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1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464篇
林业   1910篇
农学   1074篇
基础科学   976篇
  940篇
综合类   7592篇
农作物   752篇
水产渔业   609篇
畜牧兽医   2577篇
园艺   722篇
植物保护   726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991篇
  2011年   1084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1142篇
  2008年   1129篇
  2007年   1099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921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689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70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草莓营养价值高、口感酸甜、颜色鲜艳,因此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其含水量高,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腐败变质,因此合适的采后保鲜方式对提升草莓经济价值有重要作用.从采后生理学变化、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角度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草莓采后保鲜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草莓采后生理变化、采后不同的保鲜技术对草莓品质的影响,展望了未来草莓保鲜方式和研究方向,旨在延长草莓贮藏期,提高其经济价值,为草莓加工及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三氟甲吡醚乳油、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5.7%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8.3%甲氧虫酰肼悬浮剂、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和10%溴虫腈悬浮剂等7个化学药剂处理进行西兰花小菜蛾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7%乙基多杀菌素+28.3%甲氧虫酰肼防效最好,是首选药剂,其次是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0%三氟甲吡醚,此3个药剂处理后1 d的防效在82%以上,药后3 d的防效在92%以上,药后 7 d的防效在 94%以上;此4种药剂出口日本基准较高、安全性好、性价比高,适合出口西兰花的生产要求,建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93.
为探明连续施用沼液后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在浙江省桐乡市设置不施沼液和连续沼液施用时间为4、2 a的稻田样区各1个,并在各样区采集4个0~30 cm的土样,分析其土壤肥力主要指标。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pH比不施沼液的土壤pH显著降低;2)施用沼液4 a的土壤有机质含量(27.98 g·kg-1)、阳离子交换量(19.75 cmol·kg-1)、电导率(116.5 μS·cm -1)显著高于不施沼液土壤;3)施用沼液4 a土壤全氮(1.45 g·kg-1)、全磷(2.61 g·kg-1)、全钾(26.3 g·kg-1)、碱解氮(89.7 mg·kg-1)、有效磷(234.7 mg·kg-1)、速效钾(254.5 mg·kg-1)和NH4-N(48.40 mg·kg-1)含量均比不施沼液处理显著提高;4)施用沼液4 a处理的土壤C∶N∶P比为8.71∶1.00∶4.84,显著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稻田施用沼液4 a处理与不施沼液的C∶N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P比和N∶P比则低于不施沼液的土壤。在土壤肥力较高稻田上施用沼液导致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的累积以及C∶P、N∶P比的降低,稻田土壤可能存在养分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氮(N)沉降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氮磷释放和化学计量特征响应情况,为揭示亚热带高海拔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在未来大气N沉降的影响下养分循环的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以滇中亚高山高山栎林(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利用尼龙网袋法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开展模拟N沉降下高山栎林凋落叶、凋落枝原位分解试验,设置4个N沉降处理水平,分别为对照(CK,N 0 g/(m2·a))、低氮(LN,N 5 g/(m2·a))、中氮(MN,N 15 g/(m2·a))和高氮(HN,N 30 g/(m2·a))。测定不同处理凋落叶、凋落枝C、N、P残留率的变化,并分析N沉降1年后凋落叶、凋落枝及土壤中C、N、P含量以及C/N、C/P、N/P的变化,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对凋落叶、凋落枝和土壤C、N、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N沉降下,凋落叶、凋落枝的C、N、P释放模式分别为直接释放、富集 释放、缓慢释放,凋落叶C、N、P释放速率较凋落枝快。N沉降抑制了凋落物(叶、枝)中C、N、P的释放,与CK相比,N沉降1年后,凋落物C、N、P残留率分别增加了1.70%~10.15%,8.45%~23.96%,3.11%~15.78%。N沉降1年后,与CK相比,N沉降处理均增加了凋落物(叶、枝)和土壤中C、N、P含量,且对凋落物(叶、枝)C、N影响达显著水平;N沉降均降低了凋落物和土壤中C/N、C/P值,且对凋落物C/N影响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N沉降下,凋落叶和凋落枝C、N、P含量均与土壤中N、P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土壤P对凋落物化学计量的影响较大,土壤N次之,土壤C则影响最小。【结论】在大气N沉降的背景下,滇中区域高山栎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C、N、P养分释放受到了抑制,土壤中的N、P含量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及养分释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镉胁迫对大薸(Pistia stratiotes)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镉积累与分布特征,用不同镉浓度(0、10、25、50、75、100 μmol·L-1)的营养液处理大薸18 d,测定植株生物量、生长形态及其体内镉含量,并分析叶片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大薸生物量、冠径、叶片数、分株数和镉富集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镉含量和镉转移系数呈上升趋势,地下部镉含量、总镉含量、单株富集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各处理下,大薸地下部镉含量均大于地上部。当镉浓度>10 μmol·L-1时,大薸叶片细胞壁组分镉的占比最大(42.61%~46.91%),其次是细胞器组分(27.04%~39.72%)和可溶性组分(17.68%~26.06%)。