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69篇
  免费   826篇
  国内免费   2327篇
林业   1075篇
农学   3709篇
基础科学   825篇
  1312篇
综合类   10205篇
农作物   2204篇
水产渔业   766篇
畜牧兽医   4181篇
园艺   1313篇
植物保护   732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802篇
  2022年   718篇
  2021年   842篇
  2020年   801篇
  2019年   924篇
  2018年   487篇
  2017年   705篇
  2016年   876篇
  2015年   902篇
  2014年   1235篇
  2013年   1103篇
  2012年   1519篇
  2011年   1646篇
  2010年   1558篇
  2009年   1536篇
  2008年   1706篇
  2007年   1395篇
  2006年   1240篇
  2005年   1189篇
  2004年   914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569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74年,Tissiers利用SDS凝胶电泳技术首次证明,热应激能诱导果蝇体内产生一组蛋白质,他把因环境温度升高诱导细胞合成的这组蛋白质,称为热激蛋白(HSPs)。HSPs是动物在不良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任何应激均可诱导机体的HSPs合成增加,它能使动物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护机体不受或少受损害。有研究表明,HSPs在正常细胞内也有表达。HSP70家族成员众多,它们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种属间同源性高,可分为热诱导型和非热诱导型。  相似文献   
62.
RHD(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RHD)是家兔和野兔的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以潜伏期短(24~48小时)、死亡率高(60%~90%)、肝和肺等实质器官的出血为特征.目前,所有已测的兔的品种(系)都表现出对该病的易感性,但在自然条件下,RHDV只感染年龄较大的家兔,2月龄以下的仔兔自然感染时一般不发病[1].  相似文献   
63.
猪的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很低 ,通过直接选择进展不大。长期以来 ,猪的繁殖性状遗传改良仅限于杂交。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 ,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单基因或QTL的鉴别 ,使得MAS成为了可能。本文将从杂交利用、选择试验以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作一综述。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heterosis)是美国玉米遗传学家G H Shull在 1 91 4年提出的 ,主要是指杂种在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适应力和抗病力等方面超过亲本均值的现象。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认为杂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这种提高 ,也称为杂种…  相似文献   
64.
弓形虫P30基因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 P30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SAG1 ,其约占速殖子总蛋白量的 5 %,SAG1对虫体侵入宿主细胞及其毒力具重要性 ,并有高度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 ,被用于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和弓形虫感染的分子诊断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促卵泡生成素受体基因的SNP对牛双胎性状的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秦川牛和荷斯坦奶牛的双胎母牛和单胎母牛为实验材料,以牛的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作为标记牛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用SNP法进行了多态检测。结果发现,在秦川牛的双胎母牛中突变率为60%(6/10),而在单胎母牛中突变率为20%(2/10);在荷斯坦奶牛中,双胎母牛突变率为31.25%(5/16),单胎母牛突变率为6.67%(1/15);由此可见双胎牛和单胎牛二者之间FSHR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的突变率差异明显。这表明选择FSHR基因的10个外显子有可能作为双胎性状的候选基因。经序列分析发现在FSHR基因的第1506个碱基发生了突变(T→C),但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9.
分子间的作用及其结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些分子间的作用无法的用范德华力、氢键、介电常数、偶极矩等化学基本理论来加以解释,引入控制论的方法对这些分析间的作用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选择性分析间引力很可能是分子是最强的物理作用,而分子间的化学作用亦与分子间的结构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