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40篇
  28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疾病的概念从很古老的时代起至今已经历了许多变化,即使在今天的医学界内,人们对于疾病的定义仍有不同的观点〔1〕。目前,业内对奶母牛繁殖障碍有不同的称谓,如奶牛繁殖障碍综合征、奶牛繁殖疾病、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和奶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旨在迅速、准确检测口蹄疫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确立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通过3批次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对180份猪、牛、羊口蹄疫阴性血清,197份猪、牛O型口蹄疫弱阳性血清,317份猪、牛、羊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223份牛Asia 1、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600份田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和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2种方法检测相同的血清样品。对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将试纸条的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情况与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滴度相比较。确立了试纸条的诊断标准:试纸条抗体滴度1∶2-为口蹄疫抗体阴性;试纸条抗体滴度1∶8+为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根据试纸条的显色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的结果的关系,绘制了比色卡。试纸条的判定标准检测血清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试纸条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相关性分别为y=1.142x+0.7421,y=1.1845x+0.8623;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1和0.9033。结果显示,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的确立和比色卡的绘制,实现半定量分析,更加迅速、准确,适于实验室、基层兽医站和养殖场使用。  相似文献   
83.
为明确水稻抽穗期基因qHY-8在不同品种中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机制,将来自供体亲本Lemont的qHY-8所在染色体片段导入受体亲本特青、粤泰B及绵恢725中分别考察其生长发育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结果表明,qHY-8目标区段导入特青和粤泰B背景后播始期(播种至始穗时间)及生育期延长,株高、穗长及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并且颖花数的增加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而绵恢725背景下虽然也表现出生育期延迟,但是干物质积累没有差异,而结实率的降低导致产量下降,因此qHY-8在特定水稻品种中可以提高产量,但将其应用于育种时要考虑它在不同受体品种中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84.
基于高光谱的抽穗期寒地水稻叶片氮素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快速、无损地监测水稻叶片氮素营养状况,开展了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抽穗期寒地水稻叶片氮素预测模型的研究。以不同施氮水平的寒地水稻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分段主成分分析(segmente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SPCA)方法选择水稻叶片的高光谱特征波段,SPCA方法降维后结合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构建特征光谱参量,并建立基于全波段高光谱数据、SPA特征波段及SPCA特征光谱参量的多种回归分析模型且对模型进行检验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在校正集决定系数RC2上,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MSRA)的全波段模型较好,RC2=0.9 6 4,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0.083;RP2为0.961,RMSEP为0.050。该研究结果为快速检测水稻叶片氮素含量及水稻生长期间精确施肥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夏季小流域洪涝常常导致南方稻田受淹并成灾。为探究小流域洪涝淹没时长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广西象州县选用丝香1号和百香139进行双季稻淹水试验,分别设分蘖期、孕穗期和开花期淹没0(对照CK)、2、4、6、8、10 d处理,测定淹没前后的茎蘖数变化、抽穗期及收获后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盆稻谷产量,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同一生育期内淹没时间越长茎蘖死亡率越高、植株恢复生长越慢,但不同的淹没时期影响程度和主要影响对象存在差异。分蘖期淹没超过6d则死苗率大于80%,且不能完全恢复生长,收获时水稻茎蘖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孕穗期淹没超过6d则死苗率大于50%,而淹没小于4 d的处理水稻能恢复生长,收获时水稻茎蘖高于对照组;开花期淹没10 d死苗率不足50%,收获时茎蘖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分蘖期淹没小于4 d水稻始穗期及抽穗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变化,大于8 d则水稻始穗期显著推迟,抽穗持续时间增加;孕穗期受淹没则会使水稻始穗期推迟,抽穗持续时间显著增加,甚至收割时也未能达到齐穗期标准。分蘖期淹没小于4 d,单株产量无显著下降,淹没6 d及以上则减产率大于80%;孕穗期及开花期淹没超过2 d则减产率大于50%。不同生育期淹没处理下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分蘖期主要受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影响,孕穗期受结实率及每穗粒数影响,开花期受结实率和有效穗数影响。研究可为建立西南地区双季稻洪涝灾害指标体系和提出减灾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以前期通过穗发育芯片筛选到一个水稻Dof家族转录因子OsDof6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OsDof6的表达模式与生物学功能。【方法】OsDof6的基因、蛋白及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点编辑,通过实时定量PCR和亚细胞定位技术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对该基因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中存在大量与光响应、激素响应及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2种不同突变类型的功能缺失突变体9522Dof6-3和9522Dof6-4。对突变体T1株系进行表型观察发现,相较于对照,两种突变体在营养生长阶段分蘖数明显降低,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后,两种突变体的抽穗时间推迟约3 d。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OsDof6在水稻根、茎、叶和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穗发育后期相对表达量明显提高;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OsDof6定位于细胞核。【结论】初步判断OsDof6基因会影响水稻分蘖数与抽穗期。  相似文献   
89.
乡土树种概念及其简易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树种含义明确,尽人皆知,却难于判定。为了提高乡土树种的判定能力,从分析乡土树种概念及其应用价值入手,研究了树种俗名的命名原因、命名方式,认为俗名具有与文献记载相同的记录价值,可以用作乡土树种判定标准,并简略定义乡土树种为土生土长有土名的树种。最后概要介绍,在走访调查俗名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方言差异引起的误听误记。  相似文献   
90.
田间条件下,采用远红外增温设施,在水稻抽穗期对6个品种进行高温(40℃)处理,以探讨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极端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显示:水稻抽穗期高温会显著降低水稻结实率,高温处理下6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平均比常温对照下降25个百分点以上,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高温也显著(P<0.05)降低稻米的整精米率,提高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但对糙米率影响不显著。尽管各品种对高温的响应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但是高温对所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均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培育耐热品种是解决热害的技术途径之一,但近期内,关键在于进行种植制度调整与栽培技术创新,以提高植株生态避热和生理抗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