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以流变学方法探讨了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中添加硅酸镁铝及协同使用硅酸镁铝与黄原胶对改善微囊悬浮剂贮存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硅酸镁铝即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当其质量分数为2%时,体系即产生明显的触变性,常温贮存(室温,60 d)和热贮(54 ℃±2 ℃,14 d)的析水率分别由68.13%和70.68%减小到3.75%和5.31%;当硅酸镁铝和黄原胶协同使用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硅酸镁铝和0.3%的黄原胶即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且随着硅酸镁铝用量的增加,体系的触变性也逐渐增强,更有利于改善体系的物理稳定性。表明硅酸镁铝单独使用或与黄原胶协同使用均可明显改善微囊悬浮剂的贮存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将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优化了3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润湿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对制剂热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回归方法拟合热贮析水率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11和0.9999,可用于预测热贮析水率。经验证,对热贮析水率的预测配方均为优化配方,样品的热贮析水率均低于5%,热贮前后样品的悬浮率均高于92%。两种回归方法中,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对热贮析水率的预测性更好,相对标准偏差仅为-4.85%。所得最优配方(均为质量分数)为:3% T2700(聚羧酸盐类润湿分散剂)、0.4% NR160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0.22%黄原胶和2%硅酸镁铝,此时热贮析水率最小为2.27%±0.08%,热贮前后制剂的悬浮率分别为92.51%±0.25%和92.02%±0.46%,热贮后未发现絮凝、结块或结底现象,而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结合响应面结果,适当降低T2700用量后,样品的热贮析水率仍低于5%,且其他性能均合格。可见,均匀设计和响应面法联用对悬浮剂配方进行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丙硫菌唑是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通过联合效力 (联合毒力) 测定、配方助剂筛选和悬浮剂理化性能指标检测,研制了丙硫菌唑与戊唑醇复配的悬浮剂,并测定了其对水稻、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丙硫菌唑与戊唑醇质量比为2 : 1时对稻麦纹枯病菌具有增效作用,联合效力系数 (共毒系数) 分别为1.91和1.92;24%丙硫 ? 戊唑醇悬浮剂最佳配方 (质量分数) 为:16.0%丙硫菌唑、8.0%戊唑醇、4.0% 分散剂Featdis SCP、3.0% 润湿剂EFW、0.2%黄原胶、1.0%硅酸镁铝和4%乙二醇,水补足至100%。产品经过(54 ± 2) ℃热贮14 d后,悬浮率95.2%,pH值6.9,平均粒径0.71 μm,析水率2.3%,持久起泡性小于25 mL;(0 ± 2) ℃冷贮7 d后,悬浮率94.8%,pH值7.1,平均粒径0.87 μm,持久起泡性小于25 mL,黏度在200~600 mPa·s之间。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24%丙硫 ? 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小麦纹枯病均有较好防效,田间施用量 (有效成分) 210 g/hm2和150 g/hm2时,防效分别达89.01%和86.26%。  相似文献   

4.
对325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的助剂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配方为苯醚甲环唑11.3%、嘧菌酯17.8%、SD-811 1.0%、SD-206 1.0%、乙二醇4.0%、黄原胶0.2%、硅酸镁铝1%、AFE-1410 0.2%、苯甲酸钠0.1%、水补足。对该制剂的悬浮率、分散性、热贮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制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剂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5.
制备工艺对丁硫克百威微囊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为介质,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20%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并分别讨论了乳化剂种类、芯壁质量比、固化条件等因素对微囊形态、粒径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1602#与500#的质量比为15 ∶2(质量分数为6%),芯壁质量比为1 ∶1,并以质量分数为1%的壳聚糖为甲醛吸附剂,2%的聚硅氧烷为改性剂,5%的硫酸铵溶液为酸度调节剂,60 ℃下固化2 h,制备出的丁硫克百威微囊外观形态良好、平均粒径2.00 μ m、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大于90.9%以上,悬浮率大于92%。该微囊悬浮剂稳定性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Morwet D-425和Witconol NP-100代替20%福·克和30%多·福·克 悬浮种衣剂配方中的乳化剂,结果表明:Morwet D-425和Witconol NP-100在20%福·克 种衣剂中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1.0%、在30%多·福·克种衣剂中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1.0%时,出料1 d后制剂粘度分别为390和510 mPa·s;经过30 d室温或14 d、(54±2)℃贮藏后,制剂的颗粒聚结数低于10%,并且无不可逆沉淀形成;热贮析水体积分别为5%和9%,较原配方种衣剂降低了20%以上,室温贮藏析水体积不足1%。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添加Morwet D-425、Witconol NP-100或原配方乳化剂的种衣剂经过0.5、1.0、1.5、2.0 h研磨后的粒度分布,新配方种衣剂经过1.5 h研磨平均粒径分别达到1.85和1.91 μm,而原配方种衣剂经2.0 h研磨平均粒径仍大于2 μm。  相似文献   

7.
