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24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8篇
  40篇
综合类   635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30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1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严重的子宫感染是化脓性放线菌和一种厌氧菌,如坏死梭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厌氧菌可能增强了化脓性放线菌的定植,继而引发严重的子宫内膜炎。坏死梭菌产生淋巴毒性物质,拟杆菌产生一种可以使细菌免受细胞吞噬的物质,化脓性放线菌产生有利于坏死梭菌生长的物质。化脓性放线菌并不影响白细胞的趋化性  相似文献   
82.
为了筛选获得对根结线虫具有拮抗能力的强活性放线菌菌株,并从菌株中发现新的杀线虫活性化合物,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采集海泥样品9份,从五指山原始森林等地采集土壤样品51份,用平板稀释法对海泥和土壤样品进行分离;以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为靶标线虫,采用24孔细胞培养板液体线虫法进行初筛和复筛;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对复筛出的活性菌株进行鉴定;菌株发酵液经溶媒萃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 20凝胶过滤和制备薄层板层析,采用活性跟踪法从中分离纯化杀线虫活性化合物;化合物经光谱及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从60份样品中分离得到356株菌落形态有差异的放线菌。初筛得到16株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的菌株,复筛获得3株线虫校正死亡率在95%以上的菌株,其中分离自海泥样品中的菌株HA10002抗线虫活性最强,发酵原液的校正死亡率达100%。HA10002经鉴定为白浅灰链霉菌,从其发酵液中分离获得2个活性化合物,其中A26 3为Nocardamine,A22 1的结构正在进一步鉴定中。上述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放线菌HA10002能合成2种以上杀根结线虫的活性代谢产物,是一株遗传稳定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83.
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百草枯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及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速率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药剂浓度升高逐渐增强。加药后2~7d,对细菌种群抑制率为13.3%~100%,抑菌圈直径达0.07~0.93cm;对放线菌种群抑制率为8.6%~100%,抑菌圈直径达0~3.00cm;对真菌种群抑制率为7.6%~100%,生长速率的抑制率达1.4%~77.3%。抑制作用随加药时间延长又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4.
施肥对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退化草地上进行了2年的氮磷施肥试验,试验结束后分析了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5 ,1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而当施氮量增加到2 5g/ (m2 ·a)时,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比对照明显增加。施磷没有引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均没有引起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的变化。这表明氮虽然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没有影响。施氮导致土壤硝态氮增加,但对氨态氮影响不大,硝态氮可能是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的重要因素。施氮和施磷后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土壤有机质没有明显增加。施氮和施磷也没有引起土壤pH和含水率的明显改变。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仅靠短期施用无机肥料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85.
为探明菌株FTY2的分类地位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采用改进的CTAB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从云南榧新鲜茎叶上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放线菌FTY2进行分子鉴定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FTY2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放线菌,其发酵液对小麦雪腐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淡色生赤壳菌、腐皮镰刀菌、尖孢炭疽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6株植物病原真菌的EC50分别为5.90mL/L、9.48mL/L、11.56mL/L、227.19mL/L、12.35mL/L和61.87mL/L;在121℃下处理30min后,对尖孢炭疽菌的抑菌活性开始大幅下降,抑制率从93.79%(4℃)降至26.73%(121℃);不同pH处理发酵液的抑菌率基本不变,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86.
为获得更多特异性各异的生防放线菌,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试管斜面划线法,对从陕西省商洛市土壤分离的11株生防放线菌菌株(MX1,MX2,MX3,MX4,MX5,MX6,MX7,MX8,MX9,SY1,SY2)和供试细黄链霉菌进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表明:有8株菌株产脂肪酶,SY1、MX1和细黄链霉菌的浑浊圈很明显,直径大于15 mm 的菌株共计4株;有10株菌株产生卵磷脂酶,直径大于15 mm 的菌株共计5株;有11株菌株对淀粉的水力较强,直径大于15 mm 的共计6株;仅4株菌株可水解酪蛋白。12株供试菌株革兰氏染色均呈阳性;V-P 试验,MX1、MX2和 SY1呈阳性,MX6呈弱阳性;甲基红试验,MX2、MX3和细黄链霉菌呈阳性,MX9呈弱阳性;共有9株菌株可使明胶液化,占供试菌株的75%;仅 SY2产纤维素酶,有3株菌株产过氧化氢酶;有2株菌株能使牛奶培养基凝固,4株菌株能使其胨化。  相似文献   
87.
采集河北省北运河污灌区土壤用于研究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对土壤中微生物量的影响,并与非污染土壤的相应背景值进行了对比。对污灌区不同时期10、20、30cm土层土壤细菌的总数和放线菌研究表明,土壤中微生物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8.
瓜类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通过平板稀释法从辽宁省保护地瓜类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出4株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armum Owem)有抑制活性的拮抗放线菌株,采用孢子萌发法、生长速率法进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4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60%~70%左右.通过胚根接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菌株在田间可有效地控制黄瓜苗期枯萎病,其中65号菌株防效最好,其发酵液10倍液和5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91.8%和91.4%.同时4种菌株代谢物质均有促进黄瓜种子萌发与幼苗根系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马鹿放线菌病预防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鹿放线菌病预防试验报告唐正稳杜召利姜朝阳肖士元(大庆市三环企业集团总公司第五牧场·163412)放线菌病是马鹿的一种常发传染病,主要感染成年马鹿,育成及仔鹿极少发生。据统计从1982~1992年,我牧场鹿场共发病134头次(最高年份43头次),致死...  相似文献   
90.
陈文 《油气储运》2006,(4):53-53
农村,在稻草及农作物秸秆(尤其是未干透的情况下)堆放,或养殖家禽、种植蘑菇的过程中常会产生一种直径仅0.7~1.5微米的嗜热性放线菌的孢于体。若翻动有霉变的柴草、蘑床或打扫禽圈,搅动的粉尘中所带的孢于体就会弥漫在工作场所的空气里,随呼吸而进入人体内。孢于体是一种致病性抗原,可引起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因多发于农民,故俗称“农民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