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364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科学施用农药不仅能达到防治病虫草害的目的,而且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施用不当,易使作物产生药害,轻者减产,重者颗粒不收。  相似文献   
52.
鲁玉2号对玉米大斑病病斑反应型,由高抗 R 型退绿斑到出现高感 S 型萎蔫斑,是由于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2号所致。  相似文献   
53.
《湖南农业》2012,(7):16
(续2012年第6期16页) 二、玉米病虫 玉米螟中等发生.湘南、湘北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3万公顷次。蚜虫中等发生,永州、衡阳、娄底和常德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6.7万公顷次。纹枯病中等发生,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9.3万公顷次。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中等发生,湘西自治州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8.7万公顷次、7.3万公顷次。桃蛀螟、地下害虫、玉米锈病、玉米病毒病、茎腐病等在局部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54.
1玉米大斑病 1.1表现症状及传播途径 1.1.1表现症状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叶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为害叶鞘和苞叶。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  相似文献   
55.
对一步扩增法和两步扩增法在DDRT-PCR中的扩增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片段大小都在150~1500 bp之间,但条带数量和清晰度不同。一步扩增法得到的扩增条带为30~45 条,条带较模糊,两步扩增法得到的扩增条带为40~60条,条带清晰。一步扩增法获得102 条玉米抗大斑病差异表达条带,只有55条带中的cDNA能够成功回收并产生有效扩增,差异条带回收率为53 9%,而两步扩增法获得了148条差异条带,其中138条带都能得到有效回收和扩增,回收率达93 2%。因此,两步扩增法更有利于差异条带的回收和二次扩增。  相似文献   
56.
山西省不同玉米生态区的气候条件存在显著差别,这就导致这些生态区域内的玉米产量差距较大。为了能够选育出适合不同区域生长的玉米品种,以127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山西省的4个生态区进行为期3年的种植试验,通过使用分析软件SPSS 22.0对山西省4个玉米生态区品种的产量及多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并对不同生态区内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生态区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积温情况,山西省南部复播生态区在选择玉米品种方面应当考虑穗行数多、长穗、百粒质量高且行粒数多的品种,且百粒质量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能够达到0.680 1;穗行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小,其数值为0.436 3;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穗位较低,生育期偏长、穗行数偏多的品种,且穗行数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能够达到0.820 0;穗位高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低,能够达到-0.530 6;山西省春播早熟玉米区在品种选育上应着重选择高株,适当增加生育期、穗行数、封顶性好的品种,其中株高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能够达到0.746 8;秃尖长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最低,能够达到...  相似文献   
57.
选用4种药剂(其中2种杀菌剂、2种杀虫剂),通过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对玉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与5%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93.66%,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1.72%,且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14.05%。  相似文献   
58.
<正>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在鄂尔多斯市每年都有发生,但基本不造成危害。2013年7月中旬,玉米大斑病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零星发生,由于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病情进一步扩展蔓延,7月底玉米大斑病暴发流行,该病发生范围之广、面积之大、程度之重,为鄂尔多斯市历史罕见。2013年全市玉米大斑病共计发生70.5万亩,其中伊金霍洛旗发生15万亩、乌审旗发生35万亩,鄂托克前旗发生20.5万亩;重发生面积达8万亩,主要分布在乌审旗无定河镇、伊旗札萨克镇、伊金霍洛镇。全市玉米大斑病防治面积达20.5万亩,隔离区辐射防控面积达70万亩,防效达80%以上。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9.
为防治玉米大斑病,复配不同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剂筛选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质量比1∶7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95.33,有效成分量为25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4.88%;氟嘧菌酯与氟环唑质量比5∶1时,共毒系数极值为439.19,有效成分量为120 g.a.i./hm2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达83.95%。氟菌唑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氟嘧菌酯与氟环唑复配防治玉米大斑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近几年黎城县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原因,并根据多年防治经验,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重点介绍了通过耕作制度改革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