鱼藤酮微胶囊化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乙二胺(TDI-乙二胺)为成囊单体制备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对乳化剂配比、TDI-乙二胺、囊壁-囊芯、分散剂用量、反应pH值、乳化机转速、交联度等因子进行3水平正交优化试验,获得具有高成囊率和较佳恒定释放天数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制备工艺参数为:乳化剂1210-0204C质量比1∶ 2,成囊单体TDI -乙二胺摩尔比2.5∶ 1,囊壁-囊芯质量比1∶ 1,聚乙烯醇(PVA)在水相中的含量为2.5 mg/g,pH值7.2,转速1 200 r/min、交联度10%。对制备的2.49 mg/g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成囊率、平均粒径和囊壁厚度、光解稳定性、热贮与低温稳定性及释放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所选定技术参数制备的鱼藤酮微囊悬浮剂具有良好的光解稳定性和优异的控释作用。经125 W人工紫外光照6 d,鱼藤酮微囊悬浮剂的降解率为35.74%,而鱼藤酮乳油则完全降解,鱼藤酮微囊悬浮剂抗光降解性能显著增强;其恒定释放天数为22 d,具有优异的控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20%茚虫威悬浮剂的热贮物理稳定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茚虫威悬浮剂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粒径(D50)、zeta电位及稳定性指数(Turbiscan Stability Index ,TSI)与悬浮剂热贮后物理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可快速预测悬浮剂热贮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热贮过程中D50、zeta电位绝对值的变化与热贮后的析水率无相关性,与悬浮率的变化存在定性关系,但无定量关系;用稳定性分析仪在54 ℃恒温下短时间扫描的结果显示,TSI能与稳定动力学曲线一起较好地预测悬浮剂热贮前后的外观变化及析水情况,悬浮剂在热贮后发生絮凝与析水之间存在临界Delta BS曲线,TSI(54 ℃,1~5 h)与热贮前后悬浮率的差值呈线性相关。因此,短时间内由D50和zeta电位的变化不能预测悬浮剂的热贮物理稳定性,而利用悬浮剂在54 ℃下短时间内TSI的测试值能快速准确地预测悬浮剂热贮后的物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烟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为提高其稳定性,以烟草提取物为芯材,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烟草提取物微囊。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微囊进行了表面形态观察、粒径测定、红外光谱分析、热稳定性分析及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4%、明胶质量分数2.05%、阿拉伯胶质量分数3%、壁芯质量比1.34 : 1.00以及复凝聚反应时间为36 min时,制备的微囊包埋率最高,理论包埋率为58.93%。经验证,在此条件下实际包埋率为58.42% ± 0.12%,接近理论值。所得微囊表面光滑,成囊性好,粒径分布在4.72~17.05 μm之间,中位径8.63 μm;在877.55和2 922.13 cm?1处保留了烟草提取物的红外特征峰;微囊化能够提高烟草提取物的热稳定性;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烟草提取物微囊的LC50值为20.19 mg/mL,与烟草提取物的毒力水平相当,说明微囊化没有降低烟草提取物的毒力。本研究可以为烟草提取物微囊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烯禾啶微囊粒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水为介质的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烯禾啶微囊粒剂的加工工艺,讨论了单体量比、芯皮比、缩聚反应介质的终点pH对微胶囊的缓释性、包封率和微胶囊结构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微胶囊的包封率,用差热-热重分析仪测量烯禾啶微胶囊的芯材缓释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结构,结果表明,当单体量比为n(尿素):n(甲醛)=1:2.0,芯皮比为1:1.5,缩聚反应终点pH为3.0,可制得结构紧密、包封率为30.6%、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2μm左右的球形缓释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一种木霉菌微胶囊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喷雾干燥工艺和微胶囊剂配方的技术参数,进风和出风的温度(T-in,T-out)分别为(92±2)℃和(55±2)℃;微胶囊剂配方为: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Tr266B)发酵浓缩液含固量为20%,黄腐酸(YHA)与麦芽糊精的含量各为15%,阿拉伯胶和甘油的含量各为2%;喷雾干燥后的微胶囊含水量为7.5%~8.5%。同时,还研究了喷雾干燥温度、贮藏温度和微胶囊的含水量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雾干燥过程中,T-in和T-out对孢子的萌发率有显著的影响。当T-in和T-out分别高于(95±2)℃和(65±2)℃时,孢子萌发率会下降10%~40%;当贮存温度4℃,微胶囊的含水量在7.5%~8.5%时,贮存6个月后,孢子的萌发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当微胶囊的含水量低于6.5%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孢子的萌发率缓慢下降;当贮存在25℃条件下,6个月后孢子的萌发率不到10%。本研究确定了所开发的微胶囊壁材为黄腐酸、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保湿剂为甘油,这些材料与棘孢木霉菌Tr266B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产业化生产和贮存木霉菌微胶囊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分散、乳化条件及成囊工艺对以脲醛树脂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状态的影响。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及其配比、不同分散乳化时间、搅拌速度、酸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微胶囊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最终确定以聚丙烯酸钠(PAAS)和苯乙烯-马来酸酐(SMA)按4∶ 1(质量比)混合作乳化剂,1 500 r/min搅拌,分散乳化60 min,酸化90 min,50℃固化90 min作为制备二甲戊灵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可以得到平均粒径10 μm左右、粒度分布均匀的球形微胶囊,包封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脲树脂为囊材的1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制备过程中,以油相质量与初次用水质量相比得到初次油水比,探究了不同初次油水比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理化性质的影响。