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8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8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小鼠肝炎病毒以不同途径感染4个品系小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鼠肝炎病毒A59株以滴鼻、灌胃、腹腔注射3种途径人工感染近交系小鼠(BALB/c小鼠、C57BL小鼠)、免疫缺陷小鼠(NIH—Ⅲ小鼠、BALB/c—nu/nu小鼠),接种病毒后3、5、7、14、21、28d分别取各鼠的肝脏,提取肝脏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腹腔注射病毒的小鼠在肝脏中能最早检测出病毒,其次是灌胃,滴鼻则最晚;另外,近交系小鼠及免疫缺陷小鼠感染后3d在肝脏中检测出病毒,而转基因小鼠则在感染后7d在肝脏中检测出病毒。  相似文献   
792.
为研究不同免疫增强剂对禽戊型肝炎病毒(aHEV)ORF2蛋白的免疫效果影响,研究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aHEV ORF2蛋白,纯化后与弗氏佐剂按1∶1等体积混合制备亚单位疫苗。将9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15只。ORF2蛋白组单纯免疫YT-ORF2蛋白,ORF2蛋白+弗氏佐剂组免疫YT-ORF2蛋白+弗氏佐剂,AB101组免疫YT-ORF2蛋白+弗氏佐剂+AB101,AB106组免疫YT-ORF2蛋白+弗氏佐剂+AB106,AB506组免疫YT-ORF2蛋白+弗氏佐剂+AB506,空白对照组免疫生理盐水,分别在21、28、42日龄三次免疫SPF鸡。采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不同免疫组SPF鸡的aHEV抗体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IL-2、IL-4、IFN-γ 3种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并测定体重和器官发育指数。结果显示:原核表达获得分子量为72 ku的ORF2蛋白,AB106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B106和AB506免疫增强剂可引起CD4+和CD8+T细胞比重显著增加并上调I...  相似文献   
793.
为建立同时检测鸭甲型肝炎病毒3型(DHAV-3)和鸭圆环病毒(DuC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根据NCBI中收录的DHAV-3 VP1和DuCV cap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DHAV-3和DuCV的双重荧光定量PCR,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并采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不与其他常见鸭病原发生交叉反应,对DHAV-3和DuCV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3.8 copies/μL和7.3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从65份临床样品中分别检出DHAV-3和DuCV阳性样品11份和28份,与现有地方标准符合率分别为95.4%和90.8%。研究表明,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DHAV-3和DuCV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94.
2021年在产蛋种鸭上共分离到3株鸭肝炎病毒,1株分离自临邑农户父母代产蛋鸭(1型和3型混合毒),另2株分别分离自益客集团肥城3场和肥城1场。本试验拟通过鸭肝炎病毒疫苗免疫攻毒,以期验证鸭肝炎病毒是否会引起产蛋鸭产蛋下降和不同免疫方式能否提供免疫保护。经过实验证明,分离产蛋鸭的鸭肝炎1型野毒株可造成产蛋高峰鸭群产蛋下降,并引发种鸭自然换羽;活苗加油苗的免疫方式可提供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95.
【目的】 探究芒果苷(mangiferin,Man)对鸭甲型肝炎病毒1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1,DHAV-1)致鸭胚肝细胞(DEHCs)炎性损伤的影响。【方法】 从14日龄SPF级麻鸭鸭胚肝脏组织分离原代DEHCs,用含不同浓度芒果苷(0、5、10、20、40、80和160 μmol/L)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通过CCK-8法检测其安全浓度范围;用安全浓度的芒果苷培养DEHCs 12、24和48 h后,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判定芒果苷对DEHCs的毒性作用。将DEHCs分为对照组(Mock)、模型组(Model)、芒果苷组(Man10、Man20和Man40)和利巴韦林组(Rib),每组3个重复,所有组细胞血清饥饿培养12 h后,Mock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养基,Model、Man10、Man20、Man40和Rib组用DHAV-1(MOI=1.0)攻毒2 h后,Model组更换为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Man10、Man20、Man40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0、20和40 μmol/L芒果苷,Rib组添加1 μmol/L利巴韦林。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免疫荧光(IF)法检测DHAV-1在各组DEHCs中的分布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LRP3/Pro-Caspase1/IL-1β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提取2日龄SPF麻鸭的新鲜全血,分离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uPBMCs),duPBMCs分组及处理同DEHCs,ELISA法检测各组duPBMCs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和IL-1β的含量。【结果】 与0 μmol/L芒果苷组相比,80和160 μmol/L芒果苷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因此5~40 μmol/L芒果苷为处理DEHCs的安全给药浓度。20和40 μmol/L芒果苷处理48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显著低于处理12和24 h (P<0.05),20和40 μmol/L芒果苷处理12和24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显著高于5和10 μmol/L芒果苷处理(P<0.05),各浓度芒果苷处理48 h细胞上清液中LDH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故48 h为最适处理时间。与Mock组相比,Model组DEHCs中CAT、T-AOC、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DEHCs中MDA含量、T-NOS活性、DHAV-1拷贝数、DHAV-1阳性率、NLRP3表达量及duPBMCs中IL-8、IL-1β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Man10、Man20和Man40组DEHCs中CAT、T-AOC、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DEHCs中MDA含量、T-NOS活性、DHAV-1拷贝数、DHAV-1阳性率、NLRP3表达量及duPBMCs中IL-8、IL-1β分泌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芒果苷可通过增加抗氧化能力、降低DHAV-1的复制水平、抑制NLRP3通路的激活、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抗DHAV-1感染DEHCs造成的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796.
为了解甘孜州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相似性和遗传进化关系。本试验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方法对采集于2018—201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藏猪主要养殖区域4个县10个藏猪养殖场的229份藏猪粪便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对全部阳性样本进行ORF2基因部分片段扩增测序,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猪粪便HEV核酸阳性率为16.59%(38/229,95%CI=12.00%~22.10%),猪场HEV阳性率为70%(7/10,95%CI=34.8%~93.3%);38个ORF2基因片段彼此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6.1%~100.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9.6%~100.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所有阳性毒株均为基因4型,且与人源HEV毒株亲缘关系近。结果表明甘孜州藏猪中存在一定程度的HEV感染,与人源HEV毒株遗传关系近,相关部门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HEV感染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797.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属的最新成员,于2015年首次在德国牛血清中发现。目前已在7个国家发现了这种病毒,分为2个基因型和8个亚型,仅中国就存在至少4种牛丙型肝炎病毒亚型。牛丙型肝炎病毒宿主为牛科动物,具有嗜肝性,可引起牛的急性或持续性感染,给畜牧业的发展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牛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全长约8.8 kb,包含5'-端和3'-端非编码区及1个编码2 779个氨基酸的长开放阅读框(ORF),其中5'-端非编码区中存在核糖体进入位点。牛丙型肝炎病毒在牛群中呈高度流行趋势,已知检测方法主要为分子生物学诊断中的巢式PCR及免疫学诊断方法中的荧光素酶免疫沉淀反应系统(LIPS);随着新发病毒的不断发现,巢式PCR方法无法满足高度变异的牛丙型肝炎病毒,而已有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也存在交叉反应现象。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及其他治疗药物,养殖场缺乏对牛丙型肝炎病毒的重视及防控措施。因此,笔者从牛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防控等方面对国内外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国内对牛丙型肝炎病毒及其致病性的认知,为该病毒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