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01篇
基础科学   1篇
  50篇
综合类   368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10篇
畜牧兽医   292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近年来,荧光原位杂交及荧光分带等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染色体信息,使科研工作者能从更精细水平上对植物进行核型分析,更好地分辨基因组内各条非同源染色体,以及进行分化程度小的基因组间的比较。这种核型分析技术为研究染色体行为和变异,单个基因及转基因在基因组内的定位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在阐述以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染色体绘染(chromosome painting,CP)等荧光原位杂交为基础的染色体分子核型基础上,分析了荧光分带技术(fluorochrome banding)在分子核型中的应用,并对染色体分子核型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功能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渔业科技产业》2007,(2):44-44
近日,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技术人员到鲍鱼池做噬菌蛭弧菌的给药、口服比较测试。该市开全国先河,首次在鲍鱼养殖上引进噬菌蛭弧菌,捕食海水里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光照对香菇菌丝后熟转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通过设置自然光照条件与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对比试验,分析其活性氧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自噬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正常后熟转色,黑暗条件下香菇菌丝不转色。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活性氧含量、MDA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则与之相反。同时,香菇菌丝细胞自噬的透射电镜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自噬基因Atg8的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香菇菌丝细胞的自噬特征明显。本研究结果为优化香菇栽培的环境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后续对光照环境下香菇体内氧化平衡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pyr G基因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致病相关性,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yr G基因突变体(Δpyr G),对pyr G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yr G基因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游动性、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以及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能力;pyr G基因影响his D基因的表达;此外,pyr G基因突变影响西瓜噬酸菌对组氨酸的利用。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水稻呼吸爆发氧化酶基因OsRbohB在花药中特定的表达模式,构建了原位杂交探针载体Pbsk-OsRbohB,通过体外转录获得DIG标记的原位杂交探针,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水稻花药为材料进行原位杂交试验.结果发现,OsRbohB基因主要在水稻花药发育第8~10期的绒毡层和小孢子中表达,在第9期达到高峰,第10期开始下降.推测OsRbohB主要参与水稻花药早期的发育,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OsRbohB基因在水稻活性氧产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采用显微分离技术从蓝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Thinopyrum ponticum Liu &Wang(2n=10x=70))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中分离出具有4Ag染色体形态特征的单条染色体,对分离后的细胞进行原位杂交(FISH),结果显示细胞中所剩的和显微分离到的单条染色体均为4Ag染色体.利用Sau3A接头介导的PCR方法对分离出的单条4Ag染色体进行体外扩增,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约为200~2 000 bp,主要集中在250~750 bp之间.以DIG-dUTP标记的蓝粒基因组DNA为探针,与该扩增产物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显微分离出的染色体得到了有效的扩增.利用该分离染色体的PCR扩增产物为探针,对蓝粒小麦进行原位杂交,证明显微分离的染色体体外扩增片段确实来源于4Ag染色体.本研究拓宽了染色体显微分离的范围,为构建4Ag染色体文库和克隆位于该染色体上的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7.
内蒙古绒山羊Hoxa7基因在毛囊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oxa7基因在毛囊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oxa7基因分别在胚胎期的95 d初级毛囊的内根鞘表达、在115 d次级毛囊的内根鞘和绒干表达、在125 d初级毛囊内根鞘和毛干皮质表达、在兴盛期10月的初级毛囊毛干皮质和次级毛囊的绒干中表达。揭示在毛囊发育中,Hoxa7基因对于毛囊细胞的增殖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802-1806
疯草已成为危害我国西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毒草,其主要有毒成分苦马豆素,能特异性地抑制α-甘露糖苷酶活性造成细胞内异常糖蛋白的形成,异常蛋白的清除主要在溶酶体进行,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活性被抑制使蛋白质清除受阻,最终出现与α-甘露糖苷贮积症相似的病理变化即广泛的空泡变性。自噬可以将自身受损、变性大分子物质运送到溶酶体进行自我消化,有资料显示,自噬降解受阻会导致自噬体蓄积形成空泡样病变。根据自噬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我们推测疯草中毒造成的空泡变性可能与自噬有关。现就从疯草中毒机制、自噬分子机制及疯草中毒与自噬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苦马豆素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应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防治鸡大肠杆菌病侯军(江苏省南京药械厂210012)冯晓英(江苏省卫生防疫站210013)1996年4月,我厂与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在江苏省三河农场做了噬菌蛭弧菌生态制剂的区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目的用噬菌蛭弧菌生态制...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