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3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799篇
林业   198篇
农学   1302篇
基础科学   270篇
  384篇
综合类   4600篇
农作物   883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1021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17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456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淀粉质量与面条煮面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992.
稻米食味品质是决定消费者选择和市场流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稻米食味品质主要是由淀粉(少量蛋白质和脂肪)在水和温度共同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独特的质构和滋味。本文介绍了稻米食味品质评价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淀粉组成结构、淀粉与其他成分互作、淀粉生物合成与分解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稻米食味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稻米食味品质提升、水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2个系列试验研究小麦日粮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雏鸡生长及血液中血糖、尿酸和某些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1将7日龄雏鸡72羽随机分为3组,即小麦基础日粮组、小麦日粮加0.15%浙江酶-1组和小麦日粮加0.15%赤峰酶组。试验2将7日龄雏鸡248羽,随机分为8组,即玉米基础日粮组、小麦基础日粮组、小麦日粮加0.1%、0.2%、0.5%浙江酶-2组和小麦日粮加0.1%、0.2%、0.5%芬兰酶组。试验1结果表明,和小麦组相比,添加0.15%浙江酶-1组雏鸡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下降但不显著(P>0.05);而添加0.15%赤峰酶组增重提高,料重比下降,但均未达到显著(P>0.05)。试验2结果表明,和小麦日粮组相比,添加浙江酶-2各组雏鸡增重提高9.3%~15.7%(P<0.01),料重比降低6.3%~10.8%(P>0.05);添加芬兰酶各组雏鸡增重提高6.2%~9.7%(P<0.05),料重比降低4.2%~13.3%(P<0.05);添加酶各组和玉米组相比,雏鸡增重无明显差异。试验1和试验2血液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小麦日粮添加酶制剂可使雏鸡T4、IGF-1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T3、胰岛素、血糖和尿酸含量未发现明显影响(P>0.05),提示酶制剂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激素促进雏鸡生长。  相似文献   
994.
为解决酶法测定饲料中淀粉总含量实际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对粉碎粒度、振荡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对淀粉葡萄糖苷酶(AMG)的选用、AMG添加量的确定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补充,并且研究了方法对含β-葡聚糖样品的适用性。结果显示,使用样品粉碎度为通过0.425mm筛;振荡速度为150 r/min;选用不含游离葡萄糖的AMG;并经酶活检测,确定酶的正确添加量后,方法 RSD在0.7%~2.7%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0.7%~103.6%之间,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适用于饲料原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浓缩饲料中淀粉总含量的检测。样品中含有的β-葡聚糖对方法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以4种淀粉,蜡质玉米淀粉(L)、高直链玉米淀粉(Z)、小麦淀粉(X)和木薯淀粉(M),分别以5%和10%的添加量配制了8种等氮和等能(CP 48%,GE 18.5 MJ/kg)的饲料(L5、L10、Z5、Z10、X5、X10、M5和M10)。用上述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23.46±0.19)g的大口黑鲈45 d,以评定大口黑鲈饲料的适宜淀粉源及添加水平。结果显示,饲料中淀粉的添加水平和淀粉源对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同一种淀粉的添加量从5%升至10%,L10、X10和M10组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降低,但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升高,而Z5和Z10组间的上述指标的差异不显著;L10、X10和M10组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肝糖原含量均显著升高,但Z5和Z10组间的脏体比差异不显著;全鱼和肝的脂肪含量及肝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降低;L10组的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Z1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及X10组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Z10组的血清补体活性显著降低;L5、Z5、X5和M5组的餐后3~12 h的血糖水平各自低于L10、Z10、X10和M10组。不同的淀粉源在相同的添加量的情况下,Z5组的淀粉表观消化率和肝体比显著地低于L5、X5和M5组,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L5、X5和M5组;M5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L5、Z5和X5组;Z10组的淀粉表观消化率、肝体比、脏体比和肝糖原含量显著低于L10、X10和M10组,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L10、X10和M10组;M10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L10、Z10和X10组。