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40篇
  免费   1191篇
  国内免费   1635篇
林业   1631篇
农学   1565篇
基础科学   409篇
  1730篇
综合类   14889篇
农作物   1275篇
水产渔业   1272篇
畜牧兽医   7059篇
园艺   2835篇
植物保护   3001篇
  2024年   265篇
  2023年   943篇
  2022年   1060篇
  2021年   1040篇
  2020年   1038篇
  2019年   1201篇
  2018年   703篇
  2017年   1014篇
  2016年   1197篇
  2015年   1364篇
  2014年   1768篇
  2013年   1550篇
  2012年   2103篇
  2011年   2119篇
  2010年   1825篇
  2009年   1845篇
  2008年   1849篇
  2007年   1603篇
  2006年   1428篇
  2005年   1305篇
  2004年   1081篇
  2003年   928篇
  2002年   796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644篇
  1999年   534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411篇
  1995年   391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346篇
  1991年   293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16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嗜热毛壳菌纤维素酶对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不同水平嗜热毛壳菌纤维素酶对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动物为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小尾寒羊公羊(平均体重为45 kg),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3%、0.6%和0.9%4个水平酶制剂,采集瘤胃液测pH值、氨氮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各组试羊瘤胃液平均氨氮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0.01-12.80 mg/dL,各组之间相同时间点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平均pH值在6.50-6.80范围内变动,试验组pH值低于对照组(P<0.05),以0.6%水平较好。各组试羊瘤胃乙酸、丙酸及总 VFA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喂料后逐渐上升,其中乙酸和总VFA浓度在2 h后达到最高点,丙酸浓度在4 h 达到最高点,随后平稳下降于饲喂前降至最低点,再次采食后又重复出现此规律。试验组瘤胃乙酸和总VFA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以0.6%水平组最高。  相似文献   
992.
目前,由于多数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不耐热,在60℃几乎全部被杀灭,经受不住饲料制粒与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的破坏作用,因而活菌数量少、菌种活性低就成了生产动物微生态制剂公认的难题。尽管采用冻干技术、稳定化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及包膜等先进工艺,但也克服不了高成本、繁制备等缺点。而且这类产品在饲喂过程中不经常单独使用,而是与抗生素、矿物质预混剂、多维预混剂、浓缩料等配合使用,这样也会使活菌数显著下降,并且产品贮存条件要求较高,需密封、低温、避光、冷藏等等。因此,利用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euhurablestate,VBNC)性质,筛选VBNC菌种将会为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生产提供新的办法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93.
兽医临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自上世纪60年代研制以来,一直广泛应用,目前占全球抗生素消量的50%,但近年来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它们的使用受到严重威胁。研究显示,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主要是因为产生了能水解该类扰生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 spectrum β-lactamses,ESBLs)。ESBLs大多是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由于其能降低新的广谱头孢菌素的功效,造成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而体内用药无效,严重影响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4.
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OR)是黄素钼蛋白家族的一员,XOR在乳中含量最为丰富,作为乳中的一种主要蛋白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描述了XOR的分子结构及表达调控,XOR的组织分布及细胞定位。近年来发现,XOR能够通过与脂肪滴结合蛋白(ADPH)和嗜乳脂蛋白(B tn)的相互作用,在乳腺分泌乳脂肪滴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对XOR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弄清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机理以及对一些乳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95.
55株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猪的传染性疾病的总称。由于致病源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和猪的年龄、生理机能和免疫状态等差异,引起的常见疾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三种[1]。猪大肠杆菌病在世界各地均存在,仔猪黄、白痢为猪场中最常见的传染病[2],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仔猪疫病之首,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和经济损失[3]。大肠杆菌病发生后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使得大肠杆菌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多重耐药性问题更加突出[4,5,6]。为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猪大肠…  相似文献   
996.
猪臭鼻克雷伯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呼吸系统症状明显、高热、耳朵等薄皮处发绀的病猪血与病死猪的心血、肝、脾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为臭鼻克雷伯氏菌;经人工感染小白鼠试验,表明具有较强的毒性。选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头孢曲松钠治愈了病猪,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997.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998.
试验设4种覆土栽培模式:竖式覆土,卧式覆土,菌袋对折覆土,出菇1潮后覆土,以不覆土墙式栽培作对照。结果表明,黄伞覆土栽培子实体品质较好,出菇期较长,墙式出菇1潮后再竖式覆土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0.13%。  相似文献   
999.
牛舌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舌菌[Fistulina hepatica(Schaeff)Fr]又名牛排菌、肝脏菌,因形状和颜色似牛舌而得名,为近年来新栽培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肥厚多肉、软而多汁、久煮不烂、质地细嫩,且有胶质感,含牛舌菌索(Fistulin),食之有独特的清香味,并略有甜味,有“山上的牛肉”之美誉,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开发潜力大。我们进行了牛舌菌栽培探索,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灰树花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树花(Grifolafrondosa)又名粟蘑、莲花菌、贝叶多孔菌、千佛菌等,日本称“舞茸”,是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真菌。灰树花不仅味道鲜美,有“食用菌王子”之美称,富含维生素,并含有锌、钙、磷、铁、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在日本民间用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1709年,日本贝原益轩的《大和本草》中收载了灰树花。其药用作用最早记载于日本坂然的《菌谱》中,说它“性甘、平,无毒,可益寿延年”。这些功效来源于其含有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1灰树花研究的历史灰树花(Grifolafrondosa)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革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学名灰树花。生长在亚热带至温带的名贵珍稀的药、食两用真菌。在日本、俄罗斯、北美及中国长白山区、广西、四川、河北等地广泛分布,生长在阔叶树伐桩周围。灰树花作为食用菌由来已久,但是很久以来人们没有发现它的药用价值的真正成分。日本于1955年在世界上首次开始研究该菌,其食用、药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984年日本学者Ohno等首次报道了灰树花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在1992年证实,灰树花的萃取物有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功效;日本的南波宏明博士也在实验中发现,30万个遭受HIV感染的淋巴T细胞,在经过灰树花萃取物处理之后,有97%竟然存活下来。此后对灰树花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先后报告了灰树花多糖、糖蛋白复合体、核酸物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抗病毒等功效。我国学者对灰树花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限于栽培技术研究,近几年来莱阳农学院宋爱荣、浙江工业大学孙培龙等开始进行灰树花多糖提取和液体深层培养方面的初步研究;一些学者开始对液体发酵培养物和子实体提取物药理成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