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乙肝表面抗原S基因为载体,分别将肌肉生成抑制素(myostatin)N端基因片段(MSTN)和抑制素(inhibin)N端基因片段(INH)分别插入S基因编码的C端和第112~113氨基酸残基密码子之间,构建MSTN-INH融合表达质粒pVAX-SMI.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VAX-SMI构建成功.脂质体法将pVAX-SMI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蛋白成功在HeLa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52.
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S1S2S)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PRS-S1S2S的表达载体pYF9616,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首次将该基因导入苹果品种红爱佳中,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GUS阳性转化植株。随机取3株GUS染色阳性的转基因苹果植株经PCR扩增及RT-PCR检测证实该基因已整合入转基因苹果的基因组,并在转录水平得到了表达,ELISA检测证明在苹果植株中正确表达了乙肝表面抗原大蛋白基因。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探讨福建省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中医证型分布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HBV-GN组收集120例福建省HBV-GN患者,同时设对照组正常健康人群120例,分析两组的体质构成差异。HBV-GN组进行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HBV-GN组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对照组则以平和质、气虚质为主。两组体质构成存在差异(P<0.001)。(2)120例HBV-GN患者脾肾阳虚43例占35.83%;气虚血瘀33例占27.50%;肝肾阴虚21例占17.50%;肝胆湿热18例占15.0%;肝郁脾虚5例占4.17%。(3)HBV-GN组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组间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福建省HBV-GN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多见,HBV-GN组辨证分型以脾肾阳虚型和气虚血瘀型多见,气虚质和阳虚质与脾肾阳虚证和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5.
ELISA法与FQ-PCR对HBV三种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与评价联合检测乙型肝炎HBeAg和Pre-S1Ag、HBV-DNA等血清免疫标志物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对619例疑似或确诊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进行乙肝免疫标志物HBeAg、Pre-S1Ag和HBV-DNA的联合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HbeAg检测为阴性时,不能完全表明患者乙肝病毒复制终止或病毒血症的消失;血清Pre-S1Ag检测结果有助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也可以作为乙肝病毒DNA复制的指标之一;而FQ—PCR检测血清HBVDNA结果则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体血清滴度较低时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56.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入番茄,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以及PCR-S0uthern检测,证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已转入番茄基因组中.这为番茄乙肝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研制经济方便的新型乙肝植物口服疫苗是全球控制乙型肝炎的现实要求。研制乙肝植物口服疫苗遇到的一个主要的困难是HBsAg基因在受体植物中的表达量低。香蕉是植物口服疫苗理想的受体。因此,以香蕉为受体,进一步提高HBsAg基因表达量的研究非常必要。从pBIL2载体上克隆了香蕉果实特异表达的BanLec启动子,并引入了HindⅢ、BamHⅠ酶切位点;利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YEPFLAG-HBS获得了HBsAg基因;通过BamHⅠ酶切位点,利用T4DNA连接酶连接了BanLec启动子和HBsAg基因,形成BanLec-HBsAg连接片段;再把该片段通过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插入pCAMBIA2300植物表达载体,成功构建香蕉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下的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8.
生长抑素基因疫苗pcS/SS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 PCR扩增得到的 pc MV- S中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 S基因亚克隆到 p UC18中 ,构建成 p U S质粒 ,再将化学合成的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SS)基因单链复性 ,融合到 S基因编码区的第 2 2 5个氨基酸位点之后 ,构建成 p US/SS质粒 ,然后将 S/ SS融合基因亚克隆到 pc DNA3.1(- )中 ,构建成 S/ SS融合表达质粒 pc S/ SS。采用脂质体包裹法将 pc S/ SS质粒转染 He L a细胞 ,用 SDS- PAGE和 EL ISA分析表明 ,S/ SS融合基因在转染后 72 h和 G4 18选择 2周后的细胞中均获得表达 ,融合蛋白具有 SS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9.
畜禽类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红  姚火青 《畜牧与兽医》1993,25(3):113-113,130
用反向间接血凝(RPHA)和ELISA检测了乳牛、黄牛、水牛、牦牛、绵羊、猪和鸡等7种畜禽血清中的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人乙肝e抗原(HBeAg;并用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确证RPHA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在上述畜禽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自然携带率都很高,二者均为阳性的双阳性率也很高,表明在畜禽中可能存在一种与人乙肝病毒(HBV)抗原密切相关的类HBV,进一步阐明其本质,在HBV流行病学和防制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0.
以纯化的狂犬病病毒2μg/mL包被酶标板,将乳糖、麦芽糖、蔗糖和海藻糖分别以5%(W/V)的终浓度加到1%BSA+4%PEG的PBS中,所制备的溶液作为封闭剂,研究其对于37℃贮存板的稳定性,从中选取最佳的封闭剂组合,并研究其对于乙肝表面抗原、猪瘟病毒E2抗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nsp2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在包被状态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以1%BSA+4%PEG+5%蔗糖的PBS溶液的封闭效果最佳,该封闭剂对于乙肝表面抗原、猪瘟病毒E2抗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nsp2基因原核表达产物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