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3篇
  22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分析热量资源,掌握其分布规律,希望为嫩江县农业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合理种植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2.
以新疆乌昌地区棉花主产区的玛纳斯、呼图壁县为例,利用1981-2009年两县的棉花产量数据和同期气温资料,在对近29年年平均气温、棉花生长季平均气温、≥10℃积温和无霜期等热量条件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就不同生长发育时段热量条件对棉花产量形成的满足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9年来大部分时段的温度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并无促进作用,从气候变暖对棉花产量形成机理方面,提出了趋利避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3.
兰晓波  方锋  杨晓玲  殷玉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72-16274,16349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9~2010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河西走廊东部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34℃/10a,较我国大部分地区更为显著,且与各热量资源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气候变暖使得河西走廊东部稳定通过10、0℃积温显著升高,且稳定通过10、0℃积温的起始日期提前、终止日期延后,使得稳定通过10、0℃积温的持续天数显著增加,特别是0℃积温终止日期延后比起始日期提前更显著。[结论]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当地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44.
基于GIS的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乌-昌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Mann-Kendall法对入冬期、开春期、冬季持续日数、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检测分析,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100 m×100 m格点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① 乌-昌地区入冬期由山区向平原推迟,开春期自平原向山区推迟,受其影响,冬季持续日数为“平原少,山区多;西部少,东部多”的分布格局。受冬季逆温的影响,负积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条件,从平原至中山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多,在海拔2 100 m左右达最多后,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上升,热量条件又逐渐减少。② 近49 a,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呈较显著的增多趋势,并且入冬期于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推迟,冬季持续日数于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缩短,冬季负积温于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73年和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突变前后各热量要素增加量表现为平原多于山区,城市密集区多于周边地区的分布格局。冬季热量资源增加,对乌-昌地区农牧业生产既有利,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趋利避害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促进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5.
<正>玉米是河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居各类作物首位。据统计,2010年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为300.9万公顷,到2013年达到328.1万公顷。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对自然气候条件的要求,河北省玉米生产品种布局可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耕作类型区。其中,夏玉米区是指河北省中南部热量资源较充足,耕作制度一年二熟的地区,主要指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  相似文献   
146.
计划栽培就是按当地的热量条件选定栽培品种,并根据品种全生育期所需积温合理安排安全播种期、安全抽穗期和安全成熟等适宜时期,使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均能在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的条件下有计划地完成。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根据当地气象站近21年的气象资料记录,分析确定了水  相似文献   
147.
豫北地区早春大棚黄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北地区属暖温带,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冬季寒冷而少雨雪.春旱多风,且经常有冷空气入侵,有时出现晚霜,夏秋多雨。豫北是目前河南省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早春黄瓜是该地区春季大棚的主要栽培作物,依据当地气候特点,采取恰当的栽培措施是该地区早春大棚黄瓜生产获得高效的基础。在栽培实践中.总结了一套适合豫北地区早春大棚黄瓜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揭示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满足设施农牧业工程、工农业基地工程的建设以及开发利用热量资源各用户的需求,利用GIS工作平台,采用半经验半理论气候资源回归模拟方法,将呼伦贝尔市热量资源推算到3″×3″小网格上,建立的50个表征热量资源空间分布模型,44个通过了极显著性检验,6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有92%的模型回代检验和90%的模型模拟检验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5%~5%;实现了热量资源快速、准确的查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地区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南靠祁连山,北邻龙首山、合黎山,南北两山夹峙,中间形成一南高北低、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狭长平川,由高山、中低山和走廊平原三大主要地貌单元组成,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复杂多变。20世纪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以冬季西北、华北、东  相似文献   
150.
一、品种选择。根据我县热量资源及生产水平,选用高产、优质、紧凑型、耐密,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活棵成熟,生育期100—105天的中晚熟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