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4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利用掺杂稳定固定剂的沉积物样品进行cu、zn的热力学吸附,考察铁氧化物类、有机质类、黏土矿物类及磷酸盐类等11种物质的掺杂对沉积物样品吸附cu、zn热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掺杂材料中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二铵可同时提高沉积物吸附cu、zn的能力,其中Cu的最大吸附量提高70%~130%,Zn的最大吸附量提高150%以上,说明羟基磷灰石和磷酸氢二铵可望用作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的稳定固定剂。  相似文献   
62.
在对橡胶树转录组进行测序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植物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巴西橡胶树APX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HbAPX.该片段包含1个858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5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根皮苷氧化物POP2是苹果汁加工过程中由酶促氧化生成的一种多酚氧化物,对果汁的褐变和劣变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多酚氧化酶氧化根皮苷反应体系的建立,POP2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表征,探讨根皮苷氧化物POP2合成条件与反应历程,为苹果汁中POP2的检测分析,及弄清其对果汁褐变和劣变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H、温度、底物浓度3个单因素试验建立根皮苷酶促氧化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乙醇溶液对酶促反应的促进作用和反应历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根皮苷酶促氧化过程中根皮苷、中间产物及POP2含量的变化,通过乙酸乙酯萃取、无水乙醇除盐、重结晶等方法对氧化产物POP2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质谱(ESI-MS)和红外光谱(IR)对POP2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根皮苷酶促氧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 6.5、35℃、底物浓度3 mg?mL-1,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水乙醇均能显著提高根皮苷酶促氧化速率,当添加浓度为20%时,可提高反应转化率,最大为2.4倍;根皮苷反应液随时间的变化颜色也发生改变,反应刚开始溶液颜色呈微黄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颜色逐渐从亮黄色变为橙黄色,最终产物的颜色为橙红色;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根皮苷酶促氧化反应历程发现,当底物浓度为3 mg?mL-1,反应48 h时,根皮苷的转化率最大为90.2%,中间产物X1和POP1也基本接近痕量,POP2的积累量基本不再发生变化;通过乙酸乙酯萃取可以将反应液中残留的根皮苷除去,用无水乙醇除盐并经甲醇重结晶后,获得纯度为96.8%的POP2;经正离子模式ESI-MS分析,POP2的m/z为467,分子式为C21H22O12;IR结果发现POP2具有特征性的醚、氧化羧基、酮基及苯环官能团,与推测的根皮苷氧化物结构式吻合。【结论】根皮苷酶促氧化体系中的主要氧化物为POP2,可以根据POP2的含量高低建立苹果汁褐变和劣变的标志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_1M_1BC_(10),F_1M_3BC_(20),F_1M_4BC_(25),F_3M_1BC_(20)),采用SEM,XPS和FTIR表征方法分析了几种复合材料与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差异,比较了4种不同配比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去除性能,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的吸附材料对砷(Ⅲ)去除效率及吸附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物炭相比,炭、铁和锰不同配比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由61.0 m~2·g~(-1)增加到208 m~2·g~(-1),孔径变小,由23.7 nm下降到2.76 nm;碱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材料表面形成了MnOx、FeOx。与生物炭相比,4种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的动力学吸附量大小与去除率顺序依次为F_1M_4BC_(25)F_1M_3BC_(20)F_1M_1BC_(10)F_3M_1BC_(20)BC。F_1M_4BC_(25)(m铁∶m锰∶m炭=1∶4∶25)是去除砷(Ⅲ)最优的复合材料,在用量为0.016 g·m L~(-1)时,对砷(Ⅲ)的去除率可达82.6%,是生物炭去除率的2.3倍。研究表明,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去除水体砷污染的炭基材料。  相似文献   
65.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4种不同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F1M1BC10,F1M3BC20,F1M4BC25,F3M1BC20),采用SEM,XPS和 FTIR表征方法分析了几种复合材料与生物炭表面性质的差异,比较了4种不同配比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去除性能,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的吸附材料对砷(Ⅲ)去除效率及吸附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生物炭相比,炭、铁和锰不同配比的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由61.0 m2·g-1增加到208 m2·g-1,孔径变小,由23.7 nm下降到2.76 nm;碱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材料表面形成了MnOx、FeOx。与生物炭相比,4种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对砷(Ⅲ)的动力学吸附量大小与去除率顺序依次为F1M4BC25 > F1M3BC20 > F1M1BC10 > F3M1BC20 > BC。F1M4BC25(m铁∶m锰∶m炭=1∶4∶25)是去除砷(Ⅲ)最优的复合材料,在用量为0.016 g·mL-1时,对砷(Ⅲ)的去除率可达82.6%,是生物炭去除率的2.3倍。研究表明,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去除水体砷污染的炭基材料。  相似文献   
66.
