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研究松材线虫侵染对寄主植物生理生化物质代谢的影响,以黑松和马尾松4 5年生苗为实验材料,测定了接种松材线虫对2种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结果显示:接种松材线虫初期,黑松和马尾松的总糖含量均较高,随接种时间的延长,总糖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黑松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马尾松的可溶性糖含量在侵染前期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明显,而15 d后快速降低;黑松和马尾松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侵染前期均低于对照,后升高,再降低;黑松的单宁含量明显高于对照,马尾松的单宁含量接种第1天略低于对照,第3天后开始升高;黑松和马尾松的总酚含量均在侵染前期高于对照,而后降低。这些物质的变化趋势显示松材线虫侵染不同寄主植物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52.
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其与棉株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以4个Bt棉品种为材料,以不携带Bt基因的常规棉为对照,在大田和温室中调查了棉叶螨的发生趋势,室内观察了棉叶螨的发育历期,测定了不同品种棉花叶片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棉花品种的棉叶螨羧酸酯酶的比活力。结果表明,棉叶螨在4个Bt棉品种上的发生显著重于非Bt棉中棉所12,取食4个Bt棉品种的棉叶螨发育历期均明显短于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发育历期。4个抗虫棉品种间棉酚和单宁含量虽有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中棉所12,而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羧酸酯酶比活力也显著低于4个Bt棉品种。Bt棉本身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改变可能影响了棉叶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正>饲料安全是畜产品安全乃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耐药性和环境残留问题的日益突显,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在许多国家已被限用或禁用。具有安全、  相似文献   
54.
归纳了药用植物毛状根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因素,可以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对原产地和引种地杜仲树叶进行了次生代谢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原产地遵 义的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高于引种地(杨陵),而略阳、慈利这两个原产地杜仲叶中次生 代谢物含量均低于引种地。说明了陕西略阳和湖南慈利杜仲的药用品质在杨陵地区比较 好,宜于在该地区引种,并可在立地条件相同的关中地区示范推广,而贵州遵义杜仲不宜在 该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56.
采用药膜法测定17种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韭菜根蛆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其中11种化合物对韭蛆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黄花碱(90.74%)、野靛碱(83.6l%)、脱氢苦豆碱(79.63%)、乙酰埃克辛碱(50.00%)、草乌素(48.14%)、苦参碱(41.7l%)、槐定碱(40.74%)、氧化苦参碱(38.07%)、脱氧乙酰乌头碱(36.78%)、查斯漫宁(35.49%)和苦豆碱(27.14%)。其中分离自批针叶黄花的黄华碱以及分离自苦豆草的野靛碱和脱氢苦豆碱对韭蛆的杀虫活性明显高于其他8种化合物,24h测定结果,对韭蛆的致死中浓度为:黄华碱243.99mg/L、野靛碱316.20mg/L、脱氢苦豆碱404.38mg/L.本文还以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酶法筛选为例,对新型杀虫机理天然产物筛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7.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69-170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毁灭性死亡病害,对我国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松材线虫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寄主松树受松材线虫感染后体内生理生化响应是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松树—松材线虫互作中寄主体内生理生化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为进一步对板栗栗蓬和栗壳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其次生代谢物成分是基础和关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次生代谢组学的方法,通过聚类热图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等方法,对同一品种板栗成熟栗蓬和栗壳2种组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板栗栗蓬和栗壳中共检测到364种次生代谢物,其中酚酸类91种、黄酮121种、木脂素和香豆素23种、鞣质39种、生物碱24种、萜类20种、其他类的次生代谢物46种.栗蓬和栗壳2种组织在次生代谢物种类与含量上表现出差异.在栗蓬和栗壳中筛选出两者间差异次生代谢物133种.[结论]板栗栗蓬和栗壳中次生代谢物种类具有显著差异.栗蓬相对于栗壳,次生代谢物构成以鞣质和酚酸类为主,而栗壳则以黄酮和原花青素A1为主.  相似文献   
59.
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采用香草醛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缩合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以明确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苗期顶叶中缩合单宁、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蕾期顶叶和棉蕾中芸香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铃期棉铃中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田间缩合单宁、芸香苷、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高的棉花品种(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抑制绿盲蝽的危害,而另外两种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则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60.
植物依赖昆虫传授花粉,昆虫从植物获得花粉和花蜜作为食物,两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密切的互惠共生关系。大量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对植物花蜜的产量和组成有显著的影响。CO2浓度增加后,有花植物花蜜的产量和组分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变化差异很大,即使是种内不同基因型植株的花蜜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大部分种类花蜜的产量会增加,也有些种类会减少。花蜜中糖类、氨基酸、次生代谢物质等的含量会有不同的改变,但花蜜的主要组分基本不发生变化。CO2浓度升高对访花昆虫的影响主要通过植物间接作用于昆虫。CO2浓度增加引起物候的改变以及花蜜总量、质量、次生代谢物的改变对传粉昆虫的能量分配、繁殖、寿命和访花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未来研究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