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2011年6月湖北房县因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后续处置时,因工期紧,滑坡体尚未处置,施工难度大。设计时秉着“不扰动滑坡体”的原则,采用三重防护措施,第一重防护措施为堰顶防护,第二重防护为在堰脚布置首座透水型混凝土重力坝拦渣,第三重防护为在下游布置第二级透水型重力坝拦渣。经三重防护,有效阻止了推移质向下游推移,消除溃堰风险,实现了堰塞湖长治久安。提出的透水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减少了上游水压力和基底扬压力,增加了抗滑、抗倾覆稳定性,减小了工程量,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2.
洪门滑坡体工程处理及渗流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对洪门水电站进水口左侧滑坡体所处的地形、地质、水文及施工等条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洪门水电站滑坡体形成的原因;其次,介绍了对滑坡体所采取的工程加固处理措施;最后对滑坡体中渗流观测资料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 ,构造脆弱的地质带曾多次发生滑坡 ,滑坡危险性判断和崩塌、预测是依据土块移动量的测量数据判断的。近年来 ,采用GPS观测系统对土表崩塌和滑坡体移动量进行观测 ,这项技术与传统的伸缩计法相比 ,克服了易受气象条件限制、测点设置难等弊端 ,能长期提供观测点的情报。通过介绍GPS观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以及GPS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分类 ,并通过列举GPS在测量滑坡体移动量中应用实例 ,说明了GPS是测量大规模滑坡体绝对移动量和移动方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应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太矶头Ⅰ号滑坡的稳定性;应用有限元法,分析了滑坡体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提出了滑坡治理的措施,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案,具体包括格构锚护坡、地表排水工程、削方反压工程、挡土墙工程和抗滑桩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输水线路与河道、山谷等障碍物相交时,必须采用渡槽、倒虹吸等交叉建筑物。虽然这些交叉建筑物均可以达到输水之目的,但在具体工程中,必须因地制宜,统筹分析。针对涧河沟地质条件分析,研究了涧河沟输水建筑物渡槽和倒虹吸2种方案。在全面搜集了地形、地质、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了对工程安全有利的倒虹吸方案,综合考虑了各项技术指标,安全可靠,施工方便,投资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震中地区崩滑体自然植被恢复过程,旨在为该区震后地质环境恢复、灾害防治和重建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为研究区,以多期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震后崩滑体上的植被动态恢复变化,结合地形因子分析地震9 a后植被恢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研究区震后至2011年,经历植被恢复程度较差,差等水平以下占比68%,期间暴雨泥石流活动频率高,至2013年后就达到一个较好的恢复水平,差等水平以下占比32%,之后就处于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至2017年植被恢复差等以下的崩滑体仍主要处于30°~50°的坡度区间,1 500~2 100 m高程区间、东南坡向。[结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总体上经过近9 a的恢复过程,植被覆盖度恢复到0.74,与震前相比差值为0.08,根据拟合模型预计2022年植被覆盖度能恢复到震前水平,但仍主要以草本和灌木为主,植被种群结构与震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黄泥堡水库存在的下游坝坡左岸坝脚发生严重滑动、开裂的状况,对坝体做了比较全面的地质勘察工作。在此基础上采用坝体劈裂灌浆,形成防渗帷幕;下游坝基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弱坝基,提高基础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等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存在的病险状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少量工程中试用混凝土抗滑桩技术。从60年代开始,该项技术得到了推广,并从理论上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到80年代,高边坡中的抗滑桩应用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抗滑桩由于能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尤其是滑动面倾角较缓时,其效果更好,因此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采用。如:(请你结合白莲河枢纽工程编写相似内容)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于1986年10月确定厂房下山包坝址后,11月开始在厂房西坡进行大规模的开挖,加上开挖爆破和施工生活用水的影响,诱发了面  相似文献   
19.
1减载、压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减载、压坡应是优先考虑的加固措施。如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后缘受倾向SE的陡倾岩层影响,将向S(24°~71°)E方向滑动。该方向与滑坡前缘滑移方向有近20°~60°的夹角,将部分下滑力传至滑坡体前缘及治坡建筑物上,对滑坡整体的稳定不利,因此能有效控制后坡滑移也就能减缓整体滑坡。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自然恢复、人为恢复及与自然植被的土壤碳氮化学计量特征,以期为九寨沟地震受损滑坡体快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与未受损植被的土壤相比,受损植被滑坡体的土壤有机碳、总氮、可利用氮含量均更低,但pH值和碳氮比均更高。(2)人为恢复下的植被总盖度、土壤有机碳、总氮、可利用氮含量均高于自然恢复。(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总氮或可利用氮含量呈现正相关、而与pH值或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短期的结果表明人为恢复措施比自然恢复更有利于九寨沟震损坡体植被的快速恢复。此外,建议在未来植被恢复中注意栽植固氮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