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36%广灭灵微囊悬浮剂防除大豆、玉米田杂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36%广灭灵微囊悬浮剂对大豆、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大豆播后苗前施用广灭灵,不仅对马唐、马齿苋、鸭趾草等多种杂草防除效果优良,而且兼有刺激大豆幼苗生长、安全性好、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其推广使用,以36%广灭灵微囊悬浮剂1 200~1 350 m L/hm2或600~750 m L/hm2与50%乙草胺乳油750 m L/hm2混用为宜,并配合播种前灭茬,以达到最佳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82.
菜青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每年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利用喷雾法测试了一种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菜青虫的药效。结果表明:该药在其有效成分22.50~33.75 g/hm2范围内,施药后2 d、5 d、10 d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86.37%~93.89%、90.80%~95.80%、86.03%~91.40%。说明其对甘蓝菜青虫具较好的防效,且持效期较长,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故推荐采用其有效成分22.5~33.75 g/hm2在生产上防治甘蓝菜青虫的危害,且菜粉蝶卵孵化盛期至菜青虫1、2龄高峰期为最佳施药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为壁材制备丙硫菌唑微囊,研究制备工艺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的影响,筛选出分散性好、粒径较小、载药量高的配方,并对其释放动力学、光降解、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室内生物活性等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和表征,为提高丙硫菌唑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利用率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丙硫菌唑微囊,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芯壁材质量比、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和剪切速率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载药量与粒径为关键技术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制备工艺参数,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室内毒力测定对微囊的外观形貌、释放性能、光稳定性能以及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芯壁材质量比对微囊的载药量有显著影响,随着芯材质量的增大,载药量逐渐增大;油水体积比、PVA质量分数、剪切速率对微囊粒径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剪切速率与PVA质量分数的增大,微囊粒径逐渐减小,油水体积比对微囊形态及分散性影响较大。试验中各因素对微囊包封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L9(34)正交试验配方优化获得最佳制备工艺:芯壁材质量比1﹕5,油水体积比1﹕5,PVA质量分数2%和剪切速率12 000 r/min。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粒径(D50)为3.32 μm、跨距为2.82,分散性良好的球形丙硫菌唑微囊,载药量为15.52%,包封率为80.24%。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其释放动力学符合Fick扩散规律,呈现先“突释”后“缓释”两个过程。与原药相比,丙硫菌唑微囊在水溶液中的光稳定性增强,光解半衰期延长了一倍。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其对花生白绢病菌的抑制活性与原药相当。【结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P(3HB-co-4HB)为载体制备丙硫菌唑微囊,不同制备工艺影响微囊的载药量、分散性和粒径大小,其缓释及光稳定性能对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丙硫菌唑微囊在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室内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毒力测定,选出致死率较高的浓度为100倍稀释液。用该浓度进行室内药液持效试验,第20 d接虫死亡率可达89.7%。  相似文献   
85.
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微囊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以及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为原材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草鱼出血病口服微囊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加入疫苗体积对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藻酸钠浓度>疫苗加入量>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制备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为1.5%,壳聚糖浓度为1%,氯化钙浓度为4%,加入疫苗体积为2 mL。该微囊疫苗平均粒径为(7.02±3.95)μm,平均包封率为60.53%,平均载蛋白量为8.12 mg/g,在pH 7.4的PBS溶液、生理盐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86.
本试验采用室内浸虫法测定了噻唑膦对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泰安市岱岳区等地大棚内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ngnita)的毒力,发现噻唑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LC50在4.18~5.86 mg·L-1之间。田间采用单株灌根法比较了30%噻唑膦微囊悬浮剂与5%噻唑膦微乳剂两种剂型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发现施药后30 d,两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相差不大,均在80%以上;施药后60 d和90 d,30%噻唑膦微囊悬浮剂的防效则均显著或极显著优于5%噻唑膦微乳剂。表明30%噻唑膦微囊悬浮剂能够有效延长持效期,从而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用药量,保障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87.