饲料中淀粉的添加水平和淀粉源对大口黑鲈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沉积率、肝体比、肝糖原含量、红细胞数、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血清补体活性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本研究表明,饲料的淀粉源和水平对大口黑鲈的生长、体组成、血液学指标、餐后血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饲料中添加5%的蜡质玉米淀粉、高直链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木薯淀粉均无妨碍,但添加10%的淀粉水平唯有高直链玉米淀粉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0)和3种添加水平为5×10~6/5×10~7 CFU/g(T1),1.5×10~7/1.5×10~8 CFU/g(T3),2.5×10~7/2.5×10~8 CFU/g(T5)的复合菌剂(B.amyloliquefaciens V4/R.mucilaginosa),实验周期42 d。研究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虹鳟的生长及存活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T1比例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虹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同时T1和T3比例添加显著降低虹鳟的死亡率(P0.05);对其消化道黏膜细菌群落16S r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分析,结果表明:虹鳟胃黏膜和肠黏膜上微生物菌群种类存在差异;胃黏膜菌群DGGE图谱中分别检测到35.7±17.0(C0)、37.0±3.5(T1)、36.7±13.6(T3)、26.0±13.2(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无显著差异(F=0.500,P=0.692),肠黏膜菌群DGGE图谱显示分别检测到23.3±5.8(C0)、22.3±3.2(T1)、16.7±8.0(T3)、24.7±7.4(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也无显著差异(F=0.916,P=0.475);胃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益生菌添加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有升高趋势,但是在最高浓度组(T5)多样性降低,肠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复合菌剂的添加,多样性指数持续降低,中浓度添加组(T3)多样性最低,但是随着添加浓度升高,呈现恢复和升高趋势(T5);基于所得PCR-DGGE指纹图谱中谱带丰度值数据的UPGMA聚类和PCA排序分析均显示胃黏膜微生物群落与肠黏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胃黏膜和肠黏膜微生物菌群并没有按照不同处理组而有显著分化。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添加能显著促进虹鳟的生长,提高存活率,外源益生菌添加对虹鳟消化道黏膜上优势菌群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对胃黏膜及肠黏膜菌群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虹鳟肠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高比例添加降低消化道黏膜细菌数量及多样性风险。  相似文献   
997.
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在水产上应用的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在水体和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可起到有效抑制或杀灭水体中或养殖水生动物体内的某些有害菌或致病菌的作用,并能增强有益菌的群落,从而达到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作用。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可降解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转化利用率,促进养殖水生动物的生长等。  相似文献   
998.
空间诱变引起水稻9311的品质变异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水稻品种 931 1种子经返回式卫星搭载诱变后研究表明 ,空间诱变引起的SP1生理损伤轻 ,SP2 的叶绿素缺失突变和早熟突变频率较低 ,但品质突变丰富 ,筛选鉴定了不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富含抗性淀粉以及高无机磷低植酸等突变体。  相似文献   
999.
精白甘薯粉丝生产工艺,是指以精白甘薯淀粉为原料,在不加入明矾和其它任何食品添加剂的情况下,借助粉丝加工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生产甘薯粉丝的全过程。应用合粉揣揉、真空抽气泡、漏瓢成型、沸水糊化及冷凝冷冻、自然或机械烘干等工艺技术,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粉丝。  相似文献   
1000.
外源酶和柠檬酸对奥尼罗非鱼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别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外源消化酶、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和柠檬酸对奥尼罗非鱼内源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分别添加15g·kg-1和30g·kg-1的消化酶制剂,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2.3%、17.7%、12.5%(P<0.05)和42.0%、25.2%、16.5%(P<0.01),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升高了62.4%、28.8%(P<0.05)和54.0%、27.4%(P<0.05),肠道脂肪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3.2%(P<0.05)和43.6%(P<0.01);添加1g·kg-1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肝胰脏、肠道淀粉酶活性分别上升11.4%、49.5%(P<0.01)和14.0%、24.1%(P<0.05),对胃、肝胰脏、肠道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10g·kg-1柠檬酸使胃蛋白酶活性提高29.6%(P<0.01),肠道蛋白酶活性下降35.1%(P<0.01),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分别上升30.7%和29.4%(P<0.01);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植酸酶和柠檬酸对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