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王雨  李银  胡羽成 《土壤通报》2017,(2):313-318
根据天津某铬渣堆周边地区的污染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取该区域3种典型含水介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填充土柱,开展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研究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铬溶液淋滤实验表明,Cr(VI)在粉土中的迁移速率最快,粉质黏土中次之,黏土中最慢。清水淋滤实验表明,吸附在含水介质中的铬会在清水淋滤作用下解吸并重新释放到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再次污染。根据土柱实验结果获得铬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中的弥散系数分别为1.87×10~(-4)m2d~(-1)、7.49×10~(-4)m2d~(-1)和1.17×10~(-4)m2d~(-1),渗透系数分别为8.60×10-6cm s~(-1)、2.14×10-5cm s~(-1)和1.34×10-5cm s~(-1),为模拟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模型提供实测参数,进而为地下水中铬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7.
九宫山土壤剖面中黏土矿物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智杰  董雪  张志毅  黄丽 《土壤》2017,49(4):795-802
以湖北省九宫山的4种垂直地带性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剖面层次的黏土矿物组合和铁、铝氧化物的特征,揭示山地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从以高岭石为主,逐渐变为以14.0?矿物、伊利石及三水铝石为主,有从1︰1型向2︰1型矿物过渡的趋势;不同层次的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和相对含量变化明显;土壤随垂直高程的升高,其中游离态铁、铝减小,非晶形和络合态铁、铝增加,各种形态铁、铝氧化物的总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68.
目前,重金属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已有的研究表明,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锰氧化菌能修复环境中的Mn(Ⅱ)污染及生产锰氧化物(简称生物锰氧化物);生物锰氧化物较化学合成氧化锰矿物结晶弱,粒径小,Mn价态高,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比化学合成锰氧化物更强的吸附、氧化和光还原溶解特性;生物锰氧化物能吸附Cu(Ⅱ)、Zn(Ⅱ)、Pb(Ⅱ)、Co(Ⅲ)、Cd(Ⅱ)、Hg(Ⅱ) 等多种重金属,氧化Co(Ⅱ)、 As(Ⅲ)、Cr(Ⅲ)、 U(Ⅳ)、 Ce(Ⅲ)等低价重金属离子,降解乙炔基雌二醇等有机污染物,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环境材料。  相似文献   
69.
稻田墒情监测是区域土壤墒情监测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监测方案。围绕土壤含水量监测和田面水层监测2个关键环节,提出了一套稻田墒情实时监测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田面有水层与无水层不断交替的墒情监测要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供实际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70.
以脂肪醇、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为原料,KOH为催化剂,合成相对分子质量1500、3000,链段排列方式为PO-EO和PO-EO-PO的聚醚,分别记为1号和2号;再以月桂酸或硬脂酸为酯化剂,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对聚醚进行酯化,得到12种聚醚酯类消泡剂。考察了反应时间、聚醚与酯化剂摩尔比和催化剂加量对消泡剂酯化率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40~160℃,聚醚、酯化剂摩尔比1.2:1,酯化时间7 h。用所得消泡剂处理渤海旅大5-2井口综合管汇油样,结果表明,以硬脂酸、自制2号聚醚为原料得到的聚醚酯类消泡剂具有最佳的消泡性能,消泡率为87.8%,优于一般有机硅类消泡剂(66.7%),稍弱于氟烃基硅油消泡剂(91.1%),应用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