设定4个不同初次油水比 (Ri) 处理,分别为Ri = 1 : 0.55、1 : 0.69、1 : 0.83和1 : 0.97,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对所制备微囊的形貌进行表征,并测定包覆率与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当Ri分别为1 : 0.83和1 : 0.97时,所制备的1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成囊质量高,微囊形貌好,微囊包覆率90%以上,粒径3~4 μm (D95),贮存稳定性合格。本研究可为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黄原胶对杀菌剂在靶标作物上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在无降水和模拟降水条件下研究比较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黄原胶对多菌灵和三唑酮在小麦叶片上的沉积量和耐雨水冲刷能力,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这两种助剂对多菌灵和三唑酮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或黄原胶均可提高多菌灵和三唑酮在小麦植株上的沉积量,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浓度为1.0 mL/L时两种杀菌剂在叶片中的沉积量最高,而黄原胶的最佳用量为20 mg/L。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加入黄原胶或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可增强多菌灵和三唑酮耐雨水冲刷能力,提高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模拟降水2 h,黄原胶浓度为10 mg/L时,多菌灵和三唑酮的淋失率分别从74.26%和81.57%降低到16.0%和28.25%,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从29.68%和26.39%提高到63.45%和60.98%;添加聚醚聚酯有机硅2230浓度为1 mL/L时,多菌灵和三唑酮的淋失率分别为49.38%和54.67%,防治效果达52.77%和47.83%;但模拟降水6 h时,即使添加助剂多菌灵和三唑酮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也较低。  相似文献   

15.
5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制高含量的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提高其对棉花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采用流点法及因素轮选法等对润湿剂、分散剂、成膜剂和增稠剂等助剂进行筛选及优化,最终采用湿法砂磨超微粉碎法研制了5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其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并测定了其对棉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以及对棉花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50%的噻虫嗪为有效成分、3%的FD及1%的BC-10为润湿剂、2.5%的SP-2836及2.5%的SK-24为分散剂、1%的硅酸铝镁及0.05%的黄原胶为增稠剂和2.5%的BF308为成膜剂而研制的5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性状良好,悬浮率高,热贮稳定性好,对棉花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的影响较清水对照差异显著。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有效剂量为187.5 g/hm2时5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棉花4、5叶期蚜虫的防效分别达83.94%和53.94%,适合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对斑马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斑马鱼为试材测定了20%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及其乳油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24、48、72、96h后二甲戊灵微胶囊对斑马鱼LC50分别为65.10、62.38、58.81、57.81mg/L,而二甲戊灵乳油对斑马鱼LC50分别为0.50、0.35、0.34、0.31mg/L,即其微囊化使二甲戊灵对斑马鱼的安全性提高了1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7.
温度响应型吡唑醚菌酯微囊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宁  齐麟  王娅  李晓刚 《农药学学报》2017,19(3):381-38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物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温度响应型吡唑醚菌酯微囊。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该微囊的形貌、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表征,同时采用透析袋法探讨其释放性能,并以斑马鱼为试材测定其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微囊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 μm,包封率为78.30%,载药量为15.66%。吡唑醚菌酯微囊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特征,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28.2℃,当环境温度高于28.2℃时能够快速释放活性成分,而低于该温度时其释放行为受到抑制。吡唑醚菌酯微囊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为有效成分4.48 mg/L,较吡唑醚菌酯原药的提高了90倍以上,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以水为介质的环保型新制剂三氯均二苯脲20%悬浮剂,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及乳化剂品种的筛选,考察了配制的悬浮剂各种控制项目指标以及低温、热贮性能并确定了最佳配方:三氯均二苯脲20%,亚甲基二奈磺酸钠盐2%,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3%,黄原胶0.5%,硅酸镁铝1%,乙二醇5%,有机硅消泡剂0.1%,水67%。结果表明,该悬浮剂分解率低,质量稳定,悬浮率高,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