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92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45篇
  487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晋西黄土区不同空间尺度径流影响因子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晋西黄土区径流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当地生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晋西黄土区坡面和小流域2个不同空间尺度下生态水文过程进行长期定位和半定位监测,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灰度关联方法分析了2个空间尺度下径流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在坡面尺度,对径流影响最大的是降雨强度和郁闭度,权重分别为21.84%和21.81%;其次为雨前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对坡面径流影响最小的因子为坡度,权重为16.39%。在小流域尺度,对径流影响最大的是降雨量和流域面积,权重均为18.11%;其次为形状系数、降雨强度和森林覆被率;沟道比降对径流的影响最小,其权重为14.05%。【结论】在本研究尺度范围内,随着研究空间尺度的增大,降雨量对径流的影响作用加大,降雨强度和植被对径流的影响作用变小,坡度和沟道比降对径流的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32.
33.
退耕还林工程与二元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是一个由二元结构所衍生出的矛盾和问题,即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和产业因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产生的对同一土地(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需求弹性和效用函数的错位。问题的核心是协调发达的现代部门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与欠发达的传统部门对生存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退耕还林的政策投入仅是该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此,应加大事后介入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34.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很严重 ,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坡耕地是该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 ,对不宜耕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分析了该流域目前退耕还林(草 )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就科学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青海大通县北川河流域分浅山区和脑山区各选择了5种退耕还林配置模式,研究了不同配置模式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浅山区,土壤抗冲性指数与枯落物现存量呈显著正相关,以模式D(中国沙棘)的抗冲性指数最大,为1.136 s/g,以模式E(柠条)的最小,为0.385 s/g;在脑山区,土壤抗冲性指数与团聚度、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模式F(青海云杉)的土壤抗性指数最大,为1.652 s/g,模式J(青杨 中国沙棘)的土壤抗冲性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36.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粗骨沙化和酸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侵蚀是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的主因,并由此造成土壤粗骨沙化和酸化。利用土地特性系列比较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土壤退化特征,结果表明:(1)与未退化样地相比,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土壤粗化现象明显,表明它们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退化。各土地利用类型pH值均有所减少,表征该研究区紫色土向酸性方向发展,特别是园地和菜地。(2)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沙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荒地>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菜地>园地。(3)不同坡度段紫色土坡地土壤沙化程度基本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但>30°坡度段土壤沙化最轻。(4)不同利用方式和不同坡度段土壤粘粒、有机质、全N、碱解氮、全P、速效P、全K、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pH值及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我国重大的生态工程,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主要论述了植被恢复与建设中存在的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以期在植被恢复与建设实践中,能用理论做科学指导,使技术得以充分持续地推广和应用,使植被恢复与建设产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和禁牧前后近10 a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农民收益及牧业收入情况。对比发现,畜牧业收入的增幅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幅,原州区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饲料、人工、资金、技术投入的增多,以及政策的扶持使该区畜牧经济影响因子的关联度出现了较大变动。  相似文献   
39.
地质破碎,生态脆弱,以坡地农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多,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典型特征。很多专家认为,水土流失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冲走了植物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流走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利用经济植物篱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防止长江上游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证明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显著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证坡耕地农业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GPS实测更新GIS陈旧处数据的实用方法研究及其在水土流失定量监测中的应用。该方法由GPS软硬件接收设备组装的实测仪器、实施实测的要点、实测数据的投影系统转换与对GIS陈旧处数据的更新处理等部分组成。它在实测更新土地利用图的应用效果,与测绘界所采用的RTK技术方法比,更为经济、快速和实用,而其所定位置和更新的GIS数据结果在消除系统误差后则更为可信。它在实验研究区应用表明:利用原土地利用图和实测更新后的土地利用图所获得的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的两个结果,后者的监测精度明显高于前者7个百分点;为提高监测水土流失和水质面源污染量的精度,必须重视实测、更新变化了的山丘土地利用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