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镉的占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细胞器组分则呈下降趋势。大薸叶片中镉主要以醋酸提取态为主(35.00%~59.06%),其次是氯化钠提取态(16.72%~26.45%)和水提取态(7.77%~33.22%)。研究表明:大薸通过根系固持、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避免严重镉胁迫损伤,通过醋酸提取态贮藏降低镉毒性和移动性;10~100 μmol·L-1镉处理18 d后,大薸可维持较高的镉富集量和较低的生物量,在进行镉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同时避免因其快速生长而引起水体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中龄林林木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杉木人工林培育的最佳施肥量与施肥配方。[方法]以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414”不完全处理(钾固定)、测土配方、测树配方以及微量元素平衡配方,共12种施肥处理。测定并分析施肥前后林木生长量变化及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施肥可有效促进杉木生长,其中处理10(N_土P_土K_土,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为140、370、60 g·株(-1))和处理6(N_2P_2K_2,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为240、 600、150 g·株(-1))和处理6(N_2P_2K_2,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为240、 600、150 g·株(-1))的林木生长效果最好。与CK(N_0P_0K_0)相比,处理10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量分别提高58.5%、68.2%和100%,处理6分别提高53.4%、59.7%和88.9%。杉木树高生长与磷肥施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施肥明显改变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施肥后不同处理各土层土壤C∶N、C∶P和N∶P变化区间分别为6.83~15.16、25.42~108.84和2.78~11.63。磷是影响研究区土壤生产力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处理10效果显著,表层土壤的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比CK提高37.33%、12.8%和37.5%,中层和深层土壤的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也都显著高于CK。[结论]测土配方施肥在促进杉木林木生长和改善林地土壤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效果,且肥料利用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农林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普遍存在的专业发展定位大而全、学科方向凝练不够、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立足于学校"农业"特色,构建了以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为专业特色的农科化学人才培养体系。以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为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天然产物化学兴趣"为导向,以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实践基地为依托,以科研平台—大创项目—技能竞赛为全面保障的教学体系,形成了教学—科创—实践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让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从学科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培养,呈现连贯性、系统性和方向性,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农科化学人才。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分析连作条件下云南省3种植烟土壤(红壤、水稻土、紫色土)的化学性状指标及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旨在进一步剖析烤烟连作障碍机制,指导烤烟种植布局优化.结果表明,连作5年导致3种植烟土壤的化学性状和酶活性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pH值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降低,而脲酶、磷酸酶活性增强.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种植烟土壤的部分化学性状指标与酶活性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pH值、全钾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全磷、有效磷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蔗糖酶、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或P<0.01),脲酶活性与pH值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磷酸酶活性与pH值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与全磷、有效磷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总体而言,3种植烟土壤经连作5年后,以紫色土的化学性状和酶活性变化幅度最小,对连作的响应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999.
化学调控对干旱后棉花冠层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干旱后棉花化学调控增产稳产的可行性,通过模拟田间干旱,采用裂区设计,探究化学调控下干旱后棉花冠层时空分布及产量变化。主区设置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副区设置干旱后复水3 d、6 d、9 d喷施低量缩节胺及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喷施缩节胺显著提高棉花籽棉产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冠层中上部比叶重及各部位平均叶簇倾角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C),显著降低冠层下部、上部叶面积指数,并随喷施时间的提前效果更显著。化学封顶显著增加冠层中下部比叶重、下部叶面积指数、上部叶面积指数及各部位TC。干旱后复水6 d喷施缩节胺,采用化学封顶,棉花SPAD值和比叶重较高,叶面积指数分布均匀,叶片保持直立,冠层整体通风良好,棉花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00.
在西伯利亚鲟苗种开口驯化阶段,无论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天然饵料或混合饲料进行驯化,都会有一定比例苗种出现不摄食或摄食不良现象,进而出现相当数量的弱苗。传统上常采用以混合饲料重新进行驯化,但驯化效果不理想,有大量弱苗会因饥饿或营养不良而死亡,给苗种培育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用人工配制黏性饲料,并改变投饵方式进行史氏鲟弱苗强化试验,试验中弱苗成活率达82.3%,取得较为理想的强化驯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