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鸨肠上皮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下可见大鸨小肠柱状细胞顶部侧膜相互间形成连接复合体。线粒体及其它细胞器主要集中于端网下的区域。大肠的柱状细胞与小肠不同,其质地比小肠柱状细胞结构更清晰,绒毛长度与密度不如小肠,近肠腔面的胞质中可见许多直径约80—150nm的分泌颗粒。肠内分泌细胞染色较往状细胞浅,内分泌颗粒分布于核周围及下方靠近基膜的胞质中。在十二指肠部还可见到另一种内分泌细胞,此细胞特点是其分泌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顶部与核之间的胞质中,有时可见颗粒与细胞胰紧密相贴。  相似文献   
62.
目的:检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与胃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inase,DAPK)的异常表达,探讨DAPK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DAPK1 mRNA在3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5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肠上皮化生组织、胃癌组织中DAPK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8%,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DAPK1在高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为占55.6%,而在低分化癌为1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APK作为一种促细胞凋亡的正性调节因子,其表达低下或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DAPK1蛋白可以作为判断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肿瘤类型的新的生物分子学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3.
球虫病对兔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兔球虫病原种类简介 兔球虫病的病原体据记载有17种之多。危害最大的是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寄生于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内,其次为大型艾美耳球虫(E.reagan)、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formis),肠艾美耳球虫(E.flauescens),均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绝大多数种类的球虫发育分三个阶段,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各阶段虫体并不相同。在粪便中的球虫称作卵囊。卵囊为椭圆形或圆形,镜下呈黄色或无色,有两层轮廓的卵囊壁,卵囊在外界一定条件下发育成熟,而且具有侵袭性。  相似文献   
64.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 1 0株猪源双歧杆菌对仔猪小肠不同肠段的粘附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双歧杆菌菌株对肠道的粘附情况差异较大 ,其中有 4株双歧杆菌粘附性较好 ;有粘附特性的双歧杆菌粘附能力与所作用肠段有关 ;异物可增强双歧杆菌的粘附 ;观察到 1株未见报道的形态变异菌 ,杆状菌体上有多突起  相似文献   
65.
66.
肠道是机体内外环境的交汇点,易遭受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刺激,导致上皮结构受损、功能紊乱和微生态失调,进而造成畜禽生长性能下降,经济效益降低。位于隐窝基底部的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ISCs)驱动的肠上皮细胞更新是维持上皮结构的动力所在,也是肠道损伤修复的必要途径。ISCs活性受微环境中各种分子信号的协同调控,而Janu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是多种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共同途径。这些细胞因子可结合细胞膜上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激活JAK,促进STAT磷酸化并入核,引起周期相关蛋白和抗凋亡蛋白等靶基因的转录,从而控制ISCs增殖、凋亡和分化命运,维持隐窝绒毛轴的有序结构。此外,ISCs周边的辅助型T细胞(Th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和干扰素(interferons,IFNs)与ISCs胞内的JAK/STAT信号通路串联,以实现肠细胞对损伤刺激做出快速应答,加速肠道干细胞分裂,促使肠上皮再生。作者重点阐述了JAK/STAT介导ISCs维持肠上皮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以及Th细胞如何调节ISCs向功能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介绍了某些畜禽疾病发生时该信号通路的异常变化,并指出在下一步研究中可将肠道类器官等新兴研究模型纳入动物肠道发育和疾病诊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对JAK/STAT的精准调控,有望揭示隐窝-绒毛轴更新规律,为建立科学的营养调控技术方案、改善畜禽肠道及机体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