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19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01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牡蛎制作海鲜调味汁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混合酶水解牡蛎蛋白质的技术条件,并和单酶水解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酶水解可提高水解率和水解液中氨基态氮(AAN)的含量,同时改善了水解液风味。  相似文献   
32.
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太平洋牡蛎育苗,现将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全人工育苗(一)亲贝的挑选挑选1~2龄个体肥大的健康成贝,以贝壳完整,双壳合抱自然,闭合有力,壳缘锐利,肥满度好的作为亲贝。(二)人工解剖授精目前多采用人工解剖授精来获得受精卵,雌雄亲贝数量按(50~10  相似文献   
33.
1992年,在50m^3水体中,太平洋牡蛎控温育苗量为20.2万粒/m^3。当年筏式殖6个月,亩产5670kg,利税6400元平均亮高8cm以上,个体重97.4g,比常温育苗,可缩短养殖周期近1年,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属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34.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1,10(1):9-12
1990年6月,利用对虾育苗室,在45立方米水体中培育出太平洋牡蛎苗种1400万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33万个。卵孵化和幼虫培育所用海水均经次氯酸钠处理后使用。亲贝和幼虫培育均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幼虫培养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1/3。每隔3天倒池1次。水温在21~25℃条件下培育14天,当幼虫壳长达280~300微米时出现眼点并开始附着。  相似文献   
35.
长牡蛎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琳 《齐鲁渔业》2005,22(10):4-5
牡蛎(Crassostrea gigas)也称太平洋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牡蛎科。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其肉味鲜美.蛋白质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已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之一。笔者就长牡蛎的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近几年来,我县努力加大开发力度,以褶牡蛎为主要养殖品种的浅海开发有了迅速发展,形成生产规模。但由于褶牡蛎的养殖期间直接受台风的影响,给褶牡蛎养殖带来了风险和困难。为此,推广发展太平洋牡蛎养殖,一方面可以不受台风季节的制约,太平洋牡蛎通常是在十月份的中旬开始稚苗下海区进行中间育成到第二年的五月份产品就可以收成销售。整个牡蛎养殖过程,只需6个月,基本上可以避开我县沿海的台风季节。另一方面,太平洋牡蛎养殖的产量比褶牡蛎的产量要多出一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是渔民增产增收的新亮点。本文就近二年的太平洋牡蛎分挂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37.
牡蛎(Ostrea)俗称蚝(福建、广东)、蛎黄(浙江、江苏)、海蛎子(辽宁、山东),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很有经济价值的贝类,素有"海中奶"之称(图1).牡蛎与其它贝类最大不同是易固着在海边建筑物(如码头、排水管等)及养殖器材上,给这些物体带来一定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8.
目前,国外大多数贝类采捕机是以Fletcher Hanks于1954年在马里兰州为采捕沙海螂而研制的结构为基础。1955年加拿大采用升降式起贝机采捕牡蛎获得成功。1962年日本试制成功高压喷水采捕机,用来采捕牡蛎和文蛤等贝类。近年来,一种机械升降式牡蛎和贝类采捕机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完成设计、制造和试验。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装在两只转动鼓轮上的承载簧片齿,从海底采集和耙扫牡蛎和贝类,  相似文献   
39.
花生施用牡蛎壳粉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花生施用牡蛎壳粉能有效降低花生空秕率,提高花生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NPK+猪粪+牡蛎壳粉处理的花生产量、总生物量和经济效益最高,与单施NPK肥相比,分别提高了22.6%、26.7%和9.3%。  相似文献   
40.
牡蛎壳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蛎产量的逐年增大,牡蛎壳的大量堆积成为限制牡蛎养殖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也严重影响了环境,研究牡蛎壳的加工利用对促进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牡蛎壳的物质结构和化学组成,以及牡蛎壳在不同领域的的应用,旨在为牡蛎壳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