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1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625篇
林业   745篇
农学   604篇
基础科学   443篇
  1062篇
综合类   3920篇
农作物   391篇
水产渔业   191篇
畜牧兽医   813篇
园艺   409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44篇
  2014年   429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481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552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使得襄阳市减量化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基于直接、间接系数法,本文测度了各类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总量及其变化趋势,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8年期间,襄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经济规模、土地结构、人口规模是襄阳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决定性因素,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增长保持较强的负向效应;(3)近年来,襄阳市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状态整体是保持弱脱钩关系,碳排放的增长速率略低于经济增长的速率。  相似文献   
972.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大果木姜子Cinnamomum migao凋落叶养分分解的影响。  方法  于2017年1月,以药用植物大果木姜子人工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凋落叶清洗风干后装入分解袋中,每袋10.00 g。试验期间放置在不同施氮处理[对照(ck,0 g·m?2·a?1)、N1(5 g·m?2·a?1)、N2(15 g·m?2·a?1)、N3(30 g·m?2·a?1)]样地中,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于试验的3、5、7、9、11月采集凋落叶样品,测定凋落叶质量及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氮沉降对大果木姜子凋落叶养分释放动态影响。  结果  凋落叶分解试验结束时,各施氮组凋落叶质量损失率整体小于ck,凋落叶残留率整体大于ck,且N2与ck差异不显著,N2、N3差异显著(P<0.05),ck、N1、N2、N3凋落叶分解95%时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973、3.626、3.285、3.671 a;各处理凋落叶碳质量分数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全氮质量分数整体上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磷与全钾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似,为分解初期下降,之后整体上升,最后趋于平稳;各处理凋落叶碳、全磷、全钾残留率总体呈降低趋势,全氮残留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分解各时段各施氮处理碳残留率均显著高于ck (P<0.05);随着时间推移,ck处理氮的残留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施氮处理的氮残留率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整个分解过程中各施氮组碳氮比均小于ck,且分解前期与ck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添加氮不利于大果木姜子凋落叶的分解及养分的释放,且施氮越多抑制分解作用更显著。图4表1参33  相似文献   
973.
974.
为了探究水稻垄作栽培和稻鱼鸡共生模式的结合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总结前人垄作栽培、稻鱼和稻鸡共生模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水稻垄作栽培养鸡养鱼的种养结合技术,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养鱼(RF)、水稻垄作养鸡(RC)和水稻垄作养鸡养鱼(RFC)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垄作稻鱼鸡共生模式下的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2年中RFC和RC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能够维持稳定,平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RF处理水稻产量、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降幅分别为29.98%、19.70%、484%、3.99%和5.74%,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2年中RFC、RC处理的茎、叶和穗的干物质平均积累量与CK处理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较RF处理均显著增加。RFC、RC和CK处理水稻茎和叶在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RF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56.23%、50.66%和54.15%,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慢于RF处理,并且维持叶面积指数在较高水平,平均增幅为41.38%、38.35%和38.23%。2年中RFC、RC和CK处理较RF处理均具有较高的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其中群体生长速率增幅分别为77.94%、70.29%和7669%,净同化率为40.07%、39.47%和38.87%,光合势为38.39%、35.49%和35.94%,进而为稻穗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形成奠定基础。综上可知,垄作稻鱼鸡共生和垄作稻鸡共生利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的提高,进而保证水稻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975.
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9,(9):22-24
为了确定南瓜栽培适宜的施肥方式,以蜜本类型南瓜为材料,研究了定植畦撒施、定植畦中沟条施、定植畦边沟条施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畦撒施肥料可以提高南瓜果实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定植畦中沟施肥则有利于提高南瓜的单果质量;定植畦边沟施肥则有利于提高南瓜单株果实数量和单株产量;定植畦边沟施肥和定植行底沟施肥可以促进南瓜生长后期的生长速率,并提高南瓜果实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南瓜高效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6.
为研究竹类植物不同部位叶片的生理活性并选出较高活性的叶片,对长节箬竹不同节、小枝和叶序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位于主枝顶端和第1节上的叶片生理活性较强,同一竹节的丛生枝条中边缘小枝的叶片生理活性较强,同一小枝中从顶端往下完全展开的第2~6个叶片生理活性均较强。以上结果可作为竹类植物叶片指标评价的采样依据。  相似文献   
977.
【目的】了解早实核桃新品种‘农核1号’的光合特性,为该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早实核桃‘农核1号’为试材,采用Li 6400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_s)及主要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农核1号’叶片P_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9:00,峰值达15.67 μmol/(m^2·s)。11:00—19:00,P_n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一天当中P_n及其他光合参数在不同时段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_n与T_r在13:00—19:00呈极显著正相关;P_n与G_s在各时段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_n与C_i在7:00—9:00呈极显著负相关,在9:00—13:00呈不显著正相关,在13:00—19:00呈不显著负相关。光响应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农核1号’叶片的LCP较低且LSP较高,分别为53.84和752.16 μmol/(m^2·s),说明‘农核1号’对弱光照较为敏感,适应性强。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00—9:00主要环境因子PAR对‘农核1号’叶片P_n的影响大于G_s,两者均表现正效应;9:00—13:00各指标按照对叶片P_n的影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C_i、WUE、G_s,C_i表现负效应,G_s和WUE表现正效应;13:00—16:00主要光合参数G_s对叶片P_n的影响大于C_i,G_s表现正效应,C_i表现负效应;16:00—19:00主要光合参数WUE对叶片P_n的影响大于T_r,两者均表现正效应。【结论】在生产上引种和栽培‘农核1号’时,应注意扩大株行距,保持通风透光,从而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978.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试验区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SS)、免耕(MG)及常规耕作(CK),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样,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渗透速率及土壤孔隙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土壤容重及含水量均表现为SS>CK>MG;土壤入渗特征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渗透率>稳定入渗率;土壤入渗速率及累计入渗量表现为SS>CK>MG;土壤孔隙度以SS处理下最高且随着月份的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初始入渗速率和渗透总量对不同耕作方式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考察东北黑土区农田耕作效应与缓解黑土地退化的评价指标。由综合得分可知,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性能优劣表现为SS>MG>CK。综上,深松耕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渗透能力;免耕更有利于水分的保持,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979.
湖南多措并举,大力促进生猪产能恢复。据省农业农村厅数据,连续6个月,全省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呈增长态势。至3月底,全省生猪产能建设已有48个项目陆续投产,新增生猪产能170万头。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各级把生猪稳价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省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各市州下达年度生猪最低出栏量,市州将生产任务分解到县市区。  相似文献   
980.
选用正常掌状叶和鸡脚叶2种叶型的棉花近等基因系作为材料,分别在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测定主茎功能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及2种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并对各项测定指标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选育棉花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正常叶棉花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鸡脚叶;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时期正常叶总叶绿素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均高于鸡脚叶;蕾期和花铃期,正常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鸡脚叶;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与单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鸡脚叶相比,正常掌状叶棉花叶片光合色素含量、2种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等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转运与积累,是其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