别是80年代以来,红富士苹果已发展到170多万亩,总产11亿kg,成为全国最大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44.
945.
946.
947.
《世界农业》1992,(8):25-26
近年来,马来西亚直播水稻栽培发展较快,例如,位于北部的Muda地区近1.0万公顷粮田,由于水库的建设和排灌设施的改善,实现了水稻双季种植。一些地方出现了劳力和灌溉用水不足,于是,1982年以后,马来西亚Muda等地的水稻直播栽培成了水稻栽培的一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48.
949.
野大麦人工栽培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50.
利用油麻1-1×金白1号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定向选择,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花生新品种冀油4号。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连续7次进行比较,均居第一位,较对照增产7.3—34%,在我国北方大花生区推广种植比生产种增产15—25%;含油率52.69%,出米率73—75%,是目前生产上大果型品种高含油、高出米率品种之一;抗病性好,特别是抗叶斑病,耐病毒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推广速度快,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生产上已推广220多万亩,新增社会效益1.5亿元.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