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植物精油(Essentialoil,EO)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一般以植物的花、叶、枝、根、皮、树胶、全草和果实等为原料,通过蒸汽蒸馏、压榨等方法萃取出的植物挥发油样芳香物质。美国的食品香料与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认定,天然植物精油为安全无公害物质。植物精油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且受收获时节、采摘部位、地域、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精油的化学组成差异较大。目前发现构成精油的化合物高达22000多种,但可以归纳为萜烯类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含氮含硫化合物4大类。  相似文献   
22.
由于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CO2浓度升高,这不但加速全球变暖,还将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存和分布,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为探明CO2浓度升高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口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内化学物质的影响,明确CO2浓度升高和蚜虫密度在紫花苜蓿生理生化中的作用,试验在CO2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80 μL·L-1(对照)、550 μL·L-1和750 μL·L-1 3个CO2浓度培育苜蓿幼苗并接入10日龄成蚜10头·株-1、20头·株-1、30头·株-1,并以0头·株-1作为空白对照,1周后测定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CO2浓度升高,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上升,在750 μL·L-1 CO2浓度下分别比CK上升11.62倍、0.49倍和0.24倍;黄酮、总酚和简单酚含量也显著上升。随蚜虫危害程度加重,同一CO2浓度下紫花苜蓿淀粉、简单酚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CO2浓度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比0头·株-1时可溶性糖、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上升1.66倍、1.49 mg·g-1和1.09 mg·g-1,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更易于适应CO2浓度升高的变化,从而在受到刺吸胁迫后增强自身诱导抗虫性以抵御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23.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通过对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对其生长积累动态作了以下有关分析:不同无性系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在略1中含量最高(407%),略49中含量最低(127%);桃叶珊瑚甙在略1中含量最高(398%),略49中含量最低(108%);京尼平甙酸在灌3中含量最高(012%),略49中含量最低(005%);总黄酮在略11中含量最高(167%),略41中含量最低(018%);杜仲胶在略1中含量最高(380%),略0中含量最低(176%);表明树木的遗传基因(决定个体生长发育)也是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因素。在年周期中,杜仲叶次生代谢物生长积累的动态变化为:绿原酸含量以6月、11月份最高,5月份最低;桃叶珊瑚甙在6月、11月份含量最高,7月、8月份最低;京尼平甙酸在6月份含量最高,5月、11月份最低;总黄酮以5月份含量最高,10月份最低;杜仲胶含量以5~6月份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似乎与树体年生长速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4.
不同杨树树种枝条木质部酚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个杨树树种枝条木质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测定次生代谢物质14种,不同杨树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有所不同,在含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次生代谢物质进行聚类分析表明:8个杨树树种中白杨派的毛白杨和新疆杨为一类,另外6种黑杨派及其杂交类群的杨树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25.
以6头体重35 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羯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持续人工瘤胃装置(RUSITEC),基础日粮混合料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研究添加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金露梅与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筛选天然饲料添加剂。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与普通基础日粮之间,发酵液pH、甲烷、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及干物质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有降低甲烷产量、提高干物质消化率的趋势。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10%金露梅和10%珠芽蓼草粉对瘤胃发酵的作用不显著,不适合做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26.
27.
浅述植物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植物萜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以期为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过氧化氢对丹参悬浮细胞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稳定的丹参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与酵母提取物组合对丹参悬浮细胞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与酵母提取物的组合均对细胞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过氧化氢对丹参酚酸和丹参酮的生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1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的细胞中丹参酚酸含量达到最大值94.85 mg/g干重,为对照组的2.43倍;过氧化氢与酵母提取物的组合对丹参次生代谢物的积累作用效果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是丹参悬浮细胞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有效诱导子。  相似文献   
29.
[目的]测定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Schumach.Fr.)Singer]发酵产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不同溶剂对花脸香蘑发酵次生代谢物质进行了分级分离提取,用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DPPH)法检测各级分离物的抗氧化活性;用噻唑兰(MT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固体发酵花脸香蘑乙酸乙酯相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为发酵液乙酸乙酯相;花脸香蘑发酵液乙酸乙酯相抗肿瘤活性最高,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IC50值为50μg/ml;菌丝提取物也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花脸香蘑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单宁酸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豌豆蚜全纯人工饲料薄膜饲养技术,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在适宜条件下分别饲养绿色型、红色型豌豆蚜,测定了豌豆蚜的存活率、产蚜量、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单宁酸对两种生物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对绿豌豆蚜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红豌豆蚜。随着单宁酸浓度升高,两种色型豌豆蚜存活率、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均下降,5mg·L-1处理12天时绿色型豌豆蚜存活率、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分别为13.3±3.3%和0.20±0.01%,红色型分别为20.0±5.8%和0.19±0.00%,与CK间差异显著(P0.05);5mg·L-1时绿豌豆蚜产蚜量和产蚜率最低,分别为2.0±0.0头/单雌和6.7±3.3%,与CK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为次生代谢物质抗豌豆蚜的生化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