高含量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500 g/L的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考察了乳化剂和囊壁材料的质量分数、固化温度、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等对微囊平均粒径、包封率、分散状态和物理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微囊的包封情况。结果表明:随着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质量分数的增加,微囊的包封率逐渐增大;当MDI的质量分数为3.0%~4.0%时,可制备出包封率大于87.0%、载药量约为82.0%的微囊;当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的质量分数为1.0%和3.0%时,平均粒径分别为15.5和4.00 μ m,热贮析水率分别为25.1%和1.73%;在固化温度为40、50和60℃下制备的样品,热贮(54 ℃±2 ℃,14 d)后分别表现为团聚严重,轻微粘连和保持良好形貌、囊间无粘连;当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4~1.2×104、磺化度0.85 mmol/g的木质素磺酸钠,且其质量分数为3.0%时,制剂的析水率(热贮)仅为4.76%,粒子间无粘连,囊形圆滑;黄原胶和硅酸镁铝配伍使用可明显提高制剂的贮存稳定性,当黄原胶的质量分数为0.07%、硅酸镁铝的质量分数为1.0%时,热贮析水率仅为2.12%,而且流动性良好;FT-IR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原药大部分被包封于微囊中,且其在1 248和1 322 cm-1处硝基的吸收峰向低波段移动,变为1 231和1 307 cm-1。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对比微囊包被与普通粉末状屎肠球菌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活菌数,观察微囊包被处理对屎肠球菌在高温环境下的保护效果,并通过实验室模拟热处理试验,评价微囊包被屎肠球菌制粒时的耐受性。【方法】热处理方法为烘箱干热法,温度分别为65和85℃,热处理时间分别为5、10、15、30及60 min;仔猪饲料中添加0.01%的微囊包被屎肠球菌制剂,分别在55和65℃进行制粒。检测经热处理和制粒后屎肠球菌的活菌数,计算存活率。【结果】微囊包被型屎肠球菌经65℃加热60 min,其活菌数显著高于同条件下的普通粉末型(P=0.037);而在85℃条件下加热30或60 min,微囊包被型的活菌数极显著高于普通粉末型(P=0.002)。与直接加热活菌制剂相比,将其添加到仔猪配合饲料中后进行相同热处理其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制粒的过程对微囊包被屎肠球菌的破坏作用,要远大于实验室条件下单纯的温度破坏;饲料在55℃制粒时屎肠球菌的存活率与饲料在65℃加热28 min或85℃条件下加热11 min相当;而在65℃制粒时屎肠球菌的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65℃加热48 min或85℃条件下加热23 min。【结论】微囊包被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屎肠球菌的活性,提高其对高温和制粒的耐受性;直接对屎肠球菌活菌制剂进行干热处理时的存活率不能准确反映其制粒时的稳定性,但可以采用将微囊包被屎肠球菌添加到饲料中进行实验室模拟热处理试验,估测制粒过程中屎肠球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9.
为了给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分析氟苯尼考微囊(Florfenicol Microcapsules,FM)和氟苯尼考原粉(Florfenicol,FF)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猪单剂量分别灌服FF和FM 30 mg.kg-1,36 h不同时间16次前腔静脉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FM和FF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均符合有吸收因素一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分别为ρFM=3.772 7(e-0.047t-e-0.847 7t)和ρFF=0.375 9(e-0.258 1t-e-4.670 9t)。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944 6±0.507 5)h,(0.155 0±0.030 1)h;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5.214 0±3.024 9)h,(2.694 5±0.169 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77.3111±13.312 7)mg.L-1.h,(1.374 7±0.606 0)mg.L-1.h;峰质量浓度(ρmax)为(2.937 1±0.232 2)mg.L-1,(0.298 3±0.023 9)mg.L-1;达峰时间(tm...  相似文献   
90.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囊化及释放特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以乙基纤维素为囊壳,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囊粒剂;同时研究了乳化剂、控释剂、搅拌速度、有机相中溶剂加入量及水相中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滴加速度等因素对该微囊粒剂的平均粒径及包覆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室内释放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乳化剂700#较为理想;以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正十二烷为控释剂,均能制得包覆率较高的微囊粒剂;搅拌速度、有机相中溶剂加入量及水相中聚乙烯醇浓度、有机相滴加速度对微囊粒剂的平均粒径及包覆率的影响较明显。控制释放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较稳定的条件下,能持续释放110 d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