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40篇
  28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杨莲 《农村科技》2008,(8):17-18
抽样技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对产品质量判定的正确与否。抽样技术环节能否保证其随机性、代表性和真实性是监测数据科学、公正、准确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2.
控制水稻品种Koshihikari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Koshihikari × Kasalath BILs群体及相应的Kasalath/Koshihikari CSSLs群体,在江苏南京和海南陵水两个环境下对抽穗期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地重复检测到3个QTL,分别位于第3、6和8染色体上;在qHd-3和qHd-8位点,来自Koshihikari等位基因能够提早抽穗,在qHd-6位点,来自Koshihikari等位基因能够延迟抽穗;第3染色体qHd-3和第7染色体非加性QTL之间存在上位性互作,通过重组自交系和置换系相互验证发现,qHd-3 所在的标记区间与W008的Kasalath插入片段位置大体一致,qHd-8所在的标记区间与W023、W024的Kasalath插入片段相吻合,qHd-7-1所在的标记区间位于W20的Kasalath片段之内,表明确实存在这3个位点。同时还对Koshihikari × 桂朝2号RILs抽穗期的QTL定位分析,在南京和海南分别检测到3个加性抽穗期QTL,1对非加性抽穗期QTL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143.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具有极为迅速的扩散潜力、且扩散与国界无关.在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十分重要。其传播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生态危害,是可传播的动物疾病。按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1.1.3.2款及1.1.3.3款规定,各成员需向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通报其境内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4.
水稻抽穗期功能叶叶型相关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典型的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1号)F1经花药培养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为材料,考察了该群体及其双亲抽穗期功能叶的叶长、叶宽和叶倾角。结果表明,相邻功能叶的叶型特征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所考察的有关性状在DH群体中均表现连续分布,且有一定数量的超亲个体,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QTL分析共检测到52个水稻抽穗期功能叶叶型有关的QTL,它们分布于除第5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6.27%---23.30%之间。增效等位基因的聚合能明显调节不同叶位功能叶的叶型,并对其在常规稻和杂交稻的育种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为探明生育后期干旱复水对双季杂交晚稻不同产量潜力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形成的生理机制,选择超级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对照品种金优207,于抽穗后进行干旱8d复水处理,分析了2个品种结实和产量、干旱前后倒二叶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干旱复水处理下2个品种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较对照(保持水层)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结实率五丰优T025和金优207分别下降12.07%和7.67%,千粒重下降5.23%和9.09%,单株产量下降13.54%和27.14%,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未发现产量补偿效应。抽穗后干旱处理下倒二叶δ13C值,五丰优T025大幅上升,复水后呈现出先下降,至第6天又开始上升的特点,金优207则大幅下降,复水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干旱复水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距更大。总体上,对照条件下,抽穗至其后20d,随生育推进,2个品种倒二叶内源ABA和GA3含量呈上升而IAA含量则下降趋势,ZR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特点。干旱处理下2个品种表现为ABA含量上升,复水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大;干旱复水处理条件下:2个品种IAA含量均下降,五丰优T025处理与对照间的差距明显小于金优207;五丰优T025 GA3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金优207表现出干旱处理结束日急剧下降至最低点,复水后缓慢上升特点;2个品种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至最高值再下降特点,五丰优T025较金优207处理与对照之间差距更小。抽穗后干旱处理将启动稻株体内抗衰老机制,复水后将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激活稻株体内生长促进因子并抑制生长抑制因子,但其效果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46.
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浙江等水稻产区,由于剑叶叶鞘亦有发生,故有细菌性鞘腐病之称。在黑龙江省各稻区均有发生,近几年此病的危害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抽穗期遇低温或阴雨连绵时,高产栽培田块危害往往严重,侵入米粒产生病斑,影响稻米品质。此病还常与叶鞘腐败病、  相似文献   
147.
阐述了电动机定子绕组首尾端模糊不清时,利用万用表和电池判别法、电池和小灯泡判别法、环流法、低压36V交流电和万用表判别法进行判别的几种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一个水稻抽穗期主基因Hd(t)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缙恢10/R21的杂种后代中发现了一个抽穗期稳定遗传的迟熟恢复系N91(110~114 d),以早熟不育系金23A(89~94 d)作为杂交和回交亲本,获得的F2和BC1F1群体抽穗期均表现双峰分布,χ2检测表明其抽穗期受一对主基因控制,暂命名为Hd(t)。在400多对SSR引物中筛选出5对在早熟基因池和迟熟基因池中表现差异的引物,进行单株验证,用回交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发现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末端的SSR标记RM1364和RM3555与Hd(t)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32.7 cM和22.5 cM。在目标区域进一步合成8对SSR引物,将Hd(t)基因定位在RM22143与第7染色体末端之间,与RM22143相距12.9 cM。该结果为Hd(t)基因的精细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小麦早熟突变体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利用小麦的早熟性状,对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以及粮食的周年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种植模式的北方吨粮田或粮食超吨生产系统中,则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小麦早熟的报道不多,且多从小麦早熟性状的筛选指标、控制因子、化学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关于其遗传方式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50.
水稻灌浆期源质量与产量关系及氮素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以中粳稻武育粳3 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 为材料, 采用不同密度、施肥等栽培措施, 形成成穗率不同的群体, 研究水稻抽穗期源质量与产量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水稻高产群体抽穗期叶面积指数(LAI) 适宜, 有效叶面积率高, 高效叶面积率为75%~80% , 灌浆期光合势在2. 10×10 6 m2·d 以上, 势粒比在47 cm2·d 粒以上。势粒比(光合势与总颖花量的比值) 能反映抽穗后群体源库发展动态的优劣, 是经济产量形成期源库质量的较好表述。本试验条件下, 通过穗肥等措施,在抽穗期适宜叶面积基础上, 降低抽穗后叶面积下降速率, 提高光合势和势粒比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