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名为MLO的植物基因发生突变后,可使带有该突变基因的植株抵抗粉霉病的侵害。专家认为,这一发现为农作物抵抗粉霉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适合度的不隔离RR群体演变成rr群体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适合度之比能够衡量杂种优势强弱的角度研究随机交配群体中突变基因r的频率的逐代演变规律,获得3个不动点,结果表明:r的频率能够从较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前提是RR的适合度比Rr的小,揭示了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RR群体不需隔离也能演变成rr群体的一个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具有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与Stv-bi基因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紧密连锁的CAPS功能标记对其分离世代进行标记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将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和暗胚乳突变基因Wx-mq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筛选、培育出优质、抗病、高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系宁9108。利用与水稻优质及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不仅初步建立了优质、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也为水稻优质、抗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和重要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候选功能基因在表达水平上检测不同交配组合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选取正常DDK品系小鼠和BALB/c品系小鼠,进行不同组合交配.选取8个功能基因EGF,EGF-R,TGF-α,Bcl-2,Mcl-1,C-myc,H-ras,LIF作为候选基因.结果表明,在2细胞期有EGF,Bcl-2,Mcl-1 3个基因进行表达,且3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4细胞期有6个基因进行表达,EGF,Bcl-2,Mcl-1,EGF-R 4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8细胞期有7个基因进行表达,EGF,Bcl-2,Mcl-1,EGF-R 4个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杂交胚胎从8细胞期之后即桑葚期开始发生凋亡现象,因胚泡形成障碍,而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候选基因中Mcl-1,Bcl-2,EGF,EGF-R基因在胚胎细胞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并且与正常胚胎相比杂交胚胎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均下调,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间接地引发早期胚胎致死现象.  相似文献   
16.
高直链淀粉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应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淀粉修饰基因的遗传修饰作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育种方法,展望了高直链淀粉玉米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简要说明甜玉米突变基因由来以及研究近况.甜玉米在碳水化合物中形成的隐性突变基因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种源丰富,已育成多个品种.在育种技术方面,着重介绍新方法--转座子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交系小鼠DDK具有一种被称为"DDK综合症"的奇异特性:如同品系内交配一样,DDK雄鼠能够使其它近交系雌鼠正常受孕.但是,当DDK雌鼠与其它近交系雄鼠交配时,F1受精卵在妊娠3~5日因胚泡形成障碍而死亡,使得DDK雌鼠几乎不孕.这种特性是由于DDK卵子细胞质物质和其它品系精子因子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亲和性引起的,它们二者均受到位于小鼠第11条染色体的卵子突变(Ovum Mutant或Om)位点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本文介绍的新研究成果包括:第一、发现了存在于C57BL/6(B6)品系小鼠遗传背景中的新的修饰基因,其使得杂合型(Om/ )雌鼠的胚胎死亡率增加,并提出了解释修饰基因作用机理的"等位基因排斥表达"假说;第二、论证了DDK品系本身遗传背景中不具有使杂合型(Om/ )雌鼠胚胎死亡率降低的修饰基因;第三、证明了小鼠遗传背景中,不存在通过杂合型(Om/ )公鼠的精子影响DDK(Om/Om)雌鼠胚胎死亡率高低的修饰基因;第四、通过不同亚种间近交系小鼠的杂交,得到了如下重大发现:在欧洲起源的DDK品系(Mus musculus domesticus)和日本起源的MOM品系(M.m. molossinus),以及和菲律宾起源的CASP品系(M.m.castaneus)之间,不存在卵子细胞质物质和精子的不亲和性,但CASP品系的卵子细胞质物质与B6品系的精子间可能存在着不亲和性;第五、发现和定位了存在于B6品系遗传背景中导致杂合型(Om/ )雌鼠胚胎死亡率升高的修饰基因(结果尚未发表).  相似文献   
19.
水稻胚乳突变体筛选与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左晓旭  郑涛  舒小丽  舒庆尧  吴殿星 《核农学报》2006,20(2):118-122,89
本文在简要介绍胚乳的发育、组成及品质性状遗传的基础上,综述了与淀粉、蛋白质和微营养相关的系列胚乳突变及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胚乳突变主要包括糯性、暗色、云雾状、糖质、皱缩、粉质米、低直链淀粉、高直链淀粉、低粘滞性、高抗性淀粉、低水溶性蛋白、蛋白体缺失、高赖氨酸、高铁、低植酸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甜玉米为具有果蔬和谷物特征的新型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甜玉米含淀粉合成缺陷基因,糖类在胚乳中大量积累,是鲜食玉米主要类型之一。根据缺陷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等类型,不同类型间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差异较大。甜度、爽脆度、果皮厚度、风味等是甜玉米的主要食用品质特性,这些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其遗传研究及育种改良应用均面临很大挑战。目前,甜玉米品质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甜玉米食味品质(含糖量、果皮厚度等)和营养品质(维生素、矿物元素、蛋白含量等)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鉴定和分析,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表型变异、遗传力、QTL 位点、候选基因等层面。这些研究的开展为甜玉米营养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分子基础。对甜玉米品质相关(包括甜玉米形成的遗传基础、维生素 E、果皮厚度、锌含量、玉米黄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甜玉米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优质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