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68篇
  免费   2053篇
  国内免费   4271篇
林业   3621篇
农学   4717篇
基础科学   3327篇
  5596篇
综合类   19479篇
农作物   2581篇
水产渔业   1660篇
畜牧兽医   4816篇
园艺   1379篇
植物保护   2416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758篇
  2022年   1422篇
  2021年   1571篇
  2020年   1574篇
  2019年   1862篇
  2018年   1195篇
  2017年   2002篇
  2016年   2273篇
  2015年   2101篇
  2014年   2534篇
  2013年   2587篇
  2012年   3738篇
  2011年   3603篇
  2010年   2858篇
  2009年   2647篇
  2008年   2286篇
  2007年   2521篇
  2006年   2099篇
  2005年   1637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926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611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556篇
  1998年   476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61篇
  1995年   380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36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扫描昆虫雷达实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扫描昆虫雷达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扫描雷达回波的VGA图像信号进行单帧采集和多幅序列采集,经过图像处理、参数自动识别和回波的自动分析、计算后可得到昆虫活动的方位、高度、距离、密度、飞行的方向和速度等一系列迁飞活动数据。对迁飞昆虫活动实时监测,实现该类害虫的准确预测和有效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The seasonal change in petal color and pigmentation of 29 commercial Eustoma cultivars was studied. The flowers are basical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anthocyanidin phenotype in association with petal coloration, i.e., delphinidin (Dp)-based (purple flower), cyanidin (Cy)-based (reddish purple flower), pelargonidin (Pg)-based (pink flower), and none (white flower) groups. The constitution of petal anthocyanidins was not changed by forcing treatment in most of the flowers. Lightness (L*) and chroma (C*, color saturation) showed a chang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decrease of hue angle difference (ΔH*), thus simultaneously the chromatic tonalities tended to move to redder and bluer, respectively. Floral pigment clustering described two flower groups in a dendrogram, based on anthocyanidin constitutions as phenetic markers, which are apparently the Dp- and Pg-based phenotypes of anthocyanidin syntheses. The Cy-based flowers made a subcluster with the Pg-based flowers, indicat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two anthocyanidins, and suggesting the Dp- and Pg-syntheses complement one another.  相似文献   
153.
脂蛋白LPPQ是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非洲株、欧洲株和疫苗株所特有的。LPPQ N末端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牛体内可诱导产生强大、特异、早期、持续的免疫反应。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LPPQ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yrobest^TM高保真DNA聚合酶从MmmSC HVRI X株中扩增出了LPPQ N末端基因序列,并进行了克隆与序列测定。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HVRI X株的LPPQ N末端基因序列与国外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99.7%,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为脂蛋白LPPQ N末端基因体外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4.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快速检测与分型技术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已发表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核苷酸序列 ,在病毒结构蛋白 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 2条寡核苷酸引物 ,对各种不同致病性的 12株参考毒株进行了 RT- PCR检测。结果 :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 6 79bp的目的片段 ,而对照的 5种鸡源性病原体 NDV、IBV、CAIV、E.coli、PM均未扩增到相应片段 ;对疑似 IBD的 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并同时在其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 1对引物进行 Nested- PCR检测 ,结果基础 RT- PCR检测到 11份阳性 ,Nested- PCR检测到 2 3份阳性 ,后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结果表明 ,建立的 RT- 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取限制性内切酶 Sac 和 Ssp 以及设计的 2条 vv IBDV(超强毒株 )特异性引物 ,分别应用 v VP2片段 PCR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 2种方法 ,对 7个 IBDV分离参考毒株和 2 4个临床样品进行致病性分型。结果 ,确定 2 1株属于 c IBDV(经典毒株 ) ,8株属于 vv IBDV,2株未能确定 ;2种分型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均可用于 IBDV的快速分型 ,型特异性引物的 PCR扩增方法更为简便和快捷  相似文献   
155.
禽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基因C(ompC)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Gen 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 K- 12外膜蛋白基因 C(omp C)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应用 PCR方法从禽大肠杆菌 O2 、O78株及它们的融合双价弱毒菌株 O2 ,78(Norr Chlr)中分别扩增得到 omp C基因 ,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发现 ,3个菌株的 om p C基因均由 170 2 nt组成 ,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只有 1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 (ORF) ,长 10 92 bp,编码由 36 3个氨基酸组成的前 Om p C蛋白 ,前 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信号肽 ,成熟的 Omp C蛋白由 3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Mr为 4 0 0 0 0。其氨基酸序列也完全相同。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禽大肠杆菌 O2 、O78株及融合双价弱毒菌株 O2 ,78(NorrChlr)存在相同的外膜蛋白 C抗原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 Omp C蛋白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6.
