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1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林业   573篇
农学   569篇
基础科学   352篇
  889篇
综合类   2916篇
农作物   396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395篇
园艺   363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揭示小麦秸秆还田及施肥对潮土土壤有机碳演变的影响,以指导华北潮土培肥增产。在辛集马兰设置22 a潮土长期定位试验(1992-2014年,试验包含4个处理,NP:不施钾+秸秆不还田; NPK:平衡施肥+秸秆不还田;NPS:不施钾+小麦秸秆还田; NPKS:平衡施肥+小麦秸秆还田),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试验年限、碳投入、碳平衡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所有处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时间均呈增加趋势,NP、NPK、NPS、NPKS增加速率分别为0. 06,0. 17,0. 25,0. 34 g/(kg. a),且22 a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增加,分别增加为2. 2,6. 2,5. 9,8. 9 t/hm~2,固碳速率分别为0. 10,0. 28,0. 27,0. 40 t/(hm~2·a)。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与累积碳投入变化量呈线性相关关系(y=0. 091x-0. 241,R~2=0. 360*),在小麦秸秆还田下,维持初始有机碳水平的累积碳投入量为2. 65 t/hm~2,固碳效率为9. 1%。通过边界线分析可知,小麦和玉米生产中稳产高产最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 47,9. 04 g/kg,未达到此值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每增加1 g/kg,小麦籽粒产量增加167. 5 kg/hm~2,玉米籽粒产量增加678. 5kg/hm~2。秸秆还田和平衡施肥是华北潮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和土壤碳库保育的重要手段,连续秸秆还田和平衡施肥对保证该区域粮食生产高产稳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渭北旱塬不同水肥条件下气象因子对苹果树干茎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基于苹果树干茎流的果树蒸腾耗水规律及水肥、气象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在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开展了不同水肥处理(低肥中水、中肥中水、高肥中水、中肥高水和中肥低水)对苹果树茎流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树茎流速率在生育期内不同月份,昼升夜降,昼增夜减的日变化特征明显。灌水量一致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果树日茎流量与日均气温、日辐射量和日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逐渐减小;施肥量一致时,日辐射量、日均气温和地表温度与茎流量的相关性在中肥中水时取得最高值。苹果树茎流在不同水肥处理下排序为:中水高水低水;中肥高肥低肥,低水和低肥处理都会明显降低苹果树的茎流速率,灌水对于苹果树茎流速率的影响要比施肥显著,水肥耦合效应对果树茎流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比单肥水平处理和单水分处理更明显。  相似文献   
63.
为了进一步优化金针菇栽培技术,筛选适合实际生产的栽培菌株。选择29株金针菇栽培菌株作为供试材料,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菌丝长势、生长速率和生长指数,并结合菌丝吃料试验,综合研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特性。结果表明7号、22号、23号、29号金针菇菌株在培养平板上菌丝生长浓密且均匀,长势评分高,菌丝平板培养平均生长速率快,菌丝吃料迅速,可达0.44~0.47cm/d,是潜在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4.
施氮时期对糜子光合特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8):1087-1091
以晋黍9号为材料,通过分析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及其相关系数,研究了施氮时期对糜子光合特性和各器官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施氮较一次性施氮特别是花期施氮能明显提高糜子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不同器官氮素含量,花后10 d增加效果最明显,分别增加了3.33%~20.85%,1.35%~18.13%,0.99%~20.8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处理的氮素含量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但在糜子叶片中,N3,N4和N5处理在开花期—花后10 d期间氮素含量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7.20%,10.20%和9.91%;花期以后不同处理光合色素含量和不同器官氮素含量大小都表现为N4N5N3N2N1N0。研究表明,基肥、拔节肥、开花肥按2∶4∶4施氮,可以有效地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和氮素含量。  相似文献   
65.
1969-2018年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黄河实测径流与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1969—2018年黄河干流8个水文站的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与突变检验法,对比分析近50 a黄河干流实测径流和天然径流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近15 a各分区耗水数据探讨人类活动对于径流的影响。[结果] ①1969—2018年黄河上中下游实测径流整体呈降低趋势,兰州、花园口、利津3个代表站多年平均降低速率分别为5.10×107,3.55×108,4.13×108 m3/a。②近50 a天然径流和实测径流趋势突变主要集中在1986和1990两个年份,结合前人研究和重要水事分析,1986年突变可能与1984年以来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1986年龙羊峡水库修建有关;而造成1990年径流突变的原因可能是80—90年代黄河流域用水量激增和流域下垫面改变。③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的差值从上游至下游水文站断面逐渐增大,这主要与近15 a平均耗水量也沿程增大相一致;另外多年平均实测径流在利津站仅占天然径流的42%。耗水量最大的两个分区为花园口以下和兰州—头道拐段,分别达到了1.06×1010和1.04×1010 m3。[结论] 人类活动中的各项耗水(尤其是农田灌溉)是造成兰州站以下地区天然径流与实测径流差值大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节水农业的发展,合理分配各项耗水量。  相似文献   
66.
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脱水及机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玉335、桥玉8号、华美1号和郑单958这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的灌浆速率、脱水速率及机收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玉米授粉后15 d籽粒灌浆速率逐渐加快,授粉35 d达最大值后缓慢下降,且均表现出抛物线型单峰变化特性,先玉335、桥玉8号、华美1号的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6.70、6.86、7.06 mg/(粒·d),均高于对照郑单958;灌浆后期先玉335、桥玉8号、华美1号脱水速率均高于对照,华美1号脱水速率最快,有利于降低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各玉米品种落穗率为2.46%~6.01%,机收产量损失率为0.93%~1.79%,落籽率为0.17%~0.27%,其中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籽粒破碎率较高,分别为6.17%和5.24%,华美1号最低,为4.19%,籽粒杂质率以华美1号最低,为1.21%。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由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在甘肃发生危害,造成部分品种植株枯死,严重减产。为筛选防治玉米藤仓镰孢茎腐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藤仓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12.5%戊唑醇EW、75%肟菌·戊唑醇WG和70%丙森锌WP对藤仓镰孢菌菌丝的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12.5%戊唑醇EW,其EC_(50)值为0.0831μg/mL;较强的是10%苯醚甲环唑WG和75%肟菌·戊唑醇WG,其EC_(50)值分别为0.2927μg/mL和0.3914μg/mL;70%丙森锌WP和75%百菌清WP的毒力相对较强,EC_(50)值分别为0.6404μg/mL和0.7487μg/mL;2%春雷霉素AS毒力最弱,EC_(50 )值为45.6161μg/mL。玉米藤仓镰孢菌菌丝生长对75%肟菌·戊唑醇WG、0.3%四霉素AS、80%代森锰锌WP和2%春雷霉素AS的敏感性相对较强,对75%百菌清WP、77%氢氧化铜WP和50%烯酰吗啉WG的敏感性较弱。  相似文献   
6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橡胶树幼苗叶片光合与代谢的影响,为橡胶幼龄胶园施肥量提供科学依据。以热研7-33-97嫁接苗为材料,设置5个施磷水平(不施磷为对照)对橡胶树幼苗叶片磷含量、光合作用和代谢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土壤施磷水平为1 000 mg/kg时,可以保障橡胶幼苗的正常生长,同时增加光合速率和促进生理代谢;低浓度施磷水平(≤500 mg/kg)时,表现为施磷不足;高浓度施磷水平(≥2 000 mg/kg)对橡胶幼苗叶片光合和生理代谢造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正一、发现问题小明发现妈妈用热水泡的菊花茶中的块状冰糖溶解得很慢,便问妈妈怎样才能加快冰糖的溶解,妈妈说可以用筷子搅拌一下,小明边搅拌边观察,看到冰糖确实逐渐变小了。但小明想知道,除了搅拌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冰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呢?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做出猜想小明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经过老师的指导,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种猜想:  相似文献   
70.
采用分解袋法,对典型沉水植物菹草进行了连续100天的室外腐烂分解试验,分析了菹草干物质的损失及营养元素释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00天的分解实验中,菹草干物质量急剧减少,且表现为前期损失快,后期损失减缓的趋势,第100天时,菹草干物质质量损失了92.51%,残留率为7.49%。采用Olson指数模型菹草枯落物干物质的动态变化,计算其分解速率常数(k)为0.028g/d,分解50%干物质所需时间为24.47天,分解95%干物质量所需时间为105.57d,年残留率为0,表明菹草枯落物在一年内能彻底分解。植物枯落物中氮磷含量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呈波动变动,但氮磷营养元素的损失与干重的损失速率并不同步。分解初期氮含量上升,随后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磷含量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试验结束后,氮、磷元素分别释放了9.14%、32.02%。此外,菹草枯落物氮、磷元素积累指数(NAI)平均值分别为46.10和32.23,表明菹草在腐烂分解过程中,氮磷元素均以净释放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