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正>~~  相似文献   
92.
73%炔螨特乳油防治苹果全爪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苹果全爪螨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果树安全、持效期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生产上建议使用浓度为2 000~3 000倍液,施药间隔期7~10 d。  相似文献   
93.
<正>~~  相似文献   
94.
双炔酰菌胺原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Extend-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70nm波长下对双炔酰菌胺原药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7;标准偏差为0.21;变异系数为0.22%;平均回收率为100.0%。  相似文献   
95.
为弄清橙汁加工过程中农药炔螨特残留的动态,通过田间喷施浓度为5倍于最高推荐剂量的农药溶液以强化炔螨特在甜橙上的残留,然后按照橙汁商业化加工过程进行加工,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炔螨特的含量,来考察橙汁商业化加工过程对炔螨特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炔螨特残留主要分布于甜橙果皮中,果肉中炔螨特的残留量不足全果的5%。清洗能除去全果中32.5%的炔螨特残留。初榨果汁、精滤果汁、非浓缩橙汁(NFC橙汁)和浓缩橙汁中的残留量分别为原料果的1.98%、1.95%、1.73%、1.37%,其中NFC橙汁和浓缩橙汁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173和0.0137,但炔螨特在果渣和精油中发生富集,加工因子分别为1.2822和18.4947。研究结果为橙汁加工工艺的优化和炔螨特残留的膳食暴露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小麦品种对除草剂炔草酯的耐性与抗氧化特性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对除草剂敏感型品种宁麦16、中度敏感型品种扬麦15和耐药型品种淮麦23为材料,测定了炔草酯制剂处理后三个品种幼苗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GST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炔草酯120mg·L-1处理15d后,宁麦16药害最重,MDA含量增加了56.41%,叶绿素含量下降了68.58%,SOD、POD和GSTs活性分别上升130.75%、123.06%,和23.33%;扬麦15叶片MDA含量增加32.05%,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OD和GSTs活性提高29.77%和28.30%;淮麦23叶片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和GSTs活性无显著变化,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了225.96%和63.87%。当药剂浓度为240mg·L-1时,淮麦23叶片GSTs活性提高了41.11%,增幅高于宁麦16(16.67%)及扬麦15(23.58%)。说明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炔草酯的反应在抗氧化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耐药型品种可能通过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减轻除草剂的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97.
8%炔草酯水乳剂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炔草酯水乳剂防除小麦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8%炔草酯水乳剂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防效优良,生产中推广使用8%炔草酯水乳剂防除小麦田一年生杂草以有效成分60 mL/hm2为宜(制剂8%炔草酯750 mL/hm2),施药时间以冬小麦二叶一心期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出苗后至二叶期。硬草、罔草、看麦娘等所占比例高的田块和春季草龄较大时,适当加大用药量。小麦拔节后慎用。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安全性,于根际箱中种植2组大豆(A组:转基因品系OE-8、OE-7、RNAi-3和受体南农88-1;B组:转基因品系Gaga1 17-4、Gaga1 21-8、Gaga1 57和受体N2899),采集大豆花期根际土壤,分析硫元素含量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并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相比于受体,转基因品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E-8和RNAi-3与其受体相比,根际土壤硫元素含量显著降低;2组组内对比结果显示,根际土样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Biolog GN/GP/FF/ECO系统及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A组中RNAi-3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显著低于受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度显著降低,OE-7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度显著降低;B组中Gaga1 57和Gaga1 17-4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99.
曹鹏  王建芸  唐莉  杨月倩  林兴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180-5181,5184
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农产品中炔苯酰草胺农药残留的方法.研究了萃取及色谱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弗罗里硅土作分散剂,样品与佛罗里硅土按质量比1∶4混合,8 mL正己烷+丙酮混合液(1∶1,V/V)为洗脱剂,经气相色谱分析.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3%~6.8%,最低检出限为0.1 μg/g,回收率为84.0%~103.6%.该法简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能满足农产品中炔苯酰草胺残留的分析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0.
太湖水稻土中的芳基硫酸酯酶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了 1 2个太湖地区的水稻土表土及其剖面 ,分析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变化。耕作层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平均为PNP 1 60 μgg- 1h- 1。大多数土壤其酶活性在PNP 1 0 0~ 2 0 0 μgg- 1h- 1之间。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PNP 75 ,31 5 μgg- 1h- 1。犁底层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明显低于耕作层 ,60 %的土壤其酶活性低于PNP 5 0 μgg- 1h- 1。犁底层酶活性与耕作层酶活性之间没有相关性。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有显著正相关 (R2 =0 .5 33) ;与土壤pH关系较为复杂 ,在pH小于 5 .2时 ,随pH升高 ,酶活性增加 ,大于 5 .2时 ,酶活性则明显下降。除个别土壤外 ,大多数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沿剖面下降 ,在大于 60cm的土层中基本上没有芳基硫酸酯酶存在。不同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的剖面分布有所不同。根据酶活性变化下降趋势 ,其剖面分布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