应用 RT- PCR技术对 1株分离于地方免疫鸡群中暴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HN0 2 6株的 VP2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 ,并与相应毒株的 VP2高变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HN0 2 6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变异株 Var- A的同源性最高 ,分别达97.3%和 97.6 % ;其次为超强毒株 UK6 6 1 ,分别为 95 .7%和 95 .2 % ;而和弱毒株 PBG98的同源率仅有 92 .8%和90 .3%。其中 ,在第一、二亲水区 ,HN0 2 6株均有 1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 ,即第 2 2 2位转变为 E、第 31 8位转变为 D。更重要的是 ,其 2 4 9位和 2 5 4位上的氨基酸分别为 K和 S,这些均为变异株的特性。另外 ,HN0 2 6株的七肽区保持SWSASGS不变 ,且第 2 79位和 2 84位氨基酸分别为 D和 A,又完全具备强毒株的特性。因此 ,初步确定所分离的HN0 2 6为有较强致病力的变异株 IBDV。  相似文献   
157.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探针 ,从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2个相似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克隆 ,分别命名为 N5和 N10 ,N5长度为 12 5 0 bp,N10长度为 12 33bp。 NCBI Blast检索表明 ,2个c DNA全长序列均为旋毛虫新基因序列。DNASIS分析表明 ,N5与 N10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 10 14、10 17bp,编码338、339个氨基酸 ,推导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为 32 1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值分别为 35 30 0和 354 0 0。 2个氨基酸序列中 N端均包含有一信号肽序列 ,可能为分泌性蛋白。NCBI Blast及 Inter Proscan检索表明 ,以上2个氨基酸序列均含有 型核酸酶的功能结构域 ,均编码 型核酸酶 (DNase ) ,且与已报道的旋毛虫包囊形成相关蛋白 P4 3(经鉴定也为 DNase )同源性最高。目前已有的试验结果证实 ,P4 3并未直接参与包囊的形成 ,而是一种与P4 3蛋白同源性非常高的蛋白参与了旋毛虫包囊的形成。由于 N5与 N10为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表达基因 ,也就是在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时期表达 ,而且与 P4 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均编码 DNase 蛋白 ,因此 N5、N10具有参与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58.
从动物耳皮肤组织采样 ,采用将组织块剪碎后直接贴附于培养瓶底部的方法进行原代培养 ,该方法使原代细胞出现率及可传代率均达到 10 0 %。根据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贴壁紧实程度的不同 ,用 0 .0 5 %的胰蛋白酶-EDTA对其进行消化 ,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脂质体介导 ,以BLG -hINS(含乳球蛋白调控基因的人胰岛素原基因 )基因作为目的基因、GFP(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共转染绵羊成纤维细胞 ,经G - 4 18筛选后 ,得到转染细胞。对转染的细胞分别用单细胞显微操作法和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 ,两种方法均可得到克隆细胞。选形态正常、生长均匀的 5个细胞克隆进行PCR检测 ,结果 5个克隆均转有GFP基因 ,其中两个转有BLG -hINS基因。高代培养细胞、转染细胞和克隆细胞经核型分析后 ,染色体数目均为 2 7对 ,表明绵羊耳的成纤维细胞建立细胞株后 ,可以作为外源基因转染的有效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9.
猫细小病毒NS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疫苗用猫细小病毒(FPV)株提取基因组DNA,针对NS特定片段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出了部分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 Vector中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613bp,编码204个氨基酸.分离株基因与犬的细小病毒(CPV)、貂的细小病毒(MEV)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7%、98%以上,与犬、貂的肠炎病毒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0.
三种优良禾本科牧草与本地品种生长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种引进优良禾本科牧草与一种当地禾本科牧草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三种引进禾本科牧草的鲜重均比当地禾本科优良牧草垂穗披碱草高,种植第三年引进牧草品种的鲜草产量为无芒雀麦19316kg/hm^2,达乌里披碱草16457kg/hm^2,猫尾草15754kg/hm^2。引进的三种牧草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推广价值较高,适宜在高寒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