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236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对储藏稻谷和小麦用磷化氢熏蒸后采取了不同的通风方式散气,并定期分区、分点进行跟踪检测磷化氢残留量,研究其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随着通风散气时间的延长,磷化氢残留量均有明显降低趋势。小麦仓散气8d后,整仓储粮磷化氢平均残留量降至0.031mg/kg,各扦样点磷化氢残留量也均降至安全标准以内。稻谷仓通风散气5d后,各区、各点磷化氢残留量均已降至0.02mg/kg以内,且磷化氢残留量明显低于小麦仓,有利于指导今后出库粮食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磷化氢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研究环境中高浓度磷化氢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水稻土中磷循环过程中磷化氢对水稻生长的初期环境生态效应。[结果]环境中磷化氢的存在导致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下降11.11%、19.71%;同时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减少至94.3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少92.61%,丙二醛(MDA)含量最大增长29.11%。说明水稻种子在高浓度磷化氢影响下下,发芽力及生长状况都受到了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自然界中磷化氢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我国的粮食储备量居世界第一,加之我国粮食储备时间长,每年因储粮害虫危害损失的粮食数量巨大。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从德国引进磷化氢以来,化学防治成为储粮害虫防治的主要手段,磷化氢在防治储粮害虫,减少储粮损失损耗方面发挥了积极  相似文献   
54.
刘畅  胡飞  鲁玉杰  魏兆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81-6883
[目的]考察磷化氢熏蒸处理后米象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情况,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米象成虫进行磷化氢熏蒸后,使用荧光定量PCR对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家族、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等10个特异性靶标酶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磷化氢熏蒸处理后,米象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抗性相关靶标基因的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等基因均与抗性相关,研究可为今后明确米象抗性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分析米象代谢解毒相关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表达,获得米象基因遗传信息,进而从本质上全面揭示米象的磷化氢抗性。米象敏感品系经磷化氢不同浓度熏蒸和不同时间熏蒸处理,2个基因经LC_(30)浓度磷化氢熏蒸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浓度;4个GSTs基因经LC_(50)浓度磷化氢熏蒸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C_(30)、LC_(10)处理组;3个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个GSTs基因随着熏蒸时间的增加,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米象GSTs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模式中,SoGSTd1基因在四龄幼虫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最高;SoGSTe1基因在成虫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最高;SoGSTe2和SoGSTe5基因在四龄幼虫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最大,SoGSTe6基的相对表达量在三龄幼虫阶段最大。米象13个GSTs基因在不同组织部位的相对表达模式中。米象13个GSTs基因中的11个在中肠、脂肪体或马氏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头部和表皮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56.
针对磷化氢熏蒸害虫产生抗性,而氮气气调的气密改造和运营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了氮气和磷化氢联合熏蒸对粉食性储粮害虫的杀虫效果。选用采自全国6个省份8个地区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作为试虫,每个虫种各选用磷化氢抗药性不一致的三个品系进行试验。使用纯的氮气钢瓶气体和排水集气法制得的磷化氢气体作为熏蒸气体。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5%以上氮气和200 mL/m~3以上磷化氢联合熏蒸的方法,适当的增加熏蒸用时,可杀死全部害虫,取得理想的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57.
为了解口岸常用熏蒸剂(磷化氢、溴甲烷和硫酰氟)对进口生牛皮携带酪蝇的检疫处理效果,在25℃条件下,分别用3种熏蒸剂在不同浓度梯度下熏蒸处理24 h或72 h。结果表明,使用48 g/m3溴甲烷熏蒸24 h,对酪蝇各虫态均可100%杀灭;使用35 g/m3硫酰氟熏蒸24 h,或使用7.8 g/m3磷化氢熏蒸72 h,对酪蝇成虫与幼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但对卵与蛹仅有部分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58.
用黑色管道进行环流熏蒸的杀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长金 《粮食储藏》1998,27(5):18-20
根据气流理论,用仓外与粮堆相通的黑色管道构成循环系统,利用昼夜温差形成慢速环流气流,加速PH3气体在粮堆内的扩散和渗透,达到了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59.
刘清河  付祥贵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63-363,366
为彻底熏杀高抗性害虫谷蠹和锈赤扁谷盗,进行了磷化氢实仓熏蒸抗药性储粮害虫试验,结果表明,熏杀抗性害虫时,科学合理地确定用药量,不同的施药方法结合使用,使粮堆内部磷化氢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有效浓度之上,就能彻底杀死害虫。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介绍了磷化铝应用剂量与仓房气密性对磷化氢浓度的影响,在杀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目前在生产中常用的环流熏蒸方法及实际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