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64篇
农学   245篇
基础科学   239篇
  382篇
综合类   1035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65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2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2005年3月—6月,对天津武清区大黄堡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97种。其中优势种有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苍鹭Ardea cinere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银鸥Larus argentatus、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灰沙燕Riparia riparia。常见种19种,有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枕鹤Grus vipio、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ygnus bewickii等国家保护鸟类12种。依居留状况分析,旅鸟70种,夏候鸟30种,冬候鸟8种,留鸟8种,旅鸟占总数的72.92%,其次夏候鸟占31.25%。从栖息环境看,芦苇沼泽泥滩63种,农田20种,稀树灌丛29种,鱼塘水库24种。可见,以自然的湿地环境栖息的鸟类较多,人为活动多的农田和鱼池栖息的鸟种较少。  相似文献   
132.
以11个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稀植栽培处理条件下,分蘖成穗、分蘖发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稀植处理加快了分蘖的发生速度,提高了穗层整齐程度,增加单株收获穗数;稀植栽培有效提高品种分蘖率,降低分蘖消亡率,增加群体中分蘖比例;分蘖成穗率与基本苗呈负相关,与产量呈正相关,随基本苗的降低,所有供试品种分蘖成穗率均表现为A3>A2>A1。  相似文献   
133.
中早熟高产春玉米新品种绥玉12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于1998年以自交系绥系604为母本,以偏硬粒自交系绥系70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2005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应区生育日数112d,需≥10℃积温2140℃,与克单8号同熟期。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粮食产品商品品质好、耐旱性、抗病抗逆性及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下限种植。  相似文献   
134.
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是在早春进行甘兰栽培简易保护地形式。本文研究表明:小拱棚覆盖在提高空气温、湿度,特别是提高地温方面的效应要好于地膜。从拱棚和地膜覆盖以后甘兰的生长情况来看,前者较后者缓苗快,结球早,球叶多,包球紧,产量高,上市早。所以,采用小拱棚覆盖形式确是一条早春栽培甘兰的有效途径。另外,本研究还初步得知,甘兰的外叶面积,外叶数和球叶重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5.
冻土地区管道建设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冻土地区管道工程技术现状,针对冻土地区管道沿线和周围(岩)土的冻胀和融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格拉输油管道为例,探讨了冻土地区管道工程可选择的敷设方式、油气管道的电保护技术、气候和环境变化对管道的影响以及沿线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6.
春小麦水分敏感指数与有限水量生育期的最优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的受早处理,确定了Jensen模型中的春小麦水分敏感指数.介绍了运用动态规划模型实现有限水量生育期最优分配的方法与步骤,并以辽西地区春小麦为例,确定了不同生育期可利用灌溉水量下的最优分配决策。  相似文献   
137.
在年降水量 4 1 5 m m的黄土高原中部黄绵土上 ,以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 ,研究地膜覆盖 (设不覆膜、播种后覆膜 30 d、覆膜 6 0 d和全程覆膜 )、底墒 (设低、高 2种底墒 )和施氮 (设不施氮和施氮 75 kg/hm2 )对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覆膜后作物根系生长加快 ,中下层根系比例增加 ,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水分。相对发达的根系保证了作物吸收器官 (根 )和失水器官 (叶 )间的平衡 ,协调根冠间的干物质分配关系 ,能在不影响根系吸收能力的前提下 ,提高光合产物的繁殖分配比例。适时揭膜能够改善光合产物分配 ,促进根系生长下扎 ,维持生长后期活性。全程覆膜处理的表层和中层 (30~ 6 0 cm)土壤中 ,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原因在于后期覆膜使土壤温度急剧升高 ,造成根系大量死亡和活性下降。因此及时揭膜 ,有利于作物生长后期的根冠比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全程覆膜对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根冠比不利  相似文献   
138.
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吨粮田”栽培的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雨养条件下影响春玉米"吨粮田"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吨粮田"的增产因素。【方法】选用先玉335,采用增加种植密度、二次追肥和化学调控3项"吨粮田"栽培技术,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区,连续3年进行"吨粮田"和常规田栽培玉米大田试验,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研究"吨粮田"的光合生产能力,探讨"吨粮田"的增产因素。【结果】在雨养条件下,当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时,"吨粮田"春玉米的平均产量由12 535.5 kg/hm2提高到16 876.5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33.37%。分析其增产因素,认为通过增加密度提高了叶面积指数(LAI)、单位面积的光合能力及干物质积累量,使最大LAI达到6.4,较对照增加了3.68%;在吐丝期通过第二次追肥提高了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延长了叶片光合能力的持续期;利用化控技术克服了因高密度和二次追肥所引起的倒伏问题,保证了源的高效供给,"吨粮田"玉米的群体粒叶比较常规田高6.84%。【结论】"吨粮田"栽培可以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库容量。  相似文献   
139.
短期地膜覆盖以幸干旱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以旱地春小麦进行短期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温度,有效防止春季低温对作物的伤害,促进分蘖成穗,并显著提高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从而达到增产目的。播种后1-30d左右为旱地春小麦最佳覆膜时间。覆膜时间增长,增温效果减弱,产量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0.
窄行密植对高产春大豆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黑农41在两种密度(45.0万,60.0万株/hm^2)及3种行距(20,30,40cm)下株型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缩小行距与增加密度均对大豆的株高、茎粗、始荚高度、分枝数、LAI、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根冠比等性状产生明显的影响,导致不同处理间大豆子粒产量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行距的影响小于密度;不同密度有其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在60.0万株/hm^2密度下,20cm行距较30,40cm行距有利于优化大豆群体结构,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