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薛关村位于蒲县城西10千米处,无霜期170天左右,农田长期以种植玉米为主.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合理地利用有限水浇地和热量资源,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72.
张掖市农业生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六县(区)1961~2009年实测气温、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历年平均温度年、季变化倾向、≥10℃活动积温及霜冻的演变规律,同时分析了作物种植结构及生长状况随气候变暖的变化。结果表明:(1)80年代以来张掖市气温持续升高,其中春、夏季升温幅度最小,秋季次之,冬季升温幅度最为显著;(2)≥10℃积温及距平在波动中增加,持续天数增多;(3)霜冻终日标准差波动中趋于减小,初日标准差小于终日,无霜冻期延长;(4)生长期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利于喜温作物扩大面积,提高复种指数;(5)气候变暖加快了作物的生育进程;(6)暖冬日光温室发展迅速;(7)冬季气候变暖,病虫越冬存活率上升,加剧了作物病虫害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73.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气温变化大,热量资源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建设日光温室可以有效缓解冬春季蔬菜供应问题,是实现优质高效农业的途径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寒地日光温室存在的问题,从基本结构、主要参数方面,为寒区日光温室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依据。1日光温室的跨度、高度以及采光屋面等参数在北纬46°~49°地区,日光温室的跨度应取6~7m。跨度过大,采光屋面角随之降低,影响室内采光效  相似文献   
74.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对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等冬季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插值法,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 新疆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总体呈现“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2)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冬季热量资源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并且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 79年和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分别于1986年和199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突变年前后,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从东南至西北递增”的格局,冬季负积温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越冬期日数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盆地大,天山和阿勒泰山区小”的格局。  相似文献   
75.
甘肃河西东部热量资源在地膜棉花栽培中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及对甘肃省河西东部地膜棉花栽培的热量资源开发利用 ,结果表明 :地膜棉花发育速度快 ,干物质积累速度比无膜高 1.3g/ 10株 ,结铃多 3个左右 ,铃重增加 0 .5~1g,霜前花提高 1倍左右 ,产量提高 2 7%~ 5 4 %。地膜棉花栽培是河西东部地区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6.
攀西地区为四川省白糖唯一产区,有制糖企业6家,蔗区面积10000 hm2,年蔗产量820000 t,年白糖产量70000t.蔗区地处四川省安宁河与金沙江中下游及雅砻江下游,属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其光能和热量资源居全省首位,植蔗生态条件得天独厚.但因长期连作和施肥不合理诸多原因,蔗区土质酸化板结现象严重,病虫增多,地力下降,甘蔗单产低,效益差,严重制约着蔗糖业的发展.因此根据甘蔗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结合该区特殊的植蔗状况,在近年糖价持续攀升的有利形势下,从大田植蔗生产实践上探讨改良土壤,提高肥效,增加收益的施肥技术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7.
78.
近49年乌鲁木齐地区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Kriging空间插值技术,对近49年该地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无霜期、≥0℃、≥10℃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冬季负积温以及作物主要生长期的夏半年(4~9月)气温日较差等农业气候热量条件的时空变化规律进...  相似文献   
79.
辽宁冬小麦北移热量资源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辽宁地区冬小麦北移热量资源背景特点,认为气候变暖有利于冬麦北移;在气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因子和指标,建立区划要素风格推算模型,运用GIS技术完成了辽宁冬小麦北移的气候区划,得到冬小麦适宜种植北界。  相似文献   
80.
为向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陕西省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集1961—2010年该区域7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采用气象数据小网格推算、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秦岭南北近50年来稳定通过≥0℃的热量资源的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秦岭南北≥0℃的积温增加、初日提前、终日推迟和持续日数延长,除秦岭北部≥0℃初日变化速度慢于秦岭南部外,秦岭北部≥0℃的积温、终日和持续时间变化速度快于秦岭南部;秦岭南北≥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3和1997年,秦岭南北≥0℃初日发生由推迟到提前的突变年份为1997年,秦岭南北≥0℃终日发生由提前到推迟的突变年份为1972和1976年。秦岭地区≥0℃积温的空间变化相似,整体呈增加趋势。秦岭南北初日和持续日数具有相同的周期,秦岭南北的终日具有相同的短周期,而秦岭南北的积温具有相同的长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