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46篇
  38篇
综合类   506篇
农作物   63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朱霞  王晓丽  胡勇  陈诗 《种子》2012,31(11)
实验以三七为试材,用PEG 6000模拟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研究了SA根际浇灌对三七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根际浇灌处理能有效地抑制渗透胁迫下膜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使质膜相对透性上升变缓,促进渗透胁迫下游离脯氨酸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提高,减轻了干早对三七幼苗的伤害,增强了其抗旱性.综合来看,250mg/L处理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不同消解方法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七中重金属铜的影响。[方法]以云南文山三七为材料,分析研究了干法灰化、湿法消解前处理样品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七中重金属铜含量的影响。[结果]干法灰化的最佳条件为灰化温度600℃、灰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测定出三七中铜含量为3.221μg/g。常压下湿法消解的最佳消解体系为HNO3-HClO4-H2O2;在此条件下,测定出三七中铜含量为3.721μg/g。[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简单准确、快捷,可用于三七中重金属铜的含量测定。云南文山三七粉中重金属铜含量符合国家《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83.
三七连作土壤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子龙  王文全  杨建忠  崔秀明 《土壤》2010,42(6):1009-1014
为明确三七连作的障碍效应,以不同连作年限及不同空间分布的土壤为基质,通过发芽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连作土壤对三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新土相比,连作土壤处理下三七种子萌发的最大速度加快,种子的发芽势变化不大,而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快速发芽期则明显呈降低或变短的趋势;②随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三七幼苗的成苗率和株高均显著下降(p0.05);③与根区外土相比,根区土和根区下土显著降低了三七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对种子萌发的最大速度也呈降低作用,但却使三七幼苗的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连作土壤对三七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均表现明显的障碍效应,化感(自毒)作用可能是造成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土三七不定芽直接发生与遗传稳定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三七叶片为外植体,在MS+6-BA2mg/L+NAA1mg/L培养基上直接生成不定芽,经MS+IBA0.2mg/L培养基诱导生根,多次继代培养、移栽,建立了土三七不定芽植株再生体系。用RAPD分析了野生土三七、连续3次继代试管苗和移栽苗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用选取的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清晰的88个条带,条带数在2~8条之间,平均4.4条。不同植株扩增获得的条带数目和带型一致,表明在所检测范围内继代培养和移栽未影响土三七DNA序列。所建立的直接再生程序可用于土三七试管苗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85.
采用45Ca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三七提取物对大鼠内脏器官细胞Ca2+内流与外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三七中提取的总皂苷和总黄酮对大鼠的心脏、肾脏、动脉平滑肌等内脏器官细胞钙通道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既能阻滞Ca2+内流,也能促进已流入细胞内的Ca2+外溢。与总黄酮相比,总皂苷的作用更强,其调控作用可与阳性对照药物Verapamil相比。这一结果提示皂苷和黄酮提取物具有钙拮抗作用,可能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86.
针对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三七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设计一种针式水蒸气输出装置,对消毒针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土槽试验进行验证。通过Fluent软件对消毒针内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消毒针出口流速、压力增大,出口温度无明显变化。土壤热传导试验表明,在5 min内即可将土壤加热到90℃,土壤加热基本规律为下层土壤加热效率较低、上层土壤加热效率高。为了探究消毒针不同结构参数对土壤升温效果的影响,选取单侧孔口数量、孔口直径和水蒸气出射角作为试验因素,选取土壤升温到90℃所需时间作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消毒针最优结构参数组合为:消毒针单侧孔口数量为4个、孔口直径为2 mm、水蒸气出射角为45°,此时土壤升温到90℃时间最短,为116 s。通过Fluent多孔介质传热仿真得出,消毒针的最佳排布方式为6×6,最佳数量为36根,间距为250 mm。对消毒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值进行检测,表明消毒后土壤环境符合三七生长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87.
三七超窄行气吸式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播种行株距均为50 mm左右,属于密集型精密播种。为实现三七超窄行精密播种,设计一种超窄行气吸式精密排种器。通过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确定主要结构参数;以云南文山三七种子为播种对象,基于EDEM离散元软件,对水滴形窝眼孔加工倾角影响充种性能进行仿真模拟试验,得出较佳加工倾角为50°;以吸孔负压、排种轮转速和种层高度为影响因素,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指数的主次顺序为吸孔负压、排种轮转速、种层高度;当种层高度为50 mm、排种轮转速为34~48 r/min、吸孔负压为560~660 Pa时,合格指数大于93. 0%,重播指数小于3. 5%,漏播指数小于3. 5%,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小于3. 0%,满足三七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88.
基于“3414”的三七氮磷钾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氮磷钾肥对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产量及主要有效成分产量的影响,为三七种植生产推荐合理的施肥量,试验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三七植株农艺性状、产量、总皂苷产量等指标,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拟合氮磷钾施肥量。结果表明,施肥不同程度促进了三七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且以适当施氮和磷的效果为最佳;二年七(二年生三七)对钾的依赖性较氮磷强,而三年七(三年生三七)对氮的依赖性最强;施氮能显著提高三七单位面积总皂苷产量,在低氮水平即可获得最高总皂苷产量,而磷、钾肥对皂苷含量及总皂苷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氮磷钾对三七产量的影响有互作效应,低磷、中钾水平利于氮肥肥效发挥,低氮、中钾水平利于磷肥肥效发挥,而低氮、中磷水平利于钾肥肥效发挥。根据三七总皂苷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最大化三七总皂苷产量的施肥量:二年七为N 157~164 kg·hm-2、P2O5 179~187 kg·hm-2、K2O 337~356 kg·hm-2;三年七为N 192~200 kg·hm-2,P2O5 179~187 kg·hm-2,K2O 412~435 kg·hm-2。因此,分别针对二年七和三年七,适当控制施氮量和施钾量,增加施磷量,将三者进行合理配比,对提高单位面积三七总皂苷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温室三七收获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七种植新农艺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应用于温室种植模式的三七收获机。为提高其工作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在静载荷作用应力、变形的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应力集中发生在电机安装位置及车架纵梁连接处,最大变形发生在车尾处,机架强度符合要求。对机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其固有频率并进行谐响应分析,分析可知:在频率15Hz时电机安装位置处可能发生共振,此时电机安装位置处应力和位移达到最大,最大应力为4.34MPa,最大位移为2.03mm,机架满足激励载荷下的强度要求。对挖掘铲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挖掘阻力5 000N,挖掘铲最大变形量为1.334 4mm,最大应力为20.894MPa。本文为后续温室三七收获机的减振以及机架、挖掘铲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s Ⅳ,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剂量。方法 采用U6*(64)均匀设计实验,设立6个不同剂量的冰片、AST Ⅳ和PNS配伍,予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大鼠灌胃干预,以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评价药物的作用,对效应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确立3种组(成)分的有效配伍剂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验证。结果 均匀设计实验表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率、脑含水量、神经细胞损伤率和BBB通透性均显著增加。冰片、AST Ⅳ、PNS不同剂量配伍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冰片7.5 mg/kg、AST Ⅳ10 mg/kg、PNS25 mg/kg配伍为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验证实验显示,3种药物高、低剂量配伍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率,3种药物配伍的效应显著优于各药物单用或AST Ⅳ+PNS配伍(P<0.05或P<0.01)。结论 冰片、AST Ⅳ、PNS配伍可增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3种药物的有效配伍剂量为冰片7.5 mg/kg+AST Ⅳ 10 mg/kg+PNS 2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