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67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7篇
综合类   689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330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5 毫秒
61.
连作重茬可引起土传病菌、病原菌、地下害虫加重。在生产中可通过转种其它作物、换土、苦甜茬、土壤消毒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保护地生产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62.
采用1.2%苦·烟乳油(Ku·Yan E·C)500倍水溶液防治柿绒粉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成虫,对比其它药剂防治柿绒粉蚧效果显著,喷药后害虫死亡率达93.78%.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及后续体外受精(IVF)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旨在为体外成熟培养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鼠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im(0、10、20、50 μmol/L),成熟培养12 h后统计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I)排出率,筛选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Lim的最适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最适浓度的Lim,以0 μmol/L Lim为对照组,成熟培养12 h,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母细胞抗氧化及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将最适Lim组及对照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4 h后进行体外受精,于体外受精24 h和3.5 d分别统计胚胎卵裂率和囊胚率,并用Fluorescein-dUTP和Hoechst 33342染色分别检测囊胚总细胞数及囊胚内凋亡细胞比率。【结果】与0 μmol/L Lim组相比,20 μmol/L Lim组小鼠卵母细胞PBI排出率显著升高(P<0.05),后续试验均用20 μmol/L Lim进行处理。与对照组组相比,20 μmol/L Lim组小鼠卵母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GSH、MM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GPx3、CAT和Prdx3)、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总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囊胚内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20 μmol/L Lim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增加MMP水平提高小鼠卵母细胞质量,从而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64.
苦槛蓝[Myoporumbontioides(Sieb.etzucc)A .Gray],苦槛蓝科苦槛蓝属,常绿灌木,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保护海堤等效能,根还有药用价值。该树种十分适宜在滨海地区沙地、海堤等地方种植,从而改变沿海防护林树种结构单一的状况。该树种还具有改变沙地  相似文献   
65.
文章概述了梅县的苦笋竹资源情况,同时介绍了苦竹笋的栽培管理技术、开发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66.
文章介绍了应用飞机低容量和超低容量喷洒1.2%苦.烟乳油防治松毛虫试验的过程和方法,对防治效果和生产成本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该农药适用于辽西地区防治松毛虫的结论,并对其应用前景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7.
以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Undifilum oxytropis NX-FEL001为供试菌株,研究了培养方式、菌龄、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等,对U.oxytropi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U.oxytropis菌丝在质量分数为10g/L纤维素酶+10g/L蜗牛酶+1g/L溶壁酶组成的复合酶溶液,35℃恒温,80r/min振荡孵育3h左右,原生质体释放量最高;原生质体在YCM培养基上,22℃培养9d可以再生形成菌落,培养15d其再生率可达8.5%;原生质体在YCM培养基上再生后其菌落颜色与野生型U.oxytropis不一致,呈现白色;菌丝形态与野生型U.oxytropis相一致,经检测再生后菌丝仍然能够产生苦马豆素。U.oxytropis原生质体的制备,将为进行疯草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和基因操作研究提供重要工具,为进一步开展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采煤活动所致的动态沉陷湿地具有动态性、高潜水位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探明此类人工重构湿地的水生植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竞争机制,有助于为采煤沉陷区湿地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淮南潘集区人工构建的苦草群落(Ass.Vallisneria natans)为倒,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苦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其他水生植物的竞争机制.结果表明,1)沉陷区苦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浅水湖泊较一致.主要表现在苦草的繁殖方式、传粉方式、生活史方面,但研究区苦草以有性繁殖为主.2)沉陷区苦草能与以种子萌发形成的水烛群丛(Ass.Typha angustifolia)共生,但生物量低;在与形成两年以上的水烛群丛竞争中处于劣势,在水烛群丛盖度达到90%时苦草逐渐消失.3)沉陷区苦草在与浮叶植物莕菜群丛(Ass.Nymphoides peltatum)、苹群丛(Ass.Marsilea quadrifolia)竞争中处于弱势,其盖度、株高、生物量等指标都明显下降.4)沉陷区苦草在与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群丛(Ass.Potamogeton malaianus)竞争中处于劣势,苦草与沉水植物黑藻群丛(Ass.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群丛(Ass.Myrioph yllum verticillatum)、大茨藻群丛(Ass.Najas marina)、金鱼藻群丛(Ass.Ceratophyllum demersum)占据不同水层空间,种间竞争不强烈,能较好地共存.总之,苦草较之于相似生长型的植物具有较明显的竞争优势,对于具有不同生活型,尤其是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处于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69.
采用3种常见沉水植物(金鱼藻、穗花狐尾藻、苦草)为试验对象,利用自然池塘自然水体和模拟氮磷水体,通过测定水体中总氮、总磷、氨氮的含量以及藻类含量变化,比较沉水植物种植浮床对自然水体(总氮含量为0.8 mg/L,总磷含量为0.05 mg/L)和模拟水体(总氮含量为5.0 mg/L,总磷含量为2.0 mg/L)2种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浮床种植模式下,苦草、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对自然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9.4%、55.9%和53.8%,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15.0%、39.6%和47.8%;对模拟水体中总磷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了80%以上;对自然水体中蓝藻、硅藻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好,绿藻则不太明显.综合分析,沉水植物种植浮床生长模式可以有效净化处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0.
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广泛参与植物次生代谢,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苦蘵转录组数据,分析并鉴定了部分苦蘵P450家族基因。共鉴定得到795个可能为P450家族基因的序列片段,并将它们聚类到25个不同的聚类(cluster)中,其中,有12个聚类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最终拼接得到30个苦蘵P450家族基因的全长序列,它们与其他物种P450基因高度同源。进化分析表明,这30个苦蘵P450基因可归为9个P450亚家族。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多个P450基因在果实不同成熟阶段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9个P450基因随着果实成熟表达量上升,另外9个P450基因表达量则逐渐降低。以果实为材料,分析了P450家族基因在乙烯(ACC)与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下的表达变化。研究表明,部分P450家族基因在ACC和1-MCP处理下表现出相反的表达模式,这说明P450可能参与乙烯介导的果实成熟过程。克隆了3个果实特异表达的P450家族基因(comp164210、comp131532、comp152181),它们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本研究为苦蘵药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