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224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涪陵南沱茎瘤芥种植基地环境质量评价--土壤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环境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涪陵南沱镇茎瘤芥种植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整体上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基本没受到汞和铬污染,但已受到了铜、铅、镉污染,特别是镉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相关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均表明土壤养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2.
榨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文称茎瘤芥,学名茎用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vat.tsatsai Mao),为芥菜的一个变种。为了筛选适合宁波的榨菜优良品种,开展了榨菜品种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 本次试验的榨菜品种有8个,详见表1。试验地点设在慈溪市掌起镇绿蕾农场。  相似文献   
33.
几种微量提取盐芥DNA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提取盐芥高质量DNA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简化SDS法、改良CTAB法、CTAB法和改良尿素法提取盐芥DNA,测定不同方法所提取DNA的纯度和浓度,并进行电泳和酶切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高、质量好,没有糖类、酚类及蛋白质的污染,能用于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CTAB法提取的DNA没有蛋白质的污染,但有酚类物质的污染,可作为PCR扩增的模板。SDS法以及尿素法提取的DNA质量较差,不能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结论]改良CTAB法比其他方法更适合分子生物学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4.
芸芥与白菜型油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涛  孙万仓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2):28-30,51
芸芥与白菜型油菜远缘杂交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F1种子的产生与杂交的组配方式有关。角果生长发育测量结果表明,远缘杂交角果生长停止是在授粉后8d左右。F1植株形态偏向母本。  相似文献   
35.
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获得抗黑腐病异附加系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香  严红  曾兴莹  盛小光  唐宇  韩硕  宗梅  陆坤  刘凡 《园艺学报》2011,38(10):1901-1910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建立了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B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的大规模群体分析技术,在50份高代自交及回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20份形态学特征偏向花椰菜,30份呈花椰菜—黑芥中间类型的材料。细胞DNA含量检测(FLC)及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偏花椰菜的类型,DNA含量基本在2.24 pg · cell-1以下,染色体数在28条以下。经连续3年黑腐病病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高抗株系12个,抗性株系17个,占全部受试材料的14%。对其中3个(PFCN29 BC3-3-5、PFCN16-1 S2BC3-107和PFCN14-1 S1BC4-123)形态偏花椰菜且高抗黑腐病的植株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分别为花椰菜染色体组附加了2、7和8条黑芥染色体的异附加系材料。这些植株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作为育种桥梁材料,进一步获得黑腐病抗性的单体附加系或渐渗系。本研究表明通过体细胞杂交转育野生优异抗性资源,创新甘蓝类蔬菜育种种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编,已于2002年9月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下卷,1~6章为上卷,包括根菜类、白菜类、芥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及葱蒜类,计2263个品种,1347页;7~12章为下卷,包括瓜类、茄果类、豆类、薯芋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计2550个品种,1177页。入志的品种中,地方品种占90%  相似文献   
37.
研究返青成活期、瘤茎膨大始期和盛期茎瘤芥叶片受损对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叶面损伤对茎瘤芥瘤茎形状、茎瘤芥产量、植株大小等有影响且规律性明显;叶片受损程度越大,受损时间越迟,影响越大。完全展开的叶片受损后对茎瘤芥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要低于未完全展开的叶片,完全展开叶全部受损后,未完全展开叶再受损影响更大,而且随着叶片受损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推迟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38.
以甘蓝型油菜和黑芥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并结合胚培养合成了A、B、C三基因组杂种。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B基因组染色体以0.41~0.90的频率形成同配二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以4.25~5.94频率形成二价体,B基因组与A、C基因组间形成异配二价体的频率在0.96~1.65之间,B基因组与A、C基因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分离极不规律;B基因组染色体分离表现为多样性,2∶6极端分离方式以19%的比例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非四分孢子都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极端异常的减数分裂是导致花粉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以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与埃塞俄比亚芥进行了正反杂交。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的种间可交配性很低,但在反映可交配性强弱的各个性状上,基因型间的差异显著。甘蓝型油菜作母本时,受精频率和结角率都较反交为低,在获得杂种种子和杂种植株上明显优于反交。约2/3的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低生活力杂种种子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能萌发形成植株,反交的萌发率几乎为零。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的F_1植株能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与埃塞俄比亚芥回交不亲和。由于种间杂种F_1植株群体中常出现大量的母型植株,且获得的真杂种种子出苗率又很低,因此提出以F_1杂种植株数为基准的可交配指数来衡量种间可交配性高低。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