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122篇
  306篇
综合类   743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2005年,我们与美国大豆协会合作开展了一龄(小规格)青鱼鱼种养至二龄鱼种(零水体交换)试验。本试验的目的是利用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采用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和零水体交换养殖技术将青鱼鱼种养至二龄鱼种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72.
自从1980年全球海洋大气成份正规观测开展以来,两个重要事实被发现:一、陆上物质大量通过大气输往海洋,成为海洋生物的营养盐。  相似文献   
73.
以自行设计的方法测定了对虾养殖环境中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扩散通量。结果表明,营养盐自底质向养殖水体的扩散贯穿于整个对虾养殖季节;该扩散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养殖后期的有机质污染区,即投铒区;在污染区,养殖后期的扩散通量大大高于养殖前期,但在非污染区却未见其随养殖季节的明显差异;污染区的扩散通量始终高于非污染区,且随养殖时间的推移,该差异逐渐增大。此外,还比较了新、旧虾塘之间的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差异。初步探讨了底质溶出营养盐对对虾养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岩-土界面是石漠化区露石岩面流和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裂隙流的主要路径。作为地下裂隙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界面流对坡面降雨径流转化、水分地下快速渗漏以及土壤侵蚀/漏失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喀斯特石漠化区露石岩-土界面流形成过程与转化机制,通过模拟典型露石岩-土界面,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露石面-土壤组成的岩-土结构单元下地表径流及地表下壤中流、岩-土界面流及非岩-土界面流的形成过程及输出特征,探究其对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界面流产流量在降雨过程中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相同条件下,有出露岩面流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45°、60°、75°)产流量远大于仅有土壤水分下渗形成的岩-土界面流(岩面倾角90°),前者是后者的4.78~16.58倍。岩面倾角是影响岩周径流形成、转化的主要因素,岩面倾角越大则岩-土界面流对水分漏失总量贡献越小,而非岩-土界面流则相反;雨强次之。然而,雨强是影响初始产流时间、稳定产流时间的主要因素,二者均随雨强增大显著减小(P<0.01);岩面倾角次之。岩-土界面的存在不仅直接形成岩-土界面流,同时对非岩-土界面流表现出较强的补给效应,约有一半的岩-土界面流最终以非岩-土界面流的形式流失。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区产流过程及机制的深度揭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炭基肥添加对蜜柚果园酸性土壤pH和交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炭基肥添加对蜜柚果园酸性土壤pH和交换性能的影响,设不添加肥料空白(CK)、只添加尿素(N)、水稻秸秆炭基肥(rice straw biochar-based fertilizer,BR)和竹屑炭基肥(bamboo biochar-based fertilizer,BB)各4个用量梯度(2.5,5,10,20 g/kg)且配施尿素处理,开展60天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进行,BR和BB处理土壤pH均先升高后降低,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呈上升趋势。培养60天时,随着BR和BB施用量增加,对提升土壤pH、CEC及盐基饱和度,降低交换性酸、交换性铝等效果越明显,且BR效果优于BB。与N处理相比,BR和BB使土壤pH分别提升0.24~3.43和0.21~3.40个单位,交换性酸分别降低45.55%~97.25%和34.01%~96.70%,[JP]交换性铝分别降低46.95%~99.75%和38.99%~99.00%,CEC分别提升7.02%~170.74%和6.52%~134.90%,盐基饱和度分别增加29.40%~51.61%和32.08%~53.90%。施用炭基肥可以提高蜜柚果园酸性土壤pH,减少土壤交换性酸,大幅度降低交换性铝含量,同时提升土壤CEC和盐基饱和度。蜜柚果园土壤酸化治理炭基肥适宜用量为2.5~5.0 g/kg,水稻秸秆炭基肥效果优于竹屑炭基肥。研究结果为蜜柚果园酸化土壤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Two variable charge soils were incubated with biochars derived from straws of peanut, soybean, canola, and ric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biochars on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b(II) adsorption using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soil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and p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30 d of incubation with the biochars added.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biochar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adsorption of Pb(II), and both the electrostatic and non-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mechanisms contributed to Pb(II) adsorption by the variable charge soils. Adsorption isotherms illustrated legume- straw derived biochars more greatly increased Pb(II) adsorption on soils through the non-electrostatic mechanism via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complexes between Pb(II) and acid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biochars than did non-legume straw biochars.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b(II) increased, while the desorption amount slight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uspension pH for the studied soils, especially in a high suspension pH, 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obilizing Pb(II) to the soils.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为研究外源镁对强酸性紫色土壤阳离子交换效应。[方法]选择重庆地区强酸性紫色土壤为对象,采用1:5的土水比,用10emol(+)/LMgSO4溶液对土壤进行多次交换处理。[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外源镁能快速取代土壤胶体上吸附的各种盐基离子,但对致酸离子(H+、A1+)则难以达到快速、完全取代,经5次交换后,盐基饱和度由46.6%上升至72.4%,土壤pH仅上升0.7个单位;Mg2+与Ca+、Na+的交换分别可以用指数方程Y=14.998e-1.4849x(R2=0.9938)、二次方程Y=0.011 1x2-0.1005x+0.233(R‘=0.986)进行很好地拟合;Mg“与K’的交换后期明显表现出有部分土壤次生黏土矿物层间固定的K’会被交换出来,导致被交换出的K’总量增加。[结论]在无酸碱中和的条件下,外源钱可以改变土壤胶体盐基离子的构成,但对于改良强酸性土壤并无实际意义,反之,过量的外源镁还可能造成土壤其他盐基离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8.
基于内聚力模型苎麻茎秆界面分离试验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双线性内聚力模型作为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茎秆界面分离力学模型,按内聚力模型理论对苎麻茎秆韧皮纤维和木质部在万能试验机进行分离拉伸试验,得到了苎麻茎秆韧皮纤维与木质部的分离应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并进行了曲线拟合分析;应用ABAQUS软件对双线性内聚力模型进行茎秆界面分离模拟,模拟了韧皮纤维与木质部分离过程及应力在界面上的分布;通过将模拟值与试验值进行对比,根据试验参数来调整双线性内聚力模型的参数,能够较好模拟苎麻茎秆界面微观力学,从而反映出苎麻茎秆在开裂过程的界面应力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79.
为了克隆鹅生长激素基因并表达其重组蛋白质,采集生长期鹅垂体组织,并利用TRIzol快速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为c DNA。根据鹅生长激素基因编码的成熟肽序列(Gen Bank号:AY149895.2)设计1对引物,分别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引入Nhe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经反转录扩增获得鹅生长激素基因的编码的成熟肽全序列。通过双酶切和连接将鹅生长激素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A的Nhe I和Hind III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SET-g GH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转化的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重组鹅生长激素蛋白质,分子量约为2.93×104。经过DEAE-650M弱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鹅生长激素蛋白质。  相似文献   
80.
生漆中加入聚合桐油,名曰广漆,广泛用于漆筷和家具涂装,是我国生漆利用的一种古老方法.本研究以传统制作工艺为基础,在生漆与聚合桐油的混合阶段,引入了高速分散搅拌和研磨两种方法,从而使生漆与聚合桐油的偶连更加紧密,分散更加均匀,从而达到干燥时间短,界面涂层均匀.通过实验得出:在春秋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配比是4:6,在夏冬季节,生漆与桐油的最佳配比应选择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