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AIS)瘀毒病机的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方对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用凝血酶合并缺氧损伤PC12细胞,模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体外细胞模型。(2)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解毒化瘀方含药血浆组和PD98059组(MEK抑制剂组),应用荧光定量实时RT-PCR方法检测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PCR结果提示:模型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MEK1、PAR-1及ERK1/2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解毒化瘀方组和PD98059组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解毒化瘀方以凝血酶为作用的分子靶点,能够显著降低ERK1/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体外细胞模型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72.
<正>板蓝根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原植物形态:2年生草本,株高40~120cm。主根长圆柱形,肉质肥厚,灰黄色。茎直立略有棱,上部多分枝,稍带粉霜;基部稍木质,光滑无毛。基生叶有柄,叶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蓝绿色,肥厚,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或略有锯齿;茎生叶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白粉,先端尖,基部耳垂形。半抱茎,近全缘。复总状花序,花黄色,花梗细  相似文献   
73.
元中 《花卉》2009,(9):44-44
茄子是健康食物,中医药学早有定论:性凉,味甘,入胃,肠经,功能清热凉血,消肿解毒,宽肠通便,对于大便秘结、痔疮出血、皮肤疮疤者仃食疗作用。但对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容易拉肚子的人,则不宜多食。  相似文献   
74.
苣荬菜属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取麻菜。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及铁、铜、镁、锌等元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祛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近年来,作为野生蔬菜消费者对苣荬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单靠野生采集  相似文献   
75.
幼龄绵羊弥漫性坏死性口膜炎是由坏死杆菌侵袭幼龄绵羊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在潮湿多雨的夏季易发生,主要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潜伏期1~3 d.幼龄绵羊发病后具有症状重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的特点.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薛玉霞 《新农村》2014,(11):22-22
苦荬菜又名苦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荬菜原为我国野生植物,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苦荬菜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正>大黄古称"将军",或称"锦纹大黄",其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为攻积导滞,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源于此,本人在小尾寒羊温热病诊疗工作中,尤其热衷于对其诸多功效的临床实践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辨证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应用病症1.1治热积治疗小尾寒羊热结便秘,如三承气汤依据"痞、满、燥、实"四症,通过配伍构成泻下峻剂、轻剂及缓剂,其药物组成中均包含大黄  相似文献   
78.
黄连解毒汤原载于唐《外台秘要》,由黄连(9g)、黄柏(6g)、黄芩(6g)、栀子(9g)4味药组成,为清热解毒代表方。可治疗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有较强的苦寒清热解毒功能,适用于各种急性热毒病或各种急性炎症,亦有治疗急性传染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除有原载的泻火解毒功效外,  相似文献   
79.
中药大黄抗新城疫病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药大黄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滋阴凉血等作用。大黄的有效成分经乙醇提取,然后在鸡胚上研究其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大黄提取液对新城疫F48E8毒株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应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由茵陈、龙胆、甘草、大黄及栀子组成的中药保肝解毒汤对铜中毒欧鳗消化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健康欧鳗胃、肠的蛋白酶活性分别是肝的22.69倍和56.00倍,肝淀粉酶活性则分别是胃的1.90倍和肠的2.56倍;(2)铜中毒可致胃、肠、肝的蛋白酶活性分别上升了173.27%、658.26%、1014.29%,淀粉酶活性分别上升了236.44%、1656.89%、485.21%;(3)保肝解毒汤对铜中毒欧鳗各消化器官中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降低作用。表明中药保肝解毒汤对铜中毒欧鳗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具有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