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5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54篇
综合类   38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在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清水河县油松疑似"红针病"的可能发病原因,文章比较了疑似"红针病"和健康油松的各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结果显示:与健康油松相比,感病油松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显著升高,相对电导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铁力市、带岭林业局、五营林业局和汤旺河林业局4个不同种源群组的39株红松家系3年子代苗期的生理生长特性显示,4个种源区家系3年苗木的苗木质量指数(QI)分别为铁力0.45,带岭0.4,五营0.43,汤旺河0.49,各群组间苗期生理特性差异较小。其中表现最为优良单株为铁力9号优树,全株生物量为5.12g,二级根当年萌发数为140。表现最差为带岭26号优树,全株生物量为2.57,二级根当年萌发数为65。组内差异较大。另外,五营种源区各家系间分化程度较小,其峰值基本处于中心水平区间。而其它3个种源区家系间峰度偏移,组内分化相对明显。在对各家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分析证明,红松家系幼苗在出苗初期就已经出现一定差异,而种间竞争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菌肥对赤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荣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64+166
研究施用林木菌肥对赤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用林木菌肥能很好地侵染到赤松幼苗根部,幼苗菌根感染率为87.62%,菌肥还能明显促进赤松幼苗的苗高增加31.49%,地径增加16.98%,松针长度和侧根数量较不施菌肥对照分别增加了31.80%和34.84%;赤松幼苗N、P、K含量分别增加了33.88%、36.08%和17.98%;施用菌肥后,赤松幼苗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及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b,均明显高于不施菌肥对照;施肥后较对照S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44.
光黑腹菌及其半人工模拟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黑腹菌是华南地区多种松树林中常见的菌根真菌,也是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食用菌。在自然条件下,每1/15hm~2林地中年产鲜菇约4.6~6.0kg。该菌富含16种氨基酸,具含量分别为银耳的1~3倍,其中胱氨酸含量高达银耳的22倍。该菌在MMN培养基上极易分离培养,利用菌根技术在湿地松幼苗上接种,3个月后菌根感染率达86.6%~93.3%;7个月的接种苗比对照苗平均增高15.9%~19.3%,接种10~11个月后,有25%的幼苗根部分别长出1~2个子实体。  相似文献   
45.
陕南南郑巴山松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山巴山松作为对照,对陕西南郑巴山松及相邻分布的油松和马尾松的6个产地针叶、球果和种子12个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核酸含量7个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借助于多变量分析技术,研究了陕西南郑巴山松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南郑巴山松与对照巴山松差异较小,明显不同于油松和马尾松,将其作为油松或油松的一个变种是不合适的,应将其视为巴山松为宜。  相似文献   
46.
赤峰市松山区老府林场的一年生油松播种苗越冬时 ,历年都是采取覆土防寒的方法。 1 999年 1 0月苗木越冬前、翌春两次向苗木地上部分喷射不同浓度的自备药物越冬保苗 ,预期达到出圃标准 ,每公顷节省苗木防寒费 45 0元 ,苗木死亡率、损伤率分别降低 3 %、2 %。  相似文献   
47.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和山杨林林冠截留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25年林龄的油松人工林和天然山杨林的林冠截留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和山杨林林冠年截留量分别为95.2mm和73.4mm,占年降水量的19.6%和14.7%。其中对降雨的截留量分别为78.0mm和71.1mm,分别占降雨量的17.4%和15.5%;对降雪的截留量为17.2mm和2.3mm,分别占降雪量的45.1%和5.9%。林冠截留量也有季节变化,两林分夏季截留量51mm,占同期降水量的15.8%。油松林冬季截留量较小,但占同期降水量的比例高,山杨林两者均小。林冠截留过程分为截留、透过、饱和三个阶段,其累积截留量与累积降水量呈I=apb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8.
根据试验和工作总结,提出了宜君县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苗圃地及容器选择、作床、配土、种子处理、点播、苗期管理、造林时间及苗木选择、整地等技术。  相似文献   
49.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和漆树倒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倒木腐烂等级划分方法,测定其 5 个腐烂等级的6种化学元素( C,N,P,K,Ca,Mg) 的含量,分析倒木对土壤化学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油松倒木5个腐烂等级间 C 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漆树倒木 C 含量随着分解显著递减; 漆树和油松Ⅴ级倒木的 N 含量随着分解显著递增; Mg 含量在油松倒木分解过程中无显著差异,在漆树倒木分解后期显著增加; P,K,Ca 含量在漆树和油松分解过程中都无显著差异,但 P 和 Ca 含量随着油松和漆树倒木的腐烂呈线性增加,K 含量随油松和漆树倒木分解呈线性下降。油松和漆树倒木下土壤 C 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显著减少,K,Ca,Mg 含量随土层加深无显著差异; 土壤 C含量随倒木腐烂显著递增,N,P,Ca,Mg 含量随倒木分解无显著差异。该研究揭示倒木分解过程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变化规律,对促进秦岭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制定林木更新措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0.
2009年9月到2010年3月,在山西沁源县灵空山林场建设观测塔,用TDP探针对塔周围的不同胸径的ll棵油松林木在非生长季的树干液流速率及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研究油松林木树干液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生长季的油松树干液流并没有停滞,正午的峰值逐渐消失,液流主要在夜间进行,最大值为16.11cm·h^-1,最小值为5.109×10^-5cm·h^-1,平均值为3.29cm·h^-1。在属于生长季末期的10月,不时有和生长季相同的单峰曲线出现,11月下旬后,白天和夜间的树干液流并无明显差异,趋于平稳。阴天则无峰或多峰。影响油松树干液流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三者都与液流速率既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又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湿度与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太岳山生态站2005年所做的油松林木夏季的树干液流速率研究成果相结合,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油松林木树干液流速率全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