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17篇
  80篇
综合类   170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7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硫化氢(H2S)信号在作物种子萌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外源H2S供体NaHS引发提高作物种子活力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以裸燕麦种子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NaHS (0、50、100、200、400、800、1600 μmol·L-1)引发18 h和800 μmol·L-1 NaHS引发不同时间(6、9、12、15、18、21 h),分析其发芽势(GP)、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幼苗干重(DW)的变化,以确定适宜的NaHS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以未引发种子为对照(CK),同时设置H2O引发,研究800 μmol·L-1 NaHS引发18 h对种子H2S产生、贮藏物质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800 μmol·L-1 NaHS引发18 h可显著提高裸燕麦种子的GP、GR、GI和VI,但对DW的影响不大。NaHS引发对种子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及ASA/DH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H2S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OX)、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了113.5%、14.4%、103.3%、6.1%、112.0%和120.5%;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GSH/GSSG和质膜相对透性,分别下降了39.8%、53.6%、34.7%、36.1%、37.6%、29.2%、38.1%和11.9%。由此表明,NaHS引发可能通过提高种子H2S含量,从而调控抗氧化系统和激活COX活性,降低活性氧对质膜的损伤,增强细胞有氧呼吸代谢,提高裸燕麦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62.
将全燕麦香酥饼采用PE袋、PE袋+脱氧剂、真空包装袋+抽真空3种方式进行包装,研究其常温储藏条件下对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真空包装的全燕麦香酥饼储藏期间脂肪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测定,建立数学模型,结合感官品质评价对该产品进行货架期预测。结果表明,全燕麦香酥饼采用真空包装方式的保质期较长,综合酸价、过氧化值和感官品质评定结果,常温下全燕麦香酥饼的货架期为10个月。  相似文献   
63.
发芽燕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芽谷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燕麦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卓越的保健功效而备受世界瞩目,燕麦通过发芽,可富集和提高营养和功效成分,实现燕麦营养价值的再次转变,发芽燕麦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是对燕麦产品研究的突破。本文综述了发芽对燕麦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燕麦制麦工艺以及发芽燕麦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芽燕麦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燕麦食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目的】明确腐植酸(HA)对干旱胁迫下燕麦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率)、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率)、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率)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HA对燕麦叶片叶绿素量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①水分胁迫导致Chla+Chlb、Chla/Chlb、Fm、Fv、Fv/Fm、Fv/Fo和qP显著降低,而Fo和NPQ显著升高;②与CK相比,干旱胁迫下HA处理Chla+Chlb提高0.6%~40.82%、Chla/Chlb提高1.13%~30.09%、Fm提高0.7%~121.19%、Fv提高1.0%~171.79%、Fv/Fm提高0.2%~83.89%、Fv/Fo提高1.9%~211.56%、qP提高0.1%~68.30%、NPQ提高6.02%~73.36%、而Fo降低0.70%~14.06%,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均达到显著差异。【结论】干旱胁迫对燕麦PSⅡ光反应系统产生明显伤害,喷施腐植酸可缓解其影响,且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5.
Oat (Avena sativa 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rage crops in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of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it is more sensitive to cold stress than other small grains. In this study, diverse oat germplasm was evaluated for winter survival across multiple years and locations in the region. Field screening started with an observation trial of 1,861 diverse genotypes in the 2012–2013 season and was followed by four seasons of replicated trials from 2013 to 2017. Selection of good winter survivors was started in 2014–2015 season. All trials were laid out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s with replications of two in 2013–2014 and 2014–2015, four in 2015–2016, and three in 2016–2017. Winter survival was scored in a 1‐to‐9 scale. Data were analysed for each year and location separately. 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AMMI)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combined data of 35 genotypes that were commonly grown in each year and location.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01)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among genotypes, environments and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 (GEI). The first three interaction principal components (IPCs)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01), explaining 96% of GEI. Broad sense heritability ranged from 46% to 93%, while heritability for all environments combined was relatively low (24.6%). At the end of the two cycles (2014/2015‐to‐2016/2017) of selection, mean winter survival was improved by more than 38% per cycle compared with the base population mean. Genotypes CIav 4390, CIav 6909 and CIav 7618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winter survival than the standard checks Okay and Dallas. Genotypes CIav 4390 showed 20% and 35% improvement over the standard checks Okay and Dallas, respectively. Winter survival improvement in oat will remain a difficult task because of high GEI and low heritability. The identified superior genotypes will be used as crossing parents to transfer cold tolerance genes to other elite lines.  相似文献   
66.
基于高通量GBS-SNP标记的栽培燕麦六倍体起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萍  颜红海  彭远英 《作物学报》2019,45(10):1604-1612
栽培六倍体燕麦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理清其起源对燕麦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BS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对27份来自中国的大粒裸燕麦材料测序,结合先前发表的包括6个六倍体燕麦种在内的66份燕麦材料的GBS数据进行SNP挖掘。UNEAK管道挖掘共计得到MAF大于0.5, call rate大于0.95的SNP标记8902个。进一步剔除缺失值大于0.15的4个燕麦材料后,对其余89份材料进行PCA分析、STRUCTURE分析以及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种中,除A. sterilis外,大多数来自同一物种的材料聚为一类,不同物种间能够较好地分开,表明这些物种之间存在较强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分别代表野生种和栽培种的2支,表明野生种和栽培种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在栽培种中, A. sativa与A. byzantina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散在不同的类群中,二者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具有较高的遗传同质性, A. sativa ssp. nuda与A. sativa亲缘关系较近,但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因此形成独立的类群。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野生种A. sterilis的材料被分在2个类群中,其中来自西南亚地区(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地区)的居群与A. sativa和A. byzantina聚在一起,揭示此地区的A. sterilis居群可能是A. sativa和A. byzantina的祖先种。野生种A. hybrida显示出与A. fatua较高的遗传同质性,因此将其作为A. fatua的亚种较为合理。本研究为栽培六倍体燕麦起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SNP处理100 mmol/L NaCl胁迫下一年生燕麦草幼苗,研究了外源NO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可缓解NaCl胁迫造成的燕麦幼苗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促进脯氨酸(Pro)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能缓解叶绿素含量的降解,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而且NO的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其中以0.2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8.
对采自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并在甘肃农业大学牧草实训基地种子室分别贮藏了0年(收获当年)、1年、2年、4年和8年。供试白燕2号、坝莜14号、坝莜9号3个燕麦品种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了其萌发特性、膜透性以及幼苗生长状况,以明确燕麦种子活力随贮藏年限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燕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芽长和根长均随贮藏年限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种子浸提液电导率则明显上升,膜透性增大。试验当年收获的燕麦种子含水量普遍高于贮藏后的,但均显著低于安全含水量。不同燕麦品种随贮藏年限的延长其种子活力变化不尽相同。白燕2号和坝莜14号种子在贮藏4年仍有90%发芽率,活力指数在66;而坝莜9号发芽率只有60%,活力指数降为48.45。贮藏8年后燕麦种子发芽率低于40%,丧失种用价值。3个品种中,坝莜9号耐贮性最差,安全贮藏期只有2年。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种植区环境对燕麦种质成株期白粉病抗性的影响,利用相对抗病指数分别对种植在甘肃省半干旱区(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牧草试验站)和二阴地区(通渭县华家岭镇)的28份燕麦资源在田间自然感病条件的白粉病成株期抗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28份材料中4641和99AS207在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高抗,4607、Rigdon、DA92-3F4、青永久252、青永久9和青永久98等6份材料在两个试验点均表现为中抗,但4628、伽利略和青永久307在牧草站表现高抗白粉病,在华家岭表现高感,而709、青永久316、青永久49在牧草站高感白粉病,在华家岭表现高抗;所有参试材料中以4628的相对抗病指数变化最大,在华家岭和牧草站分别为0和0.92。结果表明种植区环境对燕麦白粉病抗性有显著影响,参试材料在半干旱地区的病害平均严重度高于二阴地区。  相似文献   
70.
在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燕麦播种量为225 kg/hm2时,通过对比试验,分别测定五寨、林纳、坝莜3号和加燕4个燕麦品种在不同生长期茎叶比、鲜干比、株高、干草产量等指标,研究不同燕麦品种生产性能和农艺性状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燕麦4个品种在扬花期茎叶比分别为65.34%、58.18%、70.05%、54.72%,鲜干比分别为3.12、3.17、3.07、3.31;燕麦的生长速度呈现出“低—高—低”的“S”形动态模式,在抽穗—扬花期生长速度最大,盛花期株高达分别到108.58、103.43、100.37、113.42 cm,干草产量分别为549.17、514.74、519.63、531.53 g DM/m2。4个燕麦品种均适合在黄河滩种植和生长,表现出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其中加燕品种各项性能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