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6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41.
【目的】探究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幼虫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移取1日龄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1 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饲喂不添加α-亚麻酸的基础饲粮,4组为处理组,分别饲喂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2%、0.04%、0.06%和0.08%的饲粮。按照室内蜜蜂幼虫饲养方法,将1日龄幼虫用移虫针移至温度适宜的加入200 μL饲粮的24孔细胞培养板内,培养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33℃,相对湿度55%),试验期间每天更换饲粮。饲养至第6天末或第7天初,幼虫开始有直立或排便现象时,将幼虫转移至提前铺好灭菌纸的24孔细胞培养板内准备化蛹。从饲养第1天开始,每天检查并记录幼虫和蛹的死亡数量,并将死亡个体及时移除,直至未死亡的蛹全部羽化新蜂,记录成功化蛹和羽化新蜂个体数量,统计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各组分别取5、6和7日龄幼虫测定抗氧化、免疫、脂质代谢指标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2%和0.04%时,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高于与其他处理组(P<0.05),而工蜂幼虫血淋巴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4%时,工蜂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粮中α-亚麻酸的添加水平为0.02%、0.04%和0.06%时,6日龄工蜂幼虫的溶菌酶(lysozyme)和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4%时,6日龄工蜂幼虫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4%时,5和7日龄工蜂幼虫lysozymePO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饲粮中α-亚麻酸添加水平为0.08%时,lysozyme相对表达量会显著降低(P<0.05)。【结论】α-亚麻酸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幼虫抗氧化活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影响,幼虫饲粮中α-亚麻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02%—0.04%。  相似文献   
42.
为促进通过提高油菜种子亚麻酸含量途径增加中国人群亚麻酸的摄入量,提高健康水平的工作进程。结合文献资料,在剖析开展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的意义、可行性、难点及可利用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油菜高亚麻酸育种策略与技术途径。在工作实践中,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建并完善"油菜高亚麻酸种质的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开展油菜高亚麻酸种质资源筛选和高亚麻酸育种取得良好成效:油菜种质资源的整体亚麻酸含量、具有较高亚麻酸含量种质的百分比率、亚麻酸含量最高值、亚麻酸含量15%的种质数量均明显增加;获得一批亚麻酸含量大于15%(最高含量达21%)的甘蓝型油菜非转基因种质,育成高亚麻酸的不育系和恢复系;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种‘秦杂油7号’通过国家品种登记;2个亚麻酸含量15%左右的杂交种正在申请品种登记。发现在A02、C02及A06染色体上存在多个与亚麻酸显著关联SNP位点。提出开展基础机理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高亚麻酸种质资源创新、综合评价和利用研究,构建高亚麻酸育种体系,规化高效保优栽培技术路线,开展油菜籽加工技术、抗氧化研究,构建标准体系等6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43.
α-亚麻酸(ALA)是哺乳动物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成员,在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雄性动物生殖系统,ALA通过代谢生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进而对生殖系统发挥调控功能。采用WST-1、JC-1以及RT-PCR等方法研究AL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的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体系中添加10,50,100,200,400μmol/L的ALA,处理24 h可以显著提高TM3细胞活力(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的ALA处理24 h可以促进TM3细胞增殖,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抑制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P0.05),促进类固醇代谢相关基因StAR表达(P0.05)。这说明在体外培养体系中添加ALA可以增加TM3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和StAR基因表达,抑制Caspase-3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4.
亚麻酸是胡麻脂肪酸组成的主要成分,也是胡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为深入研究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规律,基于6个世代遗传群体(P_1、F_1、P_2、B_(1:2)、B_(2:2)、F_(2:3)),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胡麻亚麻酸含量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在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控制中具有重要贡献;B_(1:2)、B_(2:2)和F_(2:3)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59%、46.95%和53.9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60%、19.35%和14.43%;通过群体品质分析,筛选出高亚麻酸材料15份,高含油量材料7份,这些优异材料为胡麻品质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美国医学博士戴伯格教授、荷兰科学家纳尔森博士等经多年辛苦研究后发现,α-亚麻酸(w-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抗病力,预防心脑血管病……使人少生病或不生病。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郑重发表声明:  相似文献   
46.
牧场放养被认为是肉类中α-亚麻酸(ALA)和其它生物活性成分的好的来源,葡萄牙研究者用实验评价了限制饲喂谷类而在豆类牧场放养对鸡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他们对鸡采食谷物进行不同程度的限饲(100%,75%,50%和不限制),试验组饲养在无地板的苜蓿牧场的鸡栏中,对照组饲养在相似位置,但没有机会进入牧场。  相似文献   
47.
利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亚油酸与亚麻酸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试验共设8个处理,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为0∶0、10∶0、8∶2、6∶4、5∶5、4∶6、2∶8和0∶10 ,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亚油酸与亚麻酸混合物的添加水平为发酵底物干物质的5 %,未添加脂肪酸组为对照。结果表明,所有组合均显著降低产气量和甲烷生成量(P<0 .05) ,且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效果增强。亚麻酸比例超过40 %时显著升高发酵液的pH(P<0 .05) ,所有处理对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均未产生影响;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着亚麻酸比例的提高而升高,亚麻酸单独添加显著高于亚油酸单独添加(P<0 .05)。随着亚麻酸比例的升高,丙酸比例显著提高。由本研究结果可知,不饱和脂肪酸降低甲烷的生成与不饱和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49.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抑制瘤胃细菌、真菌、原虫对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后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精粗比为3:7,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量3%的亚油酸和3%的亚麻酸,每组设置5个重复,同时再设立4个组:对照组及抑制原虫、细菌、真菌组。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24 h产气量和气体中的甲烷(CH4)含量、瘤胃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长链脂肪酸(LFA)组成。结果表明:①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和原虫生长后产气量显著降低,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后CH4产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原虫生长后CH4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产气量均显著降低,且抑制原虫后CH4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②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影响了体外瘤胃发酵液pH和MCP浓度(P<0.05),添加亚油酸对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丁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1:0、C12:0、C13:0、C14:0、C14:1n5、C15:1n5、C16:1n7、C16:0、C18:3n3、C18:2n6c、C18:0、C20:2n6、C20:3n6、C20:1、C20:3n3、C20:0、C21:0、C22:6n3、C22:2n6、C22:0浓度(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2:0、C13:0、C14:0、C15:0、C16:1n7、C16:0、C17:0、C18:3n6、C18:3n3、C18:2n6c、C18:1n9t、C18:0、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C20:2n6、C20:1、C20:0、C21:0、C22:6n3、C22:0、C23:0、C24:1n9、C24:0浓度(P<0.05)。由此可见,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CH4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能产生影响,原虫对产气量和CH4产量贡献最大,细菌对瘤胃液脂肪酸代谢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0.
尿素包合法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尿素包合法富集猕猴桃籽油中α-亚麻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尿素包合反应中温度、时间、溶剂配比等对产品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酸与尿素及溶剂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条件对α-亚麻酸含量有很大影响。当脂肪酸、尿素、95%乙醇质量比为1:3:7,包合温度为-15℃,包合时间为15h时,产品α-亚麻酸含量可达8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