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45篇
  免费   1938篇
  国内免费   3075篇
林业   2086篇
农学   1679篇
基础科学   4767篇
  9195篇
综合类   9053篇
农作物   768篇
水产渔业   1665篇
畜牧兽医   957篇
园艺   451篇
植物保护   2337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766篇
  2021年   880篇
  2020年   958篇
  2019年   1089篇
  2018年   865篇
  2017年   1278篇
  2016年   1575篇
  2015年   1141篇
  2014年   1382篇
  2013年   1694篇
  2012年   2272篇
  2011年   2111篇
  2010年   1717篇
  2009年   1575篇
  2008年   1561篇
  2007年   1762篇
  2006年   1474篇
  2005年   1250篇
  2004年   1052篇
  2003年   881篇
  2002年   734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289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不同林地水土保持功能分析得出,其发展过程可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减退期,并定义成熟期为可持续发展期。分析了影响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环境分配系数r和环境利用系数k,认为r是林地中光、水、肥分配的参数,k为光、水、肥利用的参数。林地水土保持功能的持续提高,应通过调整r和k,即调控林地的树种组成、林分层次和林分密度,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保持成熟期的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林地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2.
张建军  樊廷录  赵刚  党翼  王磊  李尚中 《作物学报》2017,43(7):1077-1086
在陇东黄土旱塬覆盖黑垆土大田,利用陇鉴301进行了连续10年的定位试验,观测长期施用不同氮源有机肥(发酵有机肥、农家肥)或小麦秸秆还田各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年际间变化较大,与降雨量有直接关系;不同有机氮源替代部分含氮化肥处理对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明显作用。在干旱、平水和丰水年型,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53.1%~103.7%、40.3%~79.3%和73.1%~94.8%,较单施化肥对照分别增产6.6%~41.8%、7.0%~36.8%和-2.9%~9.3%。以发酵有机肥做替代物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增产幅度最大,10年平均产量较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对照分别增加88.9%和25.4%,水分利用效率和边际水分利用率也最高,分别为10.8 kg mm~(-1) hm~(-2)和1.03 kg m~(-3);并且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生理指标也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发酵有机肥是陇东半湿润偏旱雨养农业区(年降水量约550 mm)冬小麦生产上替代部分含氮化肥的首选有机氮源。  相似文献   
153.
李才华 《蔬菜》2019,(7):81-83
为了提高北乡马蹄的产量和质量,使北乡马蹄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为当地的农户创造更高的收益,通过了解当地的情况,阐述了北乡马蹄的基本特征及种植现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总结出北乡马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球选择、育秧、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  相似文献   
154.
土壤微生物膜对风沙土固沙保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微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具有较强的黏结性,为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提供了新途径。鉴于此,该研究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设置6个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0、1、3、5、7和10 g/kg),以期阐明土壤微生物膜对风沙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产生土壤微生物膜,并胶结风沙土颗粒。2)试验结束时(第49 d),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菌剂施用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0.54%~8.88%,孔隙度提高0.39%~3.91%,含水率显著提高0.11%~0.25%(P0.05),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加5.59%~25.01%,土壤pH值由7.16显著增加至8.32~9.23(P0.05)。3)土壤多糖含量对土壤特性的解释率为47%,是影响土壤特性的关键因素。土壤微生物膜能够有效改善风沙土特性,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但较高的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会增加土壤pH值,造成土壤盐碱化,建议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为1~5 g/kg。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膜固沙保水机制,并可为沙化土地防治新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5.
广州市海珠区新滘镇小洲村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水乡衢市,在村镇街市布局、道路系统、防御系统、街铺建筑及其深厚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方面颇具特色;针对历史文化受损日益严重的现实状况,对其将来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6.
分析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麦穗鱼养殖提供参考依据。2016年3—11月,于室外水泥池中开展了麦穗鱼养殖试验,分别测量其体重、体长及全长指标,进行生长特性分析。经180天的养殖,麦穗鱼平均全长达到3.96cm,平均体长达到3.23 cm,平均体重达到0.49g。特定生长率、日均增量和肥满度均受水温影响变化明显。体长(LB)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0589LB 0.767 (R2=0.8628),体长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466LB2.1623 (R2=0.8306)。麦穗鱼体长的变异系数范围为6%~14%,体重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0%~41%,肥满度在1.45~5.31之间变动。麦穗鱼在室外水泥池中生长效果良好,适宜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157.
不同补水方式下砂壤土渗滤系统对硝态氮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资源短缺的北京地区利用再生水回补城市河湖,一方面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地下水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该文采用100 cm砂壤土柱模拟(河湖岸底)土地渗滤系统,设置定水头淹水、交替淹水落干、定流速补水和侧向补水4种不同再生水回补方式,研究再生水中硝态氮(NO3-N)在土地渗滤系统中的去除效果和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在0.25~2.65 cm/d范围内时,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大而减小;侧向补水方式下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优,平均去除率高达96.1%.在定水头淹水和侧向补水方式下,系统对NO3-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土柱的上部,而交替淹水落干和定流速补水条件下,土柱中下部对NO3-N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渗滤系统对NO3-N的去除主要取决于系统内部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土层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越大,该土层对NO3-N的去除率就越高.当水温在15~32℃范围内变化时,定水头淹水和交替淹水落干补水方式下,系统对NO3-N的去除率与温度分别呈指数和幂函数关系.该研究表明土地渗滤系统可实现再生水的进一步净化处理,可为再生水安全回补河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Sowing of chickpea in the heavy‐textured soils of north‐west Bangladesh with minimum tillage technology aims to increase the timely planting of large areas during a relatively short sowing window before soil water deficit limits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However, the seedbed conditions into which chickpea is sown need to be better quantified, so that limiting factors which affect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can be identified. Two of the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ance are soil water and aeration. Growth cabine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e fastest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of chickpea on representative soils for this area at gravimetric water contents of 17–18 %, whilst soil water contents above and below this delayed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Emergence was recorded at soil water potentials between field capacity (?10 kPa) and wilting point (?1500 kPa). Emergence was possible at lower soil water potentials in the finer textured soil, whilst in coarser textured soil, emergence was still possible at higher soil water potentials.  相似文献   
159.
研究旨在定量化评估江苏省空中云水资源可开发量及基本特征。根据云水收支方程,将参与大气云水循环且未降落到地面的资源定义为空中云水资源。利用1981—2010年EAR-Interim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的风场及云含水量,计算江苏上空云水资源年均总量、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资源年均总量353.1亿t,春夏季偏多,秋冬季偏少,开发潜力巨大。旱期(缺水期)沿淮淮北最多,达70.8亿t,沿海垦区、苏南环太湖次之;非旱期总量约占全年58.3%。近30年,云水资源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8亿t。建议加大开发力度,实现常态化开发利用,率先建立淮北、沿海、环太湖开发利用重点作业区,加强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0.
The work aimed to quantify native organic C mobilized in one calcareous soil in the 21 days after addition of biochar at a range of large to very large application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unplanted microcosms, and CO2 flux was used as a measure of net mineralization. A rapi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which does not require 13C as a tracer, was used to assess any priming effects induced by the biochar. The amount of CO2‐C mobilized was small relative to the amount of biochar C and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the biochar added. The additional CO2‐C was similar to the content of the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in the biochar added with each application. No interaction with native soil C, that is priming effect,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