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264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154篇
  198篇
综合类   1016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97篇
畜牧兽医   243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土高原典型退耕草地植被特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忙舟 《水土保持学报》2022,36(4):99-104,111
植被恢复过程可显著影响土壤入渗性能。通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草地白羊草和铁杆蒿草地,设置不同种植密度(5,10,15,20,25,30株/m2)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60 mm/h,60 min),系统研究了草地植被特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增加可显著延缓产流,不同种植密度下白羊草草地和铁杆蒿草地初始产流时间分别为0.76~5.74,0.87~2.08 s,且随盖度、根系生物量和有机质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R2≥0.18,p<0.05)。(2)不同种植密度下白羊草草地的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总量分别为0.47~0.82,0.46~0.82 mm/min和7.12~11.84 mm,铁杆蒿草地分别为0.38~0.67,0.35~0.60 mm/min和5.70~10.07 mm。当种植密度为20株/m2时,土壤入渗各参数均最大;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量总量、入渗系数(K)随土壤有机质的提高呈幂函数增大(R2≥0.26,p<0.01),衰减系数(α)随生物结皮盖度呈降低趋势(p>0.05)。(3)白羊草草地具有较高的根系生物量、生物结皮盖度和有机质含量,其初始产流时间、平均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入渗量总量及入渗系数(K)均不同程度高于铁杆蒿草地,衰减系数(α)低于铁杆蒿草地,土壤入渗性能较强。总体而言,对于典型退耕草地,土壤入渗总量(A)可表征为根系生物量密度(RMD)和土壤有机质(SOC)的拟合函数(A=2.77×RMD0.149 SOC0.614,R2=0.663,NSE=0.653)。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退耕草地生态水文过程和植被建设提供数据来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所产生依赖的变化趋势及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渐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重庆市1978-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数据为基础,根据IPCC提出的碳转化系数计算方法,探讨了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行了脱钩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34年来重庆市农业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率为3.53%,化肥施用和农业灌溉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区域微观层面上,农业投入产生的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势特征.从脱钩分析来看,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以强负脱钩、弱脱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大蒜钾肥总量控制试验表明,钾肥可显著增加大蒜幼苗生长量及根系活力,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钾肥量的增加,大蒜产量相应增加,当钾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过量施钾反而产量下降。在大蒜生产上应合理施用钾肥,最佳施用量每667平方米15kg(纯量)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4.
昌吉州灌区农业用水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的做法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昌吉州灌区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的主要做法,以实现定额管理总量控制为目标,从实施用水的累进加价、水资源优化配置、转变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推进昌吉州灌区农业节水和水资源的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05.
遮荫对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遮荫度覆盖黄旦茶园,对茶样内儿茶素总量及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CK比较,蒸青样和成茶样中儿茶素总量均随遮荫度增大而呈整体下降趋势,其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3.08%-10.61%和2.65%-21.52%;其中酯型儿茶素变幅,蒸青样为-1.63%-5.28%,小于成茶样的-19.96%-10.35%;而非酯型儿茶素的降幅,蒸青样为9.90%-24.18%,大于成茶样的2.90%-19.82%。蒸青样中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的质量分数总体虽随遮荫度增大而减少,但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的百分比却随之增大,增幅为4.32%-10.05%;而非酯型儿茶素占比却与之相反,下降了5.10%-15.17%;因而酯型与非酯型儿茶素含量的比值是随遮荫度增加而增大的。遮荫对茶叶内儿茶素总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程度达到了或接近于种间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农户的实地调研,运用投入产出法和生命周期法,对水稻生产的碳排放进行探究,并借助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农户水稻生产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农户生产1 hm2水稻的碳排放约为5 110.92 kgCe,从水稻碳排放结构特征来看,水稻生产中甲烷排放的比重较大,包括农用能源(煤炭、柴油、电力)及工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水稻温室气体重要的来源;②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减少水稻单位产量的碳排放;③种植规模对水稻单位产量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种植规模效益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7.
车珠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78-12280,12319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部门,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经引起关注,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主要的部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科学全面地分析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业更健康地发展.分析了当前旅游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测度、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和响应对策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对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参考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方法,从产业、来源、土地承载三个方面分析湖北省2001-2010年碳排放结构,测算其碳排放总量,探讨碳排放的时序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第二产业碳排放较高,且产出效率低,第三产业单位碳排放效益最高;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总量的90%以上,占比远高于IPCC给出的参考值;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碳排放占总量的74.98%,碳排放强度为229.92 t/hm2。十年间湖北省碳排放量由3705.66万t增长到7740.47万t,年平均增加9.65%。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碳排放增长率,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畜牧业碳排放减少7.78%。湖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以弱脱钩和扩张连接为主,2009年后出现由弱脱钩向扩张连接的状态转移,近些年经济发展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湖北省应以经济转型升级为契机,提高碳排放利用效率,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109.
王春风 《中国林业》2014,(18):32-33
始建于1962年的大唤起林场,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的6个下属林场之一,30多万亩的经营面积在河北省140个国有林场中排在前列,其资源总量遥居榜首。近年来,大唤起林场积极应对林区安全稳定、松杆滞销、经济危机等诸多压力与挑战,凭借“艰苦创业、勤俭建场、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塞罕坝精神,发挥自身的优势,紧紧围绕“以资源管护保安全、科学营造促双增,大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的工作目标,坚持资源管沪与森林防火的有机结合,保障生态资源安全,有力推进了林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0.
《油气储运》2014,(4):432-432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试验取得重大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地球上尚未商业化开采的新能源,资源量十分丰富,据估算全球资源总量约为2.1×1016m2,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能源总量的2倍。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研究,2012年美国、日本等国合作在阿拉斯加北坡的水合物开采试验与2013年3月日本在其近海海域的水合物开采试验均取得成